今年的移动支付市场肯定不平静,先是推动直连断网、银联备案,随后又接连出台备付金托管文件,要求在新年1月14日前100%上交备付金,这对支付机构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了过去靠巨额备付金赚取利息的惯例,推动了行业的重新洗牌。
反映行业实际情况,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速下滑2.62%,为增速首次出现下降。易观国际表示,这是由于金融交易规模受监管趋严等原因大幅缩减,同时整体交易额已达到较高规模,移动支付在小额、高频场景的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区域渗透率尚无突破性进展,场景固化。
雷锋网了解到,根据易观2018年第三季度最新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0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1.52%。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三季度互联网金融行业虽然经历了短期剧烈波动,但波动过后整体行业集中度更高,主要支付机构受影响较小,部分机构甚至保持逆势上涨趋势。电商、餐饮、航旅、交通等移动支付覆盖行业主要厂商整体交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加之在聚合支付厂商和合作银行同步推进的带动下,移动支付区域下沉效应开始显现,场景固化进一步松动,三季度移动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两大巨头依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且较上季度均有小幅提升。支付宝以53.71%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较上季度的53.62%有所提升;腾讯金融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38.82%,较上季度的38.18%有所提升。两家公司合计占比为92.53%,较上季度提升0.73%。
作为金融生态的基本入口,支付场景竞争依然激烈。由于面向C端用户的线下场景开拓和个人服务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两大巨头的增长意味着其他厂商市场份额的压缩。报告指出,第三季度,面向C端的主流支付机构活动促销力度持续加大,用户尤其是线下场景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移动支付在公交、停车场、物流等商业场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证了移动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增长。
支付宝三季度持续增长的原因如下:
一是持续推进区域渗透和长尾用户拓展,大力推广人人红包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周卡红包等方式培养用户粘性,带动用户活跃度增长。
二是继续落实个人商户转账、取款免费政策和信用卡还款免费政策,进一步稳定个人交易规模。
此外,支付宝金融业务不断摆脱对余额宝的依赖,在余额宝交易量保持稳定的同时,依托开放金融平台带动理财业务保持交易量快速增长。
腾讯金融方面,第三季度其金融交易规模继续大幅增长,截至本季度末,其资产持有量已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同时,受益于对线下移动支付场景的持续投入以及摇红包等活动的持续开展,腾讯金融第三季度在小额、高频交易场景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线下交易,日均商业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200%。此外,得益于微信的社交优势和产品的不断优化,腾讯金融的用户活跃度保持稳定在高位,推动其个人交易规模的提升。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整体格局已定。但可以预见的是,C端支付机构线下和线上场景的竞争不会停止,丰富平台产品和服务、开拓海外市场将是下一步的重点。而面向B端的支付机构,雷锋网注意到,它们也在继续探索一条道路,那就是伴随跨境贸易高速增长而发展起来的跨境支付业务。雷锋网了解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支付交易笔数12.56亿笔,金额3189.4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4.7%和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