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着“清理垃圾”的幌子,实则收集手机信息,让手机更加卡顿,进而诱导用户下载其他清理软件,形成恶性循环,这一现象在“老人机”中十分普遍。
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一些公司为获取数据设置了层层陷阱,甚至专门针对老年用户的弱点,诱导其下载软件。
年逾70岁的李女士在用智能手机看新闻、小说时,手机总是自动弹出一些“安全提示”,如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等。这些安全提示诱导李女士纷纷下载清理软件,但她发现,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中心专家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测试。在一款小说阅读软件中,正常阅读时出现“安全清理”提示,工作人员点击后,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内存优化器”的APP。在自动清理过程中,不断弹出“清理手机缓存”提醒。点击后,手机下载安装了“超级清理大师”。再次重复“提醒、下载、清理”的同样路径,随后手机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
李女士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很多像她一样的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测试发现,这些应用并没有起到清理作用,反而会获取设备信息。相反,它们会偷偷从手机中获取大量信息,读取用户的GPS位置信息,短短8.75秒内,就读取了用户的应用列表890次。而且,这些软件在收集信息后,会利用一些数据信息为老年人建立用户画像,将老年人打上“易被误导、易被诱导”的标签,之后不断向老年人的手机推送各种低质量、甚至是欺骗性的广告和内容。
李女士还发现,下载手机清洁软件后,一些诱人的广告开始频繁出现:“发红包赚钱”“金币赚钱”“走路赚钱”等等。
经检测发现,这些手机APP打着安全提醒的旗号,夸大其危险性,利用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不熟悉、互联网知识相对缺乏的特点,恐吓、欺骗老年人,并不断下载安装、搞怪,以赚取点击量,进而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
天眼查显示,“3·15”晚会曝光的“超级清理大师”商标信息由麒麟合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李涛,注册资本约3.6亿元人民币。“内存优化大师”的主体公司为快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于2018年。
“智能清洁大师”的母公司为天津小鹿二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750万元,成立于2017年,由成都安讯讯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而安讯讯又由360鲁大师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手机管家Pro”的母公司为安狗狗(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成立于2019年,由上海易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
目前,我国共有智能通讯涉企79万余家。天眼查数据显示,6.2%的智能通讯涉企发生过法律诉讼,其中38.4%涉及“买卖合同纠纷”。此外,我国有8.5万余家智能通讯涉企出现经营不正常情况,1万余家智能通讯涉企受到行政处罚,2500余家涉企存在严重违法行为。
除了恶意软件植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手机互联网收入逐渐成为传统手机行业最大的补充。
魅族助理副总裁万志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部分手机厂商通过预装、广告等手段获取一定利润,从而对冲手机硬件成本,从而获得相对可观的售价。“传统手机行业早已进入红海市场,难以实现差异化最大化,预装软件、闪屏广告等泛移动行业的互联网后向收入每年近千亿元。”
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如何对软件隐私、用户画像提供更多的保护,成为了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到网民总数的11.2%,这意味着我国老年网民数量已超过1亿。随着互联网不断向老年群体渗透,如何对老年人群表现出更多的关爱,让这一群体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成为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厂商需要重新审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