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海外收款面临合规挑战 海外跨境支付服务商急需国内支付牌照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账号2022.02.14 17:07
跨境电商海外收款面临合规挑战 海外跨境支付服务商多措并举 紧急争取境内支付牌照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持续火爆,吸引众多海外跨境支付服务机构竞相抢占中国市场,相关业务的合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近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琪撰文指出,互联网平台或技术对提升金融机构获客能力、拓展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提高金融服务便捷度等具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一些问题和风险,如部分外资机构将我国禁止、不对外开放的跨境金融业务向境内主体开展;部分外资持牌机构在未取得境内相关牌照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向境内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等。
其中包括跨境支付业务,即境外收款公司在未取得境内支付牌照的情况下,通过视频、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吸引境内跨境电商平台注册,利用境外银行为其开设境外收款账户,收款。
孙天琪强调,金融牌照是有国界的,扩大金融业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但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业务必须遵守国内监管规则,外资机构在华从事禁止性、非开放性金融业务或者仅凭外资牌照在华开展业务,都是违法金融行为。
一位海外支付服务机构驻中国首席代表告诉记者,这两天他一直在与总部探讨在中国合规开展业务的可行性,不排除有意投资一家拥有跨境支付牌照的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以满足中国相关监管要求。
“此前我们主要侧重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的境外支付结算服务,而忽视了在该国开展业务所需的营业执照。目前,我们正计划尽快补齐这一短板。”他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一些上市的海外支付服务机构也在考虑暂停在华业务的拓展,以避免触碰业务监管的红线。
“但他们肯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的供应链优势让大量全球跨境电商订单涌入中国,谁也不愿错过这一业务发展机会。”一位涉足跨境支付业务的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与一些境外跨境支付服务机构洽谈,在合规运营的条件下寻找相应的业务合作机会,共同拓展这一蓝海市场。
跨境电商海外支付“无证驾驶”亟待破解
上述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相比于国内跨境支付服务机构的海外扩张模式,其部分海外跨境支付服务机构同行显得尤为“激进”。
具体而言,境内跨境支付服务机构将先行申请欧美等国家支付牌照,再协助境内跨境电商平台开立海外收款账户进行资金收付并快速完成外汇结汇提现。此举将使境内跨境支付服务机构的相关业务运作更加符合各国金融监管要求,同时也保障资金收付和外汇结汇提现免受意外监管风险。
但部分境外跨境支付服务机构在未取得境内支付牌照的情况下,直接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开立境外支付账户等支付结算服务,往往会使部分账户面临额外的监管动荡。例如,此前部分境外跨境支付服务商提供的境外支付账户因不符合境内合规要求等监管规定,导致部分跨境电商无法结汇提现,无形中给境内跨境电商回笼资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此外,一些境外跨境支付服务商提供的海外收款账户经常面临暂时冻结等问题,原因在于海外当地银行质疑这些海外收款账户存在可疑交易,不符合反洗钱监管要求。”一位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前述海外支付服务机构中国区首席代表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积极引入各类金融科技工具,不断强化反洗钱风控和监管体系,确保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收款账户能满足国际反洗钱风控标准,避免再次出现账户冻结的情况。
“我们面临的一个业务挑战是,虽然这些海外支付账户符合国外的反洗钱监管要求,但由于我们缺乏国内支付牌照,如果这些海外支付账户被发现不符合中国相关反洗钱监管要求,仍然可能遭遇无法结汇、提取现金等问题。”他指出。此前他们曾考虑申请中国跨境支付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但由于这类支付牌照的审批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和流程,最终他们打消了念头。因为他们认为等到国内支付牌照到位,可能已经错过了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很多中国跨境电商企业认可我们跨境支付服务的成效。一方面,我们的跨境支付服务覆盖西方发达国家和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帮助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快速拓展国际业务。另一方面,他们发现各个国家的支付方式差异很大,需要我们提供一站式跨境支付聚合服务,解决跨境电商支付方式繁杂的问题。”他指出。为了尽快满足中国相关业务的合规要求,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入股一家拥有跨境支付牌照的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拓展中国业务的重要载体。
海外跨境支付提供商面临的合规挑战
面对跨境支付的合规要求,一些海外跨境支付服务平台显得相对“冷静”。
一位海外跨境支付服务平台的运营经理向记者透露,他们此前曾多次探讨过跨境电商收款服务在中国的合规问题。但大部分管理团队认为,整个运营模式并不“违法”。具体来说,他们主要利用金融科技工具,聚合不同国家的各种支付方式,整合成一个API或平台,使各国跨境电商企业能够触达更多全球消费者,提高支付转化率,带动业务增长。
“其实我们自己并不提供跨境电商支付、收款、结算以及海外收款开户服务,这些业务主要都是通过各国持牌支付机构来完成(以满足当地金融监管要求),我们主要起到一个连接器的作用。”他告诉记者。
多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表示,按照目前所有金融业务均须接受牌照监管的监管要求,上述业务模式可能仍需申请相关经营牌照。
“此前也有此类境外支付服务机构找到我们,洽谈将我们的支付方式接入其全球网络,从而对接其他国家本地化的支付方式,为国内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境外收款、结算及外汇提取服务网络。但我们始终认为,这种业务合作模式尚未得到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不敢贸然参与。”一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过,双方围绕一站式便捷跨境支付解决方案的合规探索,还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包括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贸易背景信息共享、在合规操作、符合国内监管要求的情况下,推动境外账户资金收款及流转“透明化”,为跨境电商企业实现境外收款与外汇提取的无缝衔接。
在他看来,他们不敢参与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本地支付渠道不够熟悉,担心“无意中”接入一些存在违规风险的境外支付渠道,违反海外国家金融监管规定,直接阻碍自身业务的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们更倾向于与已上市的境外支付服务商合作,因为他们对业务合规性要求较高,而且他们相对完善的风控措施能帮助我们识别部分境外支付渠道的违规风险。”他直言。此前他曾考虑引入境外支付服务商作为新股东,但这一操作能否实施,主要取决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展,以及相关部门对境外资本投资境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准入条件。因此,他决定等待相关政策和操作细节进一步明朗后,再考虑相关资本运作,吸引境外支付服务商入股。
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一些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拓展海外业务时,还会向海外跨境支付服务商“购买”反洗钱风控技术、聚合多国支付方式的一站式跨境支付收款解决方案,以提高自身在开展海外业务过程中的合规和风控能力。
“这或许是境外跨境支付服务商合规进入中国市场的另一种方式,前提是这类运作模式能够得到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整个流程符合国内金融监管的合规要求。”前述涉足跨境支付业务的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负责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