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制定支付机构复工指引,外汇局扩大支付机构外汇业务范围

2024-07-25
来源:网络整理

【本周】是移动支付网打造的轻读专栏,一周内聚焦支付行业热点话题,涵盖重大新技术创新与应用领域。

央行制定支付机构复工指导意见

2月24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制定、解释、市疾控中心协调的《北京市非银行支付机构复工复产及防疫工作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从疫情应急应对、日常防护、员工健康监测等方面为支付机构复工复产提供了建议。

《指南》强调,疫情防控期间,应当暂停扩建刷脸支付商户,对现有刷脸支付商户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加强对刷脸支付客户的风险提示。

国家外汇管理局:适时扩大支付机构外汇业务范围

2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针对疫情防控和后续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其中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推行服务贸易外汇支付电子税务登记,及时扩大支付机构外汇业务范围,探索个人外汇业务创新,研究出台贸易新业态便利政策。

疫情期间的十大支付现象

因为疫情,支付行业也在经历一场变革,但一些小的细节,或许对支付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现象一:线下支付大幅下降,线上交易增加;

现象二:扫主品类商家占比增加;

现象三:一些支付服务商开始售卖口罩;

现象四:移动支付实名登记需求日益增加;

平安银行信用卡积分向线上消费倾斜

2月26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支付行业高度关注。简而言之,平安银行信用卡积分体系将迎合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贴近用户消费习惯,全面向线上消费倾斜。

平安银行凭借此举,开启了以积分规则调整、线上消费全面升级为代表的支付新时代。

重大漏洞

据外媒报道,黑客近日发现了 Pay集成功能中的一个漏洞,目前正利用该漏洞通过账户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自上周五以来,已有用户报告称其历史记录中突然出现了源自其Pay账户的神秘交易。

受害者报告称,黑客滥用 Pay 账户,使用关联账户购买产品。根据截图和各种证词,大多数非法交易发生在美国商店,尤其是纽约各地的商店。大多数受害者似乎是德国用户。

云闪付APP用户数已达2.4亿

银联闪付作为银行业统一APP,目前用户数已达2.4亿,是金融系统用户量最大的APP。

近期,APP隐私政策受到各方关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的打击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行动已持续一年多。通过企业自查自纠、监督检查、结果处理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个人信息保护生态圈,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作为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APP也积极拥抱监管要求,完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成为用户信赖和喜爱的APP。

民生、光大率先试行二类家庭缴费

近日,在疫情影响下,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与客车生产企业宇通客车合作,开展基于二类银行结算账户的代付业务,这是疫情期间二类账户代付业务的首次试点。

随后,光大银行也迅速上线电子账户资金支付业务,并与中国人寿全资子公司宝互通公司、中国海洋橡胶集团完成对接,实现网上开立二级账户即可批量支付工资资金。

平安聚合支付怎么样_平安银行聚合支付平台名称_平安银行聚合支付

联富通100%股权转让仅需4亿

重庆联付通网络结算科技有限公司,其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仅为互联网支付,拟以4亿元低价转让100%股权,为国有独资企业,现有员工38人。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2018年,联付通营业收入约1869万元,营业利润约822万元,净利润约662万元。然而,2020年1月31日发布的月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仅为92.54万元,营业利润为8.41万元,净利润为8.41万元。可见,联付通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新联支付或于2020年实现H股上市

近日,山东高速信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议,会上透露,全年共销售万辆,新发万张,发卡量位居全国第一,提前45天完成全省600万张ETC发卡任务。

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大幅增长、圆满完成年度计划的情况下,公司提出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继续打造ETC生态、确保H股上市。

探讨疫情期间地铁APP的发展机遇

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下,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每一次危机都必然带来机遇,只要你善于思考和发现。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可能是2003年的非典与电子商务,以及伴随电子商务行业崛起的第三方支付。

如今的地铁出行APP也是如此,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浅见,来谈谈疫情期间地铁出行APP可能的发展机会。

支付行业的SaaS综合体

疫情阴影之下,本周SaaS行业出现一只“黑天鹅”——数据库被删除。

被萧条、丑闻等“吃瓜”新闻包围的微盟300万商户受到影响,事件发生后,其市值单日蒸发11亿港元。不过,不少支付从业者也感到眼红,能服务300万商户的优质SaaS服务,支付人做得并不好。随着支付利润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支付公司纷纷盯上SaaS市场。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解读

2月20日,央行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引发新年后金融支付行业的高度关注。从时机上看,经历了2019年跌宕起伏的金融行业和大数据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政策延续性上看,这份文件刚好与央行237号文件相契合。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份《规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份《规范》列入2020年央行最重要的监管文件候选名单中,排名不会低于前三名。原因很简单:这份规范或将重塑现有的金融支付生态。

5 个建议防止聚合支付被网络赌博利用

本文对利用聚合支付服务进行网络赌博的可疑特征进行分析,列举可疑案例,并提出防范此类风险的建议。

(一)顶层设计,出台规定明确聚合支付业务主体责任;

(2)在初始身份识别和访问过程中引入面部识别技术;

(3)根据商户多维度异常信息,持续识别、加强巡检;

(四)加强交易监控,持续优化可疑交易监控模型;

(五)加强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大量银行因反洗钱工作不力受到央行处罚

2020年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市分行发布最新罚单,称甘肃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违反了金融统计、支付结算、信用信息管理、反洗钱等相关规定。

除甘肃省信用社被罚款外,皋兰县农村信用社、会宁农村商业银行、秦安农村商业银行、永昌农村商业银行、金塔县农村信用社、张掖农村商业银行、民勤农村商业银行、威远县农村信用社、泾川农村商业银行、宁县农村合作银行、文县农村信用社、积石山保安东乡撒拉族自治县农村信用社、迭部县农村信用社等13家银行也因反洗钱履约不力受到处罚,罚款金额从49万元至9万元不等,其中对相关负责人罚款6万元至2万元不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