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体制内人员收入高于上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及影响

2024-07-28
来源:网络整理

拉萨体制下的人收入真的比上海体制下的人高吗?为什么会这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到底有多少,用在了哪里?贵州山区、云南边境的教师为什么比沿海的福建、山东的教师收入高?考公务员,是应该去收入更高的地区,还是回家乡?

以下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解释: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什么?

它是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横向不平衡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国家为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

我先给大家讲一下三个地方的真实故事:

一:拉萨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一名小学教师,工作了7年,除去奖金,一个月能挣7000到8000元(拉萨更高),这个收入比济南、西安、沈阳等省会城市还高,原因是中央需要转移支付,保住教师、医生等服务性职业,否则在艰苦地区,别说是内地人,有条件的藏人,有些也想去环境更好的三亚。

西藏部分边疆地区收入高于上海,体制内收入最高的城市是深圳,上海远远落后于深圳,中央公务员收入也明显低于北京公务员,但满足一定工龄可以享受住房补贴。

2.贵州六盘水

我对贵州六盘水的印象是自然风光特别美丽,人口不多。出差的时候在六盘水师范学院旁边的河上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白鹤。气候凉爽,有凉都之称。当地人淳朴好客,食物丰富。

这座城市给我的另一个感受是,六盘水的基础设施、博物馆、美术馆等,都得益于中央的转移支付,建设得特别好。

下图:六盘水市艺术博物馆(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建设)

3.云南大理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大理的人均GDP不高,但体制内、事业单位的收入却很高。在中央转移支付的昆明,大理的收入比济南、石家庄、武汉都要高。大理海拔稍高一些的学校,资深教师一个月收入都在1万多元(西部补贴、高原补贴)。

第一部分:首先我们来谈谈原因。

原因就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上海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流向西藏,深圳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实际上江苏、广东、浙江都在向很多省市发放体制内的工资。

房地产支撑着中西部和西北地区体制内人员的工资性收入。贵州山区中学教师、医生的收入之所以与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差不多,西藏高海拔地区体制内人员的收入与广东珠三角差不多,就是因为如果没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收入倾斜,贵州、西藏很多本地人也会去沿海地区。

为了留住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教师、医生、公务员,只能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高工资,藏区一些酒吧的消费水平甚至比长三角还要高。

在新疆的某个城市,我在街上问一个当地女孩最想去哪里,一群刚放学的非汉族孩子大声回答:上海(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幕,我很惊讶)。

在西藏的小学,我问过受过高等教育、去过内地的藏族​​和汉族教师同样的问题,他们还反问我:谁愿意留在这儿?这里的自然条件实在太恶劣了。

向留在那里的理想主义者致敬!

第二部分:沿海代表性省份之一的广东省情况

如下图所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广东支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额基本相当于北京+天津+山东。【在很多西部省份,你会发现学校门口挂着感谢匾,上面写着:感谢某省或某市支持建设,其中最多的是广东。】

但事实上,广东人均GDP的三分之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一次我在新疆出差,当地银行的朋友告诉我,当地有个景区已经连续几年给广东游客免费提供门票,就是为了感谢广东。目前佛山、东莞的GDP已经突破万亿,但很多地方真的不像珠三角的城市,粤西、粤北的人均收入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应该和全国大部分朋友的认知很不一样。

第四部分:各地方制度收入参考

第五部分:为什么2021年、2022年沿海发达地区体制内收入下降,而内陆地区体制内收入没有明显下降?

主要是为了平均,内地体制下的人收入本来就不高,减了就显得更低了。

详情见下图

第六部分:你应该在家乡还是去收入更高的省份参加公务员考试?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从人的角度来说,考哪个地方的公务员无所谓,以前江苏周边省份的考生都乐意来江苏报考公务员,为了保护本地考生,江苏对外地考生设置了一些限制,但有些职位还是可以向全国各地考生报考的。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优秀学生都喜欢去外企,工资很高。进体制内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官家出身,一种是学习不好。那时候还没有统一的公务员考试。

我一直认同的一点是,人生有长有短,不应该为了考科目而考,如果有能力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更自由的渠道,丰富自己的心灵,那也是有意义的。

原创不易,欢迎朋友们转发、评论、点赞、点“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