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黄峥:需求侧拉动供给侧改革,供应链升级是战略重点

2024-07-30
来源:网络整理

上图为湖北襄阳拼多多商家备战双11

2017 年,在拼多多还没有现在这么火的时候,黄峥就写过两篇关于供需关系的文章,一篇叫《把资本主义颠倒过来》,另一篇叫《多一点市场,多一点需求,不如多一点计划》。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同一个观点:

“要从根本上改变供给侧,首先要改变需求侧,这是供给侧改革的动力。”

黄峥谈了他对拼多多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拼多多发展中的几大难题,他给出的答案都是“以需求带动供应链转型”。

今年4月,《财新》记者宋炜向黄峥提问,拼多多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黄峥表示:

“供应链升级会是我们长期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终极模式是让上游企业做大规模定制生产,但目前我们对上游企业的投入和对整个产业链的赋能还太弱。”

今年7月,黄峥在IPO前的一封公开信中提到了拼多多的未来,称拼多多想成为“”和“迪士尼”的结合体。

上市后,面对假货、仿冒品的质疑,他表示拼多多不会走天猫模式,而是要通过供应链转型进行产品升级。

半年前,我们质疑、嘲讽拼多多的假货、低价策略,半年后,我们冷静审视拼多多的发展模式,发现它正在构建一个不同于阿里巴巴的全新电商体系,冷静而又坚决。

拼多多式的产品升级

黄峥对“品牌升级”一词有些抵触,他认为,“升级是五环以内的人往下看的一个视角”。

但拼多多确实在做升级,只不过和10年前阿里重建天猫不同,拼多多的做法是扶持工厂。

今年12月,拼多多宣布启动全新品牌扶持计划,分为三期,预计共扶持1000个工厂品牌。第一期试点20家企业,包括嘉维诗、松发陶瓷、三和厨具、重庆百雅、福光保温杯等,覆盖多个行业。

这些工厂一般都是以代工起家,具备大规模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但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品牌,拼多多想做的就是利用这些工厂产能强但品牌弱的特点,给他们流量和大数据的支持,打造价格低但品质好的产品,这样既保留了低价的特点,又实现了产品的升级。

具体来说:通过引流,可以降低工厂的营销成本。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表示:

“拼多多的社会价值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大于商业价值。我们的流量非常便宜,对于这些新品牌计划中的品牌来说,可以用非常低的营销成本在全国范围内销售。”

有了数据支撑,就能按需生产。拼多多开始系统性地分析、预测用户需求信息,指导工厂生产。此前拼多多向某雨伞生产企业推荐了一款“五折”雨伞,2天销量8万把。

“我们平台的特点是什么?SKU少、订单量高、短爆款。不仅可以快速消化工厂的产能,还能通过‘现象级’爆款,帮助厂商快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树立品牌形象。”

达达说道。

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些工厂对拼多多表示欢迎。

位于重庆的百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是拼多多新品牌扶持计划的首批工厂之一,这家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牌卫生巾、纸尿裤生产企业,旗下拥有“自由点”、“妮爽”、“浩志”等品牌在西南地区知名度较高,但对东部、北部城市的用户来说却比较陌生。

2017年,百亚曾尝试在A股上市,但计划被放弃,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2016年,川渝地区贡献了百亚54.79%的营收,云贵地区贡献了24.67%,两湖地区贡献了5.34%,三者合计占比接近85%。重庆百亚在其他省份,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沿海主要城市,几乎没有什么业务。

与花王、宝洁等国际品牌相比,重庆白亚的品牌知名度处于劣势,这是董事长冯永林不愿意接受的。

“上周我去了德国和瑞士,向同行展示了我们的卫生巾和纸尿裤,他们对中国卫生巾和纸尿裤的发展速度感到惊叹。”

“我们这个行业,我们在卫生巾、纸尿裤行业的设备、技术和装备,很大程度上已经达到和超过了欧美公司的水平。”

为了打破产品的区域界限,冯永林决定与拼多多合作。

“一线城市的人生育意愿比较低,但三四五线城市的新生儿数量在增加,而这部分人正好是拼多多的用户,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冯永林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百雅旗下好志纸尿裤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67%,入驻拼多多三个月后,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0%。

虎嗅参观了距离重庆市区约30公里的百亚工厂,十几条生产线同时运转,其中一条生产线上方,一台印有拼多多标识的手机正在直播生产过程,界面上可以看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达达称,做这样的产品是为了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网络上,一些落后的小厂家为了提高效率,会开出很低的价格,如果看不到实际的产品,怎么证明自己的产品比别人的好呢?”

除了进行生产直播外,加入扶持计划的工厂还需上传原材料采购记录、检测报告、生产日志等信息,实现货物全链条追溯。

拼多多的中间路线

拼多多急需升级。

还有舆论压力,拼多多上市后,假冒伪劣质疑声四起,需要拼多多迅速撕掉假冒伪劣的标签。

8月2日至8月9日,拼多多强制关闭1128家店铺,下架近430万件商品,分批屏蔽逾45万条疑似售假链接;9月份,拼多多关闭5500家店铺,清理问题商品770万件,预屏蔽300万条涉嫌销售侵权产品的链接。

还有商业的需要,业内普遍的观点是,品牌升级是否成功,决定了拼多多未来能否继续增长——用户会因为新鲜感而选择拼多多,也会因为产品质量低下而离开拼多多。

但拼多多的升级走了一条与阿里巴巴不同的中间路线。

十年前,阿里巴巴因假货问题受到诟病,因此选择聚集品牌建立淘宝商城(天猫的前身),减少对小卖家的支持。

拼多多知道它无法模仿阿里巴巴的做法。

在7月底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针对“为什么不愿意用天猫模式打假?”的问题,黄峥表示:

“不是我们不想用天猫模式打假,而是等到我们推行天猫模式,打假不成功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死了。”

今年10月拼多多三周年庆典期间,达达愤怒指责天猫逼迫商家二选一,称大量品牌商家被迫在天猫要求下退出拼多多活动、下架商品,甚至关闭旗舰店。

拼多多既想要低价,又想要保证品质,那么就只剩下工厂直供了。

“我们知道暂时不能直接照搬天猫模式,从双十一之前的‘二选一’风波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拼多多只能走中间发展路线,不打造自己的品牌,而是扶持大量的工业制造,但没有具备品牌打造能力的传统制造业工厂。”

拼多多一位内部人士如此表示。

对于拼多多为何要扶持工厂品牌,达达根据中国消费形势的变化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在中国,品牌通常的策略是通过强有力的广告曝光,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无差别地分销该产品。

他认为,这并不适用于当前的用户消费需求。

“中国消费者南北差异巨大,民族差异大,一二三四线城市差异大,县城乡村差异大,形成了消费圈层。每个圈层对于性价比、实惠这些我们熟悉的词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圈层的用户其实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拼多多把用户需要的产品带给他们,也希望帮助这些中国制造企业降低广告营销成本,把他们打造成民族品牌。”

6月30日,拼多多发布招股说明书之际,黄峥发表了一封致股东信,谈及未来时,他表示希望拼多多能成为“迪士尼”和“迪士尼”的结合体——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同时又具有娱乐性、高性价比的产品。

拼多多的娱乐本质一直都在,有做游戏经验的团队一直在给拼多多增加游戏玩法,从早期帮好友砍价,到现在的多多果园——模拟种植果树,再到偷好友庄园里的水、摘果子,等果子成熟了再送你一颗真果子。

如今通过厂牌的精准扶持,其属性愈发凸显。

“拼多多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的产品上,规模化之后再进行定制,从而大大降低成本。这也是沃尔玛和苹果的区别。拼多多的终极定位是,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产品。”

黄峥在此前的采访中曾说过这样的话。

特别策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