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诞生,PayPal 入华迈入新阶段

2024-07-31
来源:网络整理

原文作者:李英超,证券时报

首家外资独资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诞生!

近日,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付宝”)工商信息发生变更,原持有30%股权的国付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退出,由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银宝”)接替。

收购国付宝70%股权后,该公司进军中国又迈进了一步。本次变更完成后,其将通过旗下子公司间接及直接持有国付宝100%的股份,正式全资拥有国付宝支付公司。

其实早在2019年收购国付宝70%股权时,业内就曾出现外资控股支付机构入华的讨论,此次完成全资控股后,如何在进入新入华阶段、蓬勃发展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分得一杯羹也颇受关注。

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指出,全资入股国付宝恰逢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既有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其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看好。面对国内支付市场的激烈竞争,进入中国后跨境支付或将成为主攻方向。

首家外商独资支付机构

近日,国富宝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原持有公司30%股权的国富通退出,由其全资控股公司美银宝收购30%股权。至此,国富宝已完成全资收购,但此次工商信息变更并不令人意外。

早在2019年9月30日,其就已收购国付宝70%的股份,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当时,国付宝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已批准国付宝的股权变更申请,并通过旗下美国银行收购国付宝70%的股份,成为国付宝实际控制人,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

通过持股成为境内持牌机构的实际控制人,从而获得境内支付牌照,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支付机构。

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国富宝两大股东为美银宝和北京智融信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智融信达”),持股比例分别为30%和70%,北京智融信达亦由美银宝全资拥有。

国付宝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以第三方支付为主的科技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2011年,国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业务许可证,2015年获得基金支付业务许可证,2016年获得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许可证,同年年底还获得预付卡发行及受理业务许可证。

外国和尚是怎样念经的?

外资企业如何在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竞争?一位支付机构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本地化是其在华发展的一大挑战,“进入中国后会怎么做,能否适应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的行为习惯,还有待观察。”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对于任何一家支付机构来说,在如此庞大的支付市场中,“分一杯羹”的诱惑都是难以抵挡的。

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何塞的在线支付服务商,2002年首次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被eBay收购,成为eBay买家和卖家的交易工具,2015年脱离eBay后再次在纳斯达克上市。

一位分析师向记者指出,收购拥有支付牌照及相关经营牌照的国付宝虽然能带来入华“分一杯羹”的机会,但国付宝在没有支付收单牌照的情况下,仍然难以在线下竞争中与国内支付巨头抗衡。在线上交易场景,国内支付牌照布局已很强,拓展空间有限。

如果没有国内市场用户的积累,交易场景双方的合作热情自然会降低,在目前金融机构加大获客竞争的情况下,无论用户还是商户都面临着相当大的获客困难。

错位的竞争优势指向跨境支付

一边是市场繁荣的诱惑,一边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投入巨资正式开拓中国支付市场究竟有何用意?

资深信用卡研究员董正向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其实中国在跨境支付方面有很强的优势,长期来看应该关注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国际卡组织进入中国清算市场后的商机,“让出国旅游的中国人用他们的卡和支付服务,这是他们的策略。”

相比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难度,在跨境交易中与卡组织更成熟的合作或许是即将进入中国清算市场的外资卡组织在中国支付市场错开竞争的优势。

2020年6月,美国运通获得中国银行卡清算牌照,此前在国内备受关注。此外,万事达卡与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也获批进入筹备阶段。对于国际卡组织来说,海外市场仍是它们的主场。“虽然目前受疫情影响,国人出境消费受到限制,但一旦疫情缓解或解除,国人被压抑的海外消费意愿不容小觑。”董正说。

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太可能与微信、支付宝展开激烈竞争。“大部分用户已经形成了支付习惯,很少有人关心自己的卡是哪家卡组织发的,普遍的态度是,只要有能用的卡就行。”业内人士表示,此时逐渐进入中国的卡组织,短时间内很难从本土银联手中抢占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在国外,国内支付行业的支付能力覆盖范围更广。“进入中国市场,很可能抢占中国旅游、外贸等跨境贸易市场。虽然支付宝、微信在国内应用广泛,但在国外不一定如此,国内支付行业只进入了国外商场,还没有进入国外市场。”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外开放带来新竞争活力

伴随支付市场的火爆,还有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有分析指出,此次实现对国付宝全资收购,不仅有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意图,也显示出其对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看好。

2018年3月21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7号,明确外资机构准入和监管政策,扩大金融开放程度,表示欢迎和鼓励外资机构参与中国支付服务市场发展和竞争。此后,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受到全球关注。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红燕表示,对于任何一家有国际化布局的金融机构来说,进入中国市场都很重要,无论未来取得怎样的成果,布局中国市场本身就具有战略意义。

易付通风控专家告诉记者,外资支付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影响值得期待,从微观角度看,外资支付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可以增加行业竞争力,提升行业活力,“作为美国最大的支付机构,他们在风控方面做得不错,也能带来新鲜的理念,倒逼国内行业自我改革,加速行业​​整体成长。”

从宏观上看,在允许外资机构进来的同时,国内企业也可以积极走出去,在业务层面加强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合作与紧密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对外开放也体现了中国的自信,引入外资支付机构无疑增添了新鲜血液,同时国内行业也不惧怕竞争。”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国内支付市场而言,进入中国本身只能掀起有限的波澜,但作为试水的先行者,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也将锚定中国的发展机遇。“只有让他们进来,我们才能学到东西。发展模式、国际布局等也有很多可以探讨的空间。”

监管压力会不会加大?前述风控人士表示,挑战肯定是有的,毕竟监管体系不一样,但对外开放不代表放松监管。“从监管上来说,全部都要对接全国银联、中国银联。现在第三方监管基本已经建立,不然国家也不会放松。”他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