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这里
获得100个无需工作的理想生活
前段时间,一个词很火,叫“隐形穷人”,指的是那些看上去生活不错,但实际上并不富裕的人。
与这个词相对的,大概就是“隐形富裕人群”,在众多职业中,拥有高于市场大部分职业收入水平,却不爱炫耀财富的程序员,无疑是“隐形富裕人群”的典型代表。
但与此同时,程序员也是在中年之前最容易开始感到焦虑的职业之一。
“程序员是年轻人的职业”、“30岁还没达到中层就会被公司淘汰”、“30岁年薪如果低于40万就要考虑转行了”……这样的声音随处可见,让很多30岁以下的程序员提前开始担忧。
这种焦虑一方面会化为动力,促使他们做出一些改变,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障碍。
上周我和两位有过创业和自由职业经历的程序员聊天:对于中国的程序员来说,是自己创业更靠谱,还是做自由职业者更理想?
肖利军
24 岁的上海微信小程序顾问
从创业到自由职业再到再创业
我虽然是2016年大学毕业的,但是2015年就参加工作了,那时候开发在市场上还是很吃香的,工资福利也还不错,刚毕业的时候月薪就有一万多元。
我在上海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金融公司,刚进公司没多久,就被一家做汽车行业O2O的创业公司招揽了,于是我就转行做了开发的。但其实公司刚开始也就三四个人,可以说是创业初期的员工之一。
我到这家公司工作没多久,就自己创业了,因为我是一个在公司里静不下来的人,如果看到其他岗位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的工作受到公司规章制度的限制,无法处理和解决,我心里就会很不舒服。
而且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想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就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创业。
当时我们计划做一个智能硬件的社交电商平台,公司包括我在内一共有6个全职员工,主要负责C端运营和项目管理,我性格上和大部分程序员不一样,喜欢和人打交道,在社会上也积累了一些资源,所以就承担了推广和运营的工作。
我们创业失败之后,总结原因,发现我们当时在技术领域其实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太过自大,缺乏营销资源和资金。
其实我们创业选择的人工智能大方向是好的,但是并不适合当时那个阶段。
比如,商家销售的很多智能硬件产品并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反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一款售价几千元的扫地机器人,不仅不能很好地清扫房间,还会把原有的地方弄脏,我们平台购买该产品的种子用户反馈都不太好,最后决定放弃。
总之,商家的智能硬件产品不成熟,用户对智能硬件的使用需求并不强烈,购买的人大多只是感兴趣,想体验一下。
当然,创业失败除了这些外在的原因之外,也和我们自身的推广力度不够,资金不足等有关。
我们也想过,如果有一笔钱,可以让我们的项目随着智能硬件慢慢成熟,或许还能继续做下去。但是那一年我们并没有成功对接资本,所以大概在11月份的时候,这个项目就被放弃了。
虽然创业一整年都很艰难,但是我们都没有后悔,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缺少什么。
创业失败后,我考虑过复工,但后来小程序出来了,我觉得这是未来应用的大方向,就把复工的计划搁置了,开始专心做小程序开发。我自学小程序的产品设计和运营规则,还录制小程序视频课程,教授小程序开发入门技术。
2017年初,我回顾了自己对小程序的所有研究成果,并与2016年认识的一位投资人就微信小程序的技术、运营、投融资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小程序,什么样的公司应该用小程序。
当时报名的有200多人,到场的大概有140人。那次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合作和收益,比如很多人付费咨询我小程序开发的问题,也有公司找我做定制化小程序开发,这些都帮助我走上了自由职业的道路。
小程序的出现让我感觉到上班不上班其实并不重要,做自由职业者比上班更能创造价值。
因为我是一个很自律的人,不喜欢别人要求我做什么,喜欢自己主动找事情做,主动就是幸福,被动就是痛苦,包括我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做自由职业者之后,我绝对不允许自己大多数时候偷懒。
今年前4个月一共完成了7个项目,交付完项目后,6月底到7月初我出去旅游了。
这两个月,我遇到了一个从事自由职业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个开发项目一般需要3-4人团队的配合,但现在和我一起合作的程序员都是有全职工作的兼职,做了3-4个项目就坚持不住了。这时候再找新的兼职上手就比较困难了,毕竟已经迭代了好几个版本了。
这迫使我开始按照公司的流程招聘全职程序员,但这会让我再次走上创业的道路,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7、8月是我最难熬的两个月,本来不想创业,却要招人,很想知道中国其他自由程序员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现在的收入比工作的时候稍微多一点,但也不算高,因为做项目有半年多了,还没有形成体系,如果再抽时间回顾一下之前的经验,形成体系的话,应该可以超过我工作时的工资很多。
经历了打工、创业、自由职业,我还是最爱自由职业。
因为在公司里,做一件事创造的价值是1,但自由职业者可以同时做2-3件事,创造2-3个价值,如果有能力,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的来说,创业可以让你思考更多前沿、新鲜的东西,工作可以让你独立思考和实现一些事情,做自由职业者可以让你更好地享受生活。
自由职业可以涵盖工作和创业,但工作和创业不能涵盖两者。
所以我宁愿永远保持自由。
如果一个程序员选择离开公司,自己创业或者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那么他在工作中必然需要在开发之外扮演更多角色,比如项目经理、市场运营、商务,甚至是公众演讲。
作为一名既能静下心来和程序员沟通,又能出去和人交流、演讲的程序员,肖利军的性格适合管理、沟通类的工作,再加上他又是一个喜欢在工作中承担更多责任、发挥自身价值的人,自由职业确实比工作更适合他。
安晓晖
38岁,西安自由职业者
13 岁程序员的自由职业生涯
2017年7月5日下午,在办理完离职手续后,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息:
我终于不用那么努力去和别人一样了
我终于可以把精力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了。
我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我喜欢的生活
——我现在是自由职业者,供大家参考
当时我的帖子获得了超过100人的点赞和评论,这是我朋友圈关注度最高的一次。我后来分析,可能是因为:放弃高薪和稳定去追求自己心中的自由,是大多数人都想做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
当我准备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时,周围的人不断问我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想从事自由职业?
你会怎样做?
收入有保障吗?
这需要回顾一下我以前的工作经历。
最初几年,我跳槽没有很强的目的性,2014年之后才开始更多地去思考和规划。2015年创业团队解散后,我有多个管理岗位的机会,但我放弃了,回到了开发岗位,经过深思熟虑,也经历了一个职业定位的过程。
现在选择做一名自由职业者,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响应内心的召唤。
2015年底创业失败后,我用职业规划的方法对自己进行了分析,将自己定位为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了一家中型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因为技术好,比较受重视,工作比较自由,很少需要加班,工资待遇也还不错,就西安来说,应该是比较高的水平。
闲暇之余,我运营公众号“程序视野”,做咨询,看书,做问答,安排了很多收入不多但做起来很刺激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感觉有意义、有价值,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做了久了,我发现如果想走得更远、做得更好、有更大的影响力,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单靠朝九晚五以外的时间已经不能满足我变得更好的期待了。
虽然软件开发依然是我喜欢的事情,解决技术问题时的感觉依然很棒,但我渐渐不愿意在这上面花更多的时间。我宁愿把精力花在如何写文章去影响别人,如何帮助来咨询我的人找到他们想要的职业等等,这类能直接给人带来改变的事情上。
这样一来,公司里的种种限制就显得有些难以忍受了,尤其是有孩子的事情或者个人的事情需要在上班时间处理的时候,对自由的渴望就更加强烈了。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是否应该继续做下去?我能否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养活自己?
在我工作、感受、写作和思考的过程中,我逐渐确定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两件事:
“自我控制”和“把精力花在你喜欢的事情上”。
薪水和稳定性都不是我的考虑因素,所以放弃它们也不是那么困难。
虽然自由职业后的初始收入可能只有现在工资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很可能这个月、某个月都会有收入,但我相信自由职业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我不再需要努力成为别人那样的人,我只需要做我自己就行了。
在我真正决定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之后,我计划了四件事:写书,课程,咨询和开发。
书可以是技术书籍,也可以是职场成长、职业规划方面的书籍,也会有小说(这个可能是在很远的未来才会做)。
课程包括技术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主要形式为线上,如CSDN学院、知乎直播、网易云课堂、学堂等。
至于咨询则分为线下一对一咨询和线上答疑两种形式。
开发是我的后备选择,当之前的方式无法支撑我的生活时,我可以通过众包的方式接一些项目,我已经了解了云沃克、程序员客栈等软件众包平台。
虽然看起来什么都能赚钱,但是写一本书不能保证销量大,版税很难估算;教一门课程不能保证销量,收入也难以保证;咨询有时有有时没有,钱不够吃饭;即便是我的Plan Z——开发,也不意味着随时都能找到合适的项目。
我的自由职业虽然看上去很棒,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收入保障。
所以有朋友劝我再工作几年,多攒点钱,等准备充分了再创业也不迟。但其实,在我决定离职之前,我已经做过各种准备和评估,多达10种,这些准备让我相信自己能成功。
因为一个人只有把精力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自从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以来,我的收入来源从写书、网课、咨询扩展到猎头和一些广告、软文收入。
平均下来,我每年写一本书,每本书的版税大概在两三万元一年;我做过很多网络课程,发布在不同的知识付费平台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每个月能给我带来几千元的被动收入;咨询方面的收入比较零散,也不是特别多。
广告和软文都是基于我的公众号“程序视野”获取的,目前我的公众号有三万多粉丝,偶尔会有广告商投入软文,有时候一个月三四千,有时候一分钱也投不进去。
猎头是我最近在尝试的一个项目,很有意思,可以把我在软件开发领域的资源和我的职业规划能力结合起来。
如果我去公司做独立猎头,每单我能拿到候选人年薪的10%-15%作为佣金,如果是朋友的单子,我能拿到一半的佣金。所以这里的收入取决于你做单的能力,做得好的话,一个月能拿到六七万,做得不好的话,可能就什么都拿不到了。
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可控的,灵活的,这是我刻意追求的,因为我放弃了稳定高薪的工作,就是为了自由。
但也要提醒那些想做自由职业者的程序员,你作为自由职业者所看到的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了老板每月给你发工资的快乐,你就会面临“赚钱”的焦虑。一天不工作,一天工资都拿不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你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开始自由职业永远不会太晚。但在正式开始之前,你也应该评估自己的盈利能力,做好多重准备。
自由程序员就像一个团队,除了会写代码,还要有自我营销、找客户、谈判、沟通的能力,对程序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相应的,从中获得的充分的成就感和自控力,也是在常规的“工作生活”中难以获得的。
正如安晓晖所言,虽然能给人带来更多的自由,但所有的自由都是暗中标明价格的,你必须能够承担相应的努力和代价,毕竟这是一条只有少数人才能成功走下去的路。
看完以上两位程序员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走上创业之路和自由职业之路的程序员,在性格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积极主动、果断果断、深思熟虑。
对他们来说,在工作中创造价值不仅仅意味着遵循常规。
一旦一个人选择离开职场,创业和自由职业的界限就变得越来越模糊。自由职业是一种“轻创业”,没有公司的创业者有时看起来就像自由职业者。
你喜欢自由职业还是自己创业?请留言告诉我。
-文/采访: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