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芒联合 14 位创作者众筹地铁列车办图文展,从营销角度有何深意?

2024-08-02
来源:网络整理

近日,青芒联合14位内容创作者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他们众筹了一列北京十号线地铁列车,并在车厢内举办了一场名为“好内容行动展”的图文展,活动从5月6日至5月19日持续了14天。

此次展览的内容是通过“青芒小程序+”打造的14个内容小程序,旅客通过扫码即可直接进入相应小程序。

这是一次将小程序在线下推广给大众的尝试,简视更喜欢从营销的角度去观察和解读。比如,14位内容创作者分别花了多少钱?带来了什么效果?线下线上联动对小程序和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否合适?等等。

简世:从营销角度来说,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量化的指标?

青芒:现在公众号的打开率和阅读量都在下降,提升存量用户的活跃度和忠诚度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小程序可以突破订阅号的限制,帮助优质内容发挥品牌优势,实现口碑甚至付费转化。

因此对于这次活动来说,无论是线下地铁展示,还是线上利用小程序进行内容呈现,核心思路都是要放大优质内容的品牌优势。

作为内容小程序服务平台,青芒的目标和定位是助力内容品牌提升忠诚度和活跃度。因此在立项策划之初,青芒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帮助内容创作者呈现品牌个性与价值观,吸引C端用户消费内容,让好内容的影响力传播得更广;二是通过品牌集体发声,吸引更多优质内容品牌利用“青芒小程序+”打造内容小程序。

剑士:活动对于内容创作者和青芒会造成哪些数据影响?

青芒:在参与度方面,自5月6日活动启动以来,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已超过120万人,近千名用户自发参与线下“追车”活动;在媒体报道方面,除了数十家媒体积极报道外,《文艺》版块也将本次活动作为案例推荐给读者。活动上线后,很多人来问下次还会不会再办,能不能联合办。

以“住范儿装修指南”小程序为例,地铁展上线一周内,用户平均停留时长12.23分钟,活跃打开倍数2.53倍(注:每通过公众号文章打开小程序一次,可产生小程序活跃打开次数),订阅号阅读量环比增长13.34%。

《故事FM》是一档由目击者讲述真实故事的音频节目,活动上线以来,其活跃开播倍数远超平均3成水平,人均停留时长高达5.65分钟(数据不包含音频播放时长)。

活动期间,青芒微信指数在5月9日达到1143.37%,超出我们的预期。此外,还有超过1000名内容创作者读者主动线下“追地铁”,我们也通过群的形式,把地铁时刻表和追地铁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大象公会地铁车厢插画

简世:选择地铁作为本次活动的媒体载体,有哪些考虑?

青芒:首先地铁本身有交通,包容感很强,能够把内容完整的呈现出来。同时乘坐这种地铁的人一般不能走动,所以有很大的几率能看到这些内容。

地铁本身也是内容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是消费各类内容的时间段。而且此时大多数人都是独自一人,消费好内容的时间往往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更容易引起共鸣。

简石: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地铁10号线?

青芒:十号线是一条很长的环线,是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环线之一,覆盖人群很广,比如海淀区比较偏科技人群,三里屯、国贸等比较偏生活人群,基本覆盖了北京所有的白领。

因为我们的活动不是单一品牌推广,所以受众不能划分得那么细。比如天罗少女和量子比特的读者重合度可能比较低。但活动需要覆盖14个公众号的用户,让已有用户和潜在用户都能看到,而10号线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我们在调研的时候觉得6号线更偏向游客导向,1号线更偏向常规化,覆盖的人群都没有10号线那么多元化。

剑士:青芒花了多长时间找到这14位内容创作者?

青芒: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3月,用了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几乎给接触到的每一位内容创作者都打了电话,确保他们的业务确实需要内容小程序,也对地铁展会这个模式感兴趣。

轻芒杂志小程序开发成本_轻芒杂志小程序开发成本_轻芒杂志小程序开发成本

招募方式主要有三种,最开始我们跟青芒小程序+已有的合作伙伴沟通,很快确定了一些。之后招募进入瓶颈,刚好赶上年底假期,新年过后我们尝试在公众号“猫我”(为什么我不喜欢复读机,复读机,复读机,光光广告)发介绍文章,希望吸引到互相欣赏的内容创作者。

新世界联合创始人袁成看到文章后,提醒我们用海报的形式去传播。最后,通过海报,有200多人过来,有一位国际通讯社的记者告诉我们,如果真的拍出来,一定要请他来拍照。我们通过电话和这200多个联系人沟通诉求,最终确定了14位内容创作者。

简世:在招募过程中,您比较看重哪些内容创作者?

青芒:我们不支持欺诈和点击诱饵内容,但另一方面,青芒也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对方认可品牌和用户活跃度的价值,这也是青芒小程序+能提供的价值。通过青芒小程序+,内容创作者可以自己构建一个呈现内容特色的小程序,包括Logo、字体等视觉元素。这样的内容小程序会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有同样理念的合作伙伴。

我们也考虑到展会的多样性,寻找不同内容属性的合作伙伴,最后也落脚在很多不同的品类上,包括生活方式、成长学习、科技资讯,甚至还有星际迷航这样的影视。

简世:在准备过程中,内容创作者有遇到什么问题或者顾虑吗?

青芒:我没有什么大的疑问或者担心,我比较担心我们做不出来。因为在地铁车厢里呈现内容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地铁审核也很严格,要了解每个参与的公众号的品牌特征并精准呈现,难度也很大。这需要在有限的人力和时间内协调好14位内容创作者和15位插画师,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简石:这次活动整体的投入是多少,各家公司通过众筹筹集了多少资金?

青芒:活动整体成本包含地铁投放、展览相关制作(空间插画等)以及传播费用。其中地铁投放成本为45万元,每件众筹100万元。

简诗:这次活动中,14位内容创作者有各自的目标吗?

青芒:对于14位内容创作者来说,我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从我们的交流来看,大家都认同,线上线下以极致的方式呈现内容,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

简世:目前内容创作者对本次活动的集体反馈是怎样的?

青芒:这是我们目前重点关注的。我采访大象社创始人黄章锦的时候,他给了很好的描述,“它(地铁展)是一个形象展示,我们的读者有六分之一在北京,我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低着头上了车厢,坐着继续看手机,不经意间抬起头,愣住了。他想,我怎么刚刚看了大象社的文章,一抬头却发现车厢里的形象广告居然是他们的。我今天是不是做了什么特别对的事情?“

简世:青芒杂志与青芒小程序+你们过去还用过哪些有效的对外宣传方式?

青芒:地铁展是我们第一次大规模对外宣传,平时我们靠的是口碑,如果人们觉得我们的产品有用,就会告诉朋友,推荐我们。最近电影《少年的你》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都找上我们,我们相信这就是口碑的力量。

简时:你在豌豆荚任职期间,曾在《南方周末》买下半版广告,推荐韩寒的《一》,当时有效果吗?

青芒:为《一号》带来了巨大的下载量,当天就获得了34万的下载量,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好的发行初期数据,也为豌豆荚进军应用分发市场开了个好头。

简石:截至目前,有多少内容创作者通过青芒小程+开发了自己的小程序?

青芒:截至去年12月底,已有超过6万名内容创作者通过青芒小程+打造了自己的内容小程序。

简石:青芒杂志和青芒小程序+都是为了帮助创作者呈现好的内容,目前从数据上看效果怎么样?

青芒:从青芒小程序+平台的数据来看,用户开始养成主动打开小程序消费内容的习惯,近半年来平均“主动打开倍数”超过3倍。对于频繁使用小程序的内容创作者来说,小程序一般能为公众号带来10%-50%的阅读量提升。

经过这段时间的积极运营,参与地铁展的小程序用户已经开始养成主动打开小程序消费内容的习惯,下面举几个例子:

19.0%的用户通过微信聊天界面下拉访问“蜗牛女孩菜谱、美食点评、好吃好选”小程序;

“万色DNA”小程序通过每日签到海报,为用户打造独特的每日开场场景,上线三天内,用户日均停留时间超过3分钟,次日留存率高达13.44%。

“周进度”小程序自动打开,放大倍数最高可达5.95倍,进而带来21.23%的订阅号阅读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