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转向
去年7月双减政策的实施,给K12教育培训带来沉重打击,无数教育培训从业者不得不放弃曾经赖以生存的行业。
不过,虽然课外辅导班消失了,但学生升学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少,只要中考、高考还在,辅导需求就依然旺盛。因此,幸存下来的培训机构纷纷将辅导业务“转入地下”,有的做起了一对一辅导,有的干脆转为线上。
在目前的内容平台中,抖音短视频无疑是一个兼具传播性和商业性的平台,因此不少教育机构纷纷将自己的课程上线抖音,依靠直播带货来卖课程。
但好景不长,随着双减政策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短视频平台已容不下K12教育。去年11月,抖音发布《抖音电商学前及中小学教育培训新品发布》,根据《专项治理公告》,大量学科课程产品被下架。
但教育培训行业并不局限于K12教育,K12教育退出后空出的市场份额和人才的涌入,也让一些其他在线教育业态获得了新生,具体来说,至少有以下三种类型。
首先是家长教育,虽然学生一直在“减负”,但家长却一直在“加重负担”,如今年轻一代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因此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快速增长,家长虽然不需要考试,但确实需要上课来教育孩子。
第二类是理财课程。随着近年来数字支付、金融APP的普及,理财的门槛逐渐降低,年轻人的投资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理财课程也越来越受欢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如何用钱生钱,本身就是一种投资。
第三类是兴趣课程,兴趣课程没有年龄限制,种类也很多,市场很广阔,比如音乐、美术、健身、舞蹈、摄影等都是热门课程,当学生从学科课程中解放出来,就可以学习兴趣课程,这时候学习兴趣课程就成为一种替代选择,也是符合政策引导的。
其他课程如成人教育、公务员考试等虽然形式已经成熟,但需求依然巨大,短视频领域也有发展的可能性,整体来看,在线教育培训行业正在迎来第二春。
如何通过短视频进行教学培训?
从模式上看,抖音在线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培训,它本质上是一种卖产品的形式。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技能,都需要吸收海量的信息,但短视频受限于时间,显然无法满足学习的需求;即便直播能解决信息量的问题,但其公众形式不利于变现。
因此短视频、直播只能是吸引流量的方式,而不能成为产品本身,真正的产品是橱窗里的“罐头课程”,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系列课程视频。
那么,这种商业模式到底如何运作呢?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案例。
今年年初,一个名为“张琪创业导师”的账号横空出世,短时间内抖音上出现大量相关视频。据统计,张琪靠卖课程10天赚了500万,20天吸粉1000多。她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她选对了路。疫情之下,中国数千万中小企业摇摇欲坠,面临生存危机。张琪在抖音上讲授的内容和课程,都是针对这些店主、老板们的。找对了定位,你就成功了一半。
当然,同领域的竞争对手还有很多,但真正决定张琪火爆的还是她的内容,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内容里充斥着“金句”,金句的高信息密度能够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让人感受到成就感。同时,她的视频内容比较含蓄,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就算有,也只是“半说半唱”,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涉及实际操作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付费内容,这也是她课程的卖点。
最后就是“赛马”运营策略。张奇不只拥有一个账号,而是有几十个账号,其中仅抖音就有二十多个。这些账号的名字都和“张奇”有关,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拍摄角度不同。每个账号背后都有专业的负责人,负责人会根据销量获得佣金。因此,同样的内容可以多次曝光,可谓“一举两得”。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张琪背后肯定有一个团队,没错,这个团队就是博尚教育,除了张琪,他们还打造了郑祥洲、沈晨、关立新、王岑、黄立宏等一批依靠内容创收的商业IP。
这意味着,短视频领域的教育培训机构,其实相当于一个MCN公司,老师就是他们的艺人。利用电商模式做教育,正在成为这个行业新的出路。
行业的春天不代表个人的春天
短视频平台确实给教育培训行业带来了活力,但要想做好绝非易事,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比如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取舍。抖音定位为娱乐平台,用户平均水平不高,必须加入娱乐元素才能实现高传播,但娱乐性过强则会导致专业性不足,会流失一部分愿意付费的潜在用户,专业性过强则曝光度不够,两者需要仔细权衡。
再比如课程质量,用户愿意花钱去学习一些“真本事”,单纯靠吸引眼球的宣传是无法长久的,线上教学质量必然不如线下教学,影响教学效果,如果用户满意度得不到提升,就不会产生复购,利润空间也会大大降低。
因此,行业的寒冬不等于个人的寒冬,行业的春天不等于个人的春天,拥抱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完成转型才是实现增长的唯一途径。
作者 | 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