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支付经济小组讨论报告:特点、技术、方法与国内现状

2024-08-07
来源:网络整理

微支付经济小组讨论报告 讨论内容:微支付特点、核心技术、实现方式、国内现状。 讨论成员: 发言人: 微支付()可以理解为一种微额、小额的支付方式。“微”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影响不断扩大,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微支付,还有微博、微信等。微支付与微博、微信的共同点是发送信息量小、速度快,都是在互联网上实现的。不同之处在于,微博、微信主要是信息交流分享,而微支付主要是产生交易。微支付是指利用各种终端或客户端软件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一些小额资金支付。这种支付机制有特殊的身份识别系统要求,在满足一定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要求信息传输尽可能少,管理和存储要求更低,也就是速度和效率要求更高。这种支付方式就叫微支付。 适用于B2C(商家与客户)和C2C(个人与个人)之间最活跃的商品交易,特别是数字音乐、游戏等数字产品。例如,网站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下载一段音乐、下载一段视频、下载试用软件、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支付等。所涉及的支付费用非常小,往往只有几分钱、几元钱或几十元钱。微支付()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小额支付”而提出的。

其特点是交易金额小,可以让你不假思索地消费,同时交易量本身就很大,意味着薄利多销。但每一种交易方式都要考虑其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发言人:随着网上支付时代的到来,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安全的电子支付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事实上,没有有效的电子支付,电子商务活动将受到很大限制,不安全的电子支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如何通过网络安全地将电子现金、信用卡、智能卡等支付信息传送给商家、银行或相应的处理机构,实现电子支付,获得订购的商品或服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1982年最早利用RSA盲签名算法构造的电子现金方案,到1991年基于RSA、Hash函数和多重盲签名的可分割电子现金系统,将用户身份信息的隐匿性由每次提取现金时改为在建立账户时进行,提高了系统效率,降低了用户被追踪的可能性。同时,用户可以将现金分割成任意金额进行支付,直至支付完现金金额,这是第一个可分割的电子现金系统。目前,国外对电子支付工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现金的安全性、匿名性(不可追踪性)、离线性和可分割性等方面,而国内对电子支付工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盲签名等技术实现电子现金的匿名性。

至于电子现金的其他性质,国内外研究不足,有待加强。电子支付的各种安全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发言人:虽然小额支付不仅方便快捷,每次支付的金额也较小,但关键是用户愿意支付,而且要支付的钱很多。因此,支付的地点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快捷支付的方式有很多,包括SP支付、账户支付等支付方式。SP支付:就是SP为用户提供服务,向运营商申请扣除用户话费来完成交易。我一直认为这曾经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小额支付方式:用户操作简单,体验好,甚至用户只需点击一下就可以完成支付(扣款行为必须以用户认可为前提)。 除了用户体验好之外,适用范围也极其广泛:从游戏中的关卡、道具到音乐、小说、图片,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线上虚拟商品交易,而其1、2、4、8……的资费标准,也能较好的满足各类业务CP的需求。但由于此前的滥竽充数,运营商对SP计费方式的限制也愈发严格,从直接扣费到要求用户二次确认(回复确认短信)或逻辑上的二次确认(要求你回答一些逻辑性更强的问题,比如:西瓜和芝麻哪个更大?)。甚至有传言称部分省份出现了三次确认,需要用户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整个交易。

而且由于存在运营商、SP、CP等多方分成,以及相对较高的坏账率,其交易成本一直较高。除了以上问题之外,计费渠道不稳定,受理不足,收费不透明,因此SP支付也正在逐渐被其他支付方式所取代。账户支付是目前互联网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小额支付解决方案,即用户注册获得一个账户(可以是虚拟账户,也可以通过接触式或非接触式IC卡体现),并预先对账户充值,需要支付的时候,用户直接从账户中扣款完成交易。人们期望这种有点类似于全存零提的方式,可以降低用户支付操作的复杂度,帮助用户快速支付、完成交易。但是,如何刺激用户,提高其充值意愿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用户对账户的信任问题; 还有用户充值之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优惠,以及可以在什么场合使用账户里的余额的问题。这意味着:只有你的支付方式支持足够多或者足够吸引人的服务才有可能吸引用户使用你的账户进行充值和消费。比如你的账户只能用来在某个网站下载数据,而不能做其他事情,你还会去充值并用它来消费吗?相反,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铁道部网站上购买火车票时,可以使用某个账户的余额来支付,而且该账户的余额还可以支持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服务,那么这时候,你是否愿意在这个账户里存入一定的钱来方便你的支付呢?

支付微信密码怎么设置_微支付_支付微信认证费的账务处理

苹果是国外的典型案例,苹果与电信服务商合作,当用户用手机或其他终端连接 下载应用程序或游戏时,电信服务商从用户的话费账户中扣除相应费用。中国移动的移动MM也采用与苹果相同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汕头的公共交通IC卡也是比较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最低充值50元,充值额增加50元,充值后可在汕头所有设有IC卡读卡器的公交车上使用,部分线路还有大幅优惠。广州的一卡通支付范围更广,可以在公交车、地铁等场所消费。腾讯就更厉害了,我看好腾讯,因为它有庞大的QQ用户群,腾讯这些年不断推出新业务,虽然可能有抄袭模仿之嫌,但不得不承认,它在中国是比较成功的。 QQ被视为一个平台,而不只是一个通讯软件。你可以用Q币购买腾讯的很多虚拟产品,比如QQ秀、空间摆件、红钻、蓝钻、黄钻等等,腾讯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发言人:除了以上两种支付方式,还有银行卡支付。转账业务属于C2C业务(个人对个人),但现在登录网银需要密码卡,还需要安装证书,有的还需要U盾等加密工具,交易过程繁琐。现在用手机登录网银比用电脑登录要简单方便得多,移动服务提供商将手机和银行账户绑定进行身份确认,简化了认证的时间和程序。但不排除以后会出现手机病毒,这会成为安全隐患。

只要处理好这些问题,银行账户会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支付方式。为什么呢?因为钱会存入银行。即使存入虚拟账户,也大部分是从银行转过来的。直接支付不是更方便吗?另一种支付方式是信用卡支付。即使卡上没有钱,你仍然可以购物,并在规定时间内还清费用。但是,这种方式要求你每次消费都必须在接受信用卡的商店里,而且必须是实体店。而且可能不是24小时都可以,因为不是每个商店都是24小时营业的。但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可能会出现类似信用卡的微信支付,即每个人的虚拟账户里都有一定的信用额度,在账户里没有钱的时候可以进行一定额度的支付,并在规定时间内还清债务。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消费。 前段时间有一个争议性的问题,那就是淘宝的支付宝算不算小额支付?如果你在淘宝上购买一件衣服,卖家在北京,买家在广东。你下单之后,需要等待卖家发货,买家支付相应的费用给第三方支付宝,然后在网店上确认发货,第三方确认之后再将货款返还给卖家。这种看似完善安全的支付方式,也存在时间问题,商品从卖家到买家需要几天的时间,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或者快递公司出错,买家什么时候能收到货真的是未知数。

好吧,我们可以乐观一点,买家很幸运的收到了货,但是货到了之后发现商品和描述不一样,不满意,或者商品损坏想要退货,整个交易就会无限延长,也有可能拍下商品之后发现缺货等等,所以并不完全符合小额支付的速度。但是在淘宝上买一个读卡密码,或者给手机充值,这类电子功能性产品的验收过程可以大大缩短到几分钟或者几十秒。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卖家必须在线,这是无法灵活自动完成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制约快速支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用手机账号在手机MM商店购买一个应用,支付了相应的费用之后,发现无法下载。 钱已经付了,但是不能下载,我们付的钱怎么提现就成了一个问题。好吧,就算系统完善,钱已经付了,应用也下载了,但是下载的应用可能跟产品描述不一样,如果要退货,怎么解决?我觉得这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开发得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