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客户,您好!我们是北京一家专注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收录效果好,文章排名好的网站进行发文,发得多,各种关键词排名就多,流量越多越稳定,如果您有需要欢迎您前来资讯!可以随意添加图文和视频广告,助您的企业或者项目服务实现推广效果!如需合作欢迎请加微信
摘要:行业报纸是我国报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对内传播行业信息,对外树立行业形象,拥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为行业代言。全媒体时代,行业报纸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行业报纸的媒体属性更加突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但行业报纸在舆论传播中不能缺席,依然需要保持在行业传播中的领先地位,因此,行业报纸应积极融入新兴媒体,扩大传播优势,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行业报纸;媒体融合;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ki..2023.05.013
当前,人工智能、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应用到新闻行业,推动新闻行业新一轮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党中央的重点工作,是适应国家工作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巩固宣传文化阵地、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在这种新形势下,行业报纸也要认清自身优势,融入新兴媒体扩大传播优势,并在新媒体融合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1.行业报业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以“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报道平台、一体化的报道方式,或以“综合媒体”的做法,向新媒体转型,这是主流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各部委也在积极推动本媒体融合发展,行业报纸也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出不同的形式。
例如,中国教育报社负责教育部主管的两报四刊三网一终端,建立了智慧整合平台,把分散在各个编辑部的数据、新闻信息汇集到一块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从策划到撰写到发布再到传播效果全过程在大屏幕上实时呈现;人民铁道新闻中央厨房分为媒体整合采编系统、热点聚合系统和智能分析系统,整合总社、铁路局、车站宣传力量,牵头建立三级整合媒体平台,推动铁路局记者站与综合媒体中心整合,部分重点报道任务由报社与铁路局联合完成;中国气象报社成立了媒体策划中心,组建了新媒体业务团队,承担中国气象报社官方新媒体的建设发展以及新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逐步由传统的报纸、网络业务为主转变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协调发展、互动融合的全媒体业务格局;海关总署整合《中国边疆时报》、《中国海关》、《中国口岸科技》、《金钥匙》等报刊,成立了中国海关新闻中心。
从行业报纸融合发展的总体情况看,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一些行业报纸确实在全媒体、数字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推出了报纸网站、电子报纸、手机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手机客户端、户外新闻视频等新媒体产品,但这些都不是内部相连、独立的媒体形态,只是作为简单的载体而存在,大多没有形成真正的媒体融合。
二、行业报业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技术迭代、受众阅读习惯变化将倒逼行业报纸加速转型。目前,行业报纸在媒体融合上还存在硬件条件差、资金不足、渠道不畅、影响力小等诸多问题;融合形式缺乏创新,多是将报纸内容“复制粘贴”到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简单添加而非“合并”。
1.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匮乏
人才是媒体融合的制约因素之一。从采编角度看,全媒体发展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在具体的媒体融合报道中,也要求记者具备多面性。熟悉写作、摄影、音视频操作等,还要兼顾采访、编辑、制作等工作。但目前,行业报刊媒体大多仍以传统文字、摄影记者为主,没有视频、动画等相关新媒体人才,技术人才比重还很小,尤其缺乏复合型、专业型人才。
事实上,行业报刊媒体的专业记者是其拥抱互联网的王牌,但他们往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如负责文字报道的注重逻辑性,要求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善于讨论推理;图片报道则需要捕捉精彩瞬间,定格新闻事件最有灵性的时空,表达事件主题、人物性格、戏剧冲突等,展现影像的力量。融合不同形式的报道,成为多媒体型人才,需要时间磨练,因此,如果不加快引进和培养融合媒体人才,单纯依靠行业报刊记者将难以解决优质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
2. 整合范围和深度不够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行业报多年积累的模式化、制度化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大部分行业报改革转型的普遍做法是加快建设官网、微博、微信、手机报、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先完成“加法”。然而“加法”容易“集成”难,虽然开通了不少新媒体平台,但平台运作多流于形式,极少推送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有的公众号刚开通时只发布几条消息,随后几年毫无动静,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开通至今没有发布过任何信息,成为“僵尸账号”。
经过几年的探索,部分行业报纸还处于将报纸内容转移到新媒体平台的阶段,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新媒体只是单纯的出版“工具”,对于大多数行业报纸而言,真正融合的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因此更需要认真分析“内容”与“技术”的关系,通过技术改进生产出优质的新闻产品,最终让新技术真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3.缺乏稳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新兴科技不断更迭,例如手机直播、H5应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无人机采集、人工智能(AI)、机器人写作、大数据、区块链、AI合成主播等,科技与新应用推动媒体生态与受众需求改变。媒体融合离不开媒体技术的运用,行业报刊媒体若想在融合发展中抢占主动权,必须重视媒体技术,同时,新闻采编流程与方式、新闻内容形式与呈现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同时,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不仅需要更新设备、实现硬件集成、完成技术创新,还需要充足、持续的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因为软硬件的投入动辄数千万元,即便是在媒体融合方面发展迅速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在新媒体方面也尚未实现盈利,还处于“烧钱”阶段[2]。目前,多数行业报的运营完全依赖报纸发行,报纸靠收费和广告费维持,这部分资金只能勉强维持报纸的日常运转,无法支撑新媒体的运营费用。
3.行业报业媒体融合发展对策
在传统报纸发行量因新媒体冲击而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行业报纸由于其定位、用户、发行渠道等特殊性,发行量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稳定,但在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长远来看,行业报纸若想突破发展瓶颈,需要借媒体融合发展的东风,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分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存量资产并努力创造新资产[3]。
1.引进培养人才,打造全媒体团队
媒体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行业报要优化资源配置,第一步就要从人才配置入手。
因此,行业报业应大力培养适应媒体融合要求的“全媒体记者”和“全媒体编辑”,打造一批既具备全媒体采播能力、又能群策群力、单打独斗的“精干派”,独立完成全媒体产品的制作和传播,辐射、带动、培养更多的全媒体传播人才。“全媒体记者”和“全媒体编辑”不仅要具备多种报道能力,还应包括打破线性、单一新闻传播模式,运用超文本、多媒体结构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报道。这才是真正能用互联网思维服务受众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4]。只有打造全媒体新闻队伍,培养具备多媒体、全媒体采集能力的人才,才能提升报纸整体价值,纵深推进媒体融合。
(二)转变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传统媒体应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行业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中的特殊群体,更应意识到单靠纸质报纸已不能满足市场变化和受众需求,勇于自我革命,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拥抱互联网,把主战场转移到新媒体平台,转型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互联网融合媒体。
行业报要真正实现媒体融合,必须尽快找准着力点,以行业发展和公众需求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深刻思考自己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是什么、受众是谁?特别是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在压缩深度报道的版面、内容、采编经费,更不能盲目跟风,而要坚持内容为本,着力做有特色、有思想、有影响力的报道;另一方面要调整管理模式,使之更加符合媒体融合的理念,为媒体融合做好支撑,如完善相关制度设计,根据媒体融合工作的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工作规范性,或者科学优化重组媒体结构,积极打造完整立体的新媒体矩阵,构建完整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3.实现技术赋能,拓展新媒体发展空间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客户端三大核心要素,实现定制化、专业化、典型化的综合制作和精准推送,满足产业链利益相关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这是行业媒体实施媒体融合转型升级、走出生存发展困境所需打造的基础平台和技术平台。
为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新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一系列以视觉表现形式呈现的“新闻产品”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行业报业应立足自身基础条件,用科技赋能媒体融合。在内容生产方面,应深化专业化、垂直化的内容生产服务,推陈出新,打造多元化、个性化、可视化的“融合产品”,可从长图、H5、海报等低门槛融合媒体视觉产品入手,逐步推进视频、音频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加快构建全媒体内容供给体系,面向不同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视听体验,用新理念、新技术提升内容质量和供给效率。
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融合与团结,只要行业报刊能在经济新常态和媒体融合发展的主题下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在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中前行、奋力前行,同舟共济、团结一致,积极从媒体的“加法”走向媒体的“融合”,行业报刊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创造出行业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参考:
[1]冯璐. 行业报纸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 新闻研究, 2021, (11): 138-140。
[2]孙桂田.行业报纸媒体融合改革路径思考[J].新闻与传播,2022(2):41-43。
[3]常亮. 从资源整合入手[J].中国报,2015,(2):32-34。
[4]刘斌.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