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爱看唱歌!
以下是在KTV包房中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经典的尴尬场景:
我唱歌不好,不好意思在一大群人面前唱歌。当我唱得正起劲时,别人会打断我。遇到“话霸”紧紧抓着话筒,我也不会放手。别人每点一首歌,总要有人加入合唱……这几年,又出现了新的尴尬:一个人专心唱歌,却无人欣赏——其他人都在低头看手机。
包间尴尬唱歌的终结者
市面上常见的迷你KTV,一般是一个可容纳3到4人左右的透明玻璃包间,面积大概在2平米左右,配有触摸屏点歌播放系统、两副耳机、两个麦克风、两个高脚音箱凳。
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系统,选择时段,通过手机支付即可点歌唱歌。一首歌唱完后,系统会给出评分,歌曲也会同步录制,保存在微信,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在“小亭子”里唱歌,完美避开了传统KTV里所有尴尬的场面,这让迷你KTV有潜力成为KTV包房“尴尬唱歌”的终结者,在这个小空间里,用户可以做“话筒大师”、“追星族”,轻松秀出你的爱。
一个人的狂欢不一定是因为孤独
迷你KTV从何而来?一种说法是,它起源于2003-2004年的日本。
在日本,“一人卡拉OK”的用户大多为年轻人,以学生为主,看似是一个人孤独的狂欢,但其实并不体现日本年轻人回避社交,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练习室”。日本年轻人来这里除了放松,更多的是因为“希望和朋友一起唱歌能唱得更好,所以来这里练习”,尤其是“练英文歌”等。
由此可见,日本年轻人是为了在团体中表现良好,或者为了避免给团体带来麻烦而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心态与日本文化息息相关。
在中国,网上流行一份“孤独指数排行榜”,将“一个人去KTV”排在孤独感的10个等级中的第六位。不过,这种感觉在迷你KTV中未必适用。事实上,迷你KTV的更多用户似乎更喜欢独处,或者在两三个人的小圈子里消磨时光。
小型的
背后的商业逻辑
曾出品过“拒绝黄赌毒”KTV“魔歌”的雷士,是国内最大的KTV系统提供商,今年6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雷士面对一群传统KTV运营商,推出了迷你KTV作为公司今年的主打产品。
雷石旗下的这款迷你KTV官方名称为“WOW哇屋迷你唱吧”,除了唱歌功能外,还增加了“读诗”的功能,“唱吧”还被设计成了透明的,我们希望树立“阳光透明”的形象。
雷石准备投资3亿元进军“迷你KTV”市场,目前已与万达、恒大、横店、星空传媒等一系列知名院线达成合作,“市场已经铺开到县级城市。”这笔投资的背后,是对迷你KTV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的乐观估计。
雷逸峰介绍,迷你KTV进入中国市场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最早是投币操作,并不方便。近几年,移动支付深入人心,迷你KTV的扩张和普及也逐渐扎实。2017年上半年,行业逐渐呈现井喷趋势,除了雷士旗下的WOW哇屋,其他知名品牌还有咪哒、友畅等。
数据显示,未来两到三年,迷你KTV的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0万间以上,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1.8亿元,而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继续增长至70.1亿元。
从盈利上看,迷你KTV似乎比传统KTV容易很多。雷逸峰称,国内大大小小的传统KTV包房至少有两三百万间,每间包房成本约在二三十万元。相比之下,双人迷你KTV包房成本则小了一个数量级,只有几万元,“每台机器一个月赚三千多元,基本就能盈亏平衡。也就是说,只要有顾客唱两个小时,就能收回投资。”
操作方面,雷士发布的新一代产品可实现远程自动开关机,日常运行基本可以无人值守,仅需进行少量的清理等工作。
雷逸峰称,后台数据显示,近期迷你KTV里唱得最多的歌曲都是近一年内发布的新歌,有的甚至是近三个月内发布的,而且都是高清版本,用户大部分还是年轻人。
常规电视剧里,一个经典的“老梗”是主角经常在KTV包房里唱歌表达爱意,或是发泄伤心的痛苦,而未来,更多年轻人的思念或许会被放在这些小型迷你KTV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