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非常大的病毒式传播事件,这让我们大吃一惊。这是一种蝴蝶效应。”
1月11日微信公开课PRO版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首次对前一天晚上发生的“微信账号被盗传闻”作出了回应。
微信创立5周年,这也是“微信之父”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2013年,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发表过一次演讲,长达8个小时。
5G咨询合伙人洪波曾对记者表示,张小龙是一个“低调得不像话”的家伙。张小龙一直有一个观点:“在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参加会议是浪费时间。”以至于在微信公开课的直播页面,评论区大量用户并不知道视频里的主讲人是谁。
张小龙并不是一名优秀的演讲者,首次公开演讲时,他有些紧张,讲话也不够流畅。不过,他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不少观众甚至希望他能继续演讲更长时间。
“其实会议本身并不浪费时间,但对于微信来说,我们会同时面对几亿用户,我们觉得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用户身上”,张小龙说。
会上,张小龙分享了微信的四大价值观,并透露微信正在构思全新产品“App号”,还披露了微信目前的顾虑和挑战。
“如果用户每天花太多时间在微信上,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其实对此很担心。”张小龙说。在他看来,微信最大的挑战不是它能做多少,而是“它能屏蔽多少”。
微信也在改变
就在微信公开课PRO版发布前夕,昨晚一篇《我和微信的故事》的帖子在朋友圈爆红,随后,一则关于“微信账号被盗”的传闻也在朋友圈以出乎意料的速度传播开来,这给微信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张小龙在演讲一开始就提到了这次事故,他表示,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参加活动的人看到这些数据,然后发朋友圈,结果昨天这个链接就被泄露了,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链接访问量过高,已经快要死了。快要死了之后,又带来第二个问题:有人开始造谣,说打开这个链接会盗取你的支付宝钱。
随后,微信支付工作人员发现,数百万用户开始提现、解绑银行卡。然而,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一瞬间,太多用户解绑提现,导致服务器几乎崩溃。
张小龙用这次突发事件作为引子,其实是想解释:微信作为一个平台,很多规则、平台接口或者制度都非常严格。“因为一个小小的疏漏,在这个平台上可能会被放大很多倍,这个量级非常可怕。”张小龙说。
对于微信平台规则经常变化、不明确的问题,张小龙表示很抱歉。他表示,微信确实不能给出特别明确的答案,因为微信本身也在变化。“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最基本的思考,就是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平台,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如果大家都能理解我们的价值观,那么我相信你在做微信相关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知道你做的事情是会被我们阻拦,还是会受到我们的鼓励。”张小龙说。
对于微信目前面临的挑战,张小龙表示,“对于微信和微信平台来说,我们目前的挑战不是我们还能做多少,而是我们能阻断多少。”
张小龙举了一个例子,称微信之前确实开放过少数人享有特权的“白名单”,但前不久就关闭了,“因为我们发现如果开放白名单,只会造成用户之间的一种攀比和不平衡,而这样的现象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微信文化。”
四个价值观
张小龙基于对微信的思考,分享了微信的四大价值观。
第一,“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用户价值第一”。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在张小龙眼中,这句话决定了好产品和坏产品的区别。“用户重要大家都懂,但真正把用户价值放在产品第一位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把这句话当成一句口头禅。”
张小龙称,微信不会跟任何人,包括外部的或者内部的,交换资源来取代用户价值。“我们面对一个合作,首先考虑这样的合作对用户有没有价值,是不是用户需要的。如果把这个当成最基本的考虑,我们在很多合作和决策中,就会很自然地做出一些判断,就会直接剔除很多不必要的行为。”
他表示,从平台的角度来说,微信希望微信平台为第三方发展提供无限可能,而不是微信一个一个去谈很多合作,哪怕这些合作对用户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对于外界来说,微信其实希望平台能够有一些公平、公正的规则来对待用户。
微信的第二个价值是“让创造实现价值”。
创作的价值是什么?关于公众平台,从诞生到现在,外界一直觉得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去收获粉丝、做营销、做推广。但张小龙说,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公众平台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对于公众平台的目标,张小龙坦言,微信希望让更多有创意的东西从这个平台涌现出来,而不是说这个平台只是一个流量产生地,大家可以引流。
就拿微信对原创文章的支持来说,因为微信认为原创文章更符合我们需要的价值观,更符合用户的价值观。所以为了支持原创,对于原创文章中的广告条,广告收入分成也特别优惠,因为原创文章的流量不会特别大。
但流量大不一定就是好事,张小龙举例说,“比如昨天那个谣言,流量就很大,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这么大的流量,所以从平台的角度我们会支持它。”
张小龙分享的第三个价值观是“好的产品,是用得上,丢弃就好”。
他表示,目前业界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微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上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要处理。
微信中的其他功能也是如此。张小龙表示,希望用户在使用微信时,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微信中必要的任务,把时间留给更多其他的事情。他还告诉听众,在基于微信做一些项目时,不妨多从这个角度思考,“你是在帮助用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是只是想让他们在这里消磨时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微信会屏蔽一些诱导性分享。“因为诱导性分享就是你分享了,获得了好处,但是你的朋友没有获得好处。你发的东西,你的朋友要承受。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之一。”
第四个价值观是“让商业化尽可能隐形”。
商业化为何要隐形?张小龙说,“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担心微信的商业化。但我们确实相信,一个好的产品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体验,并不矛盾。”
比如去年微信发了很多优惠券,但是发现优惠券实际使用率很低,可能90%以上都被浪费了,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他表示,微信开始尝试基于社交关系的优惠券。“我们上线这个新系统之后,发现兑换率很快上升了,商家很高兴,因为这确实帮助他们带来了新用户。朋友们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的优惠券没有被浪费。这是一个各方共赢的局面。”张小龙说。
申請數字挑戰APP
演讲最后,张小龙透露了微信团队正在构思的一款新产品——号外。
他表示,微信公众平台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媒体平台,对于自媒体、作家或者传播内容的人来说尤其有效。但从微信的初衷来看,公众平台的出发点并非只是媒体,而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
“我从事程序员多年,我们觉得2016年应该为开发社区做点事情”,张小龙说。
这个需求来自于微信的观察,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在开发第一个产品时,并不是开发APP,而是选择基于微信公众号。因为APP的推广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公众号可以做到差不多的事情,同样可以获取用户,而且微信的获客成本或者传播速度更胜一筹。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也分拆出了服务号,但服务号还是基于一个需求,张小龙说,这不是微信愿意看到的。现在微信会发展出一种新的形式,叫应用号。
张小龙说,人们每次换手机,都要重新安装手机里的APP,现在APP的重复安装率越来越低,但有时想找一个功能,就得重新安装APP。
比如现在很多用户在微信钱包里买火车票,因为对于一些不经常用到的需求,没必要安装,但是公众号里一个功能不容易安装。所以微信希望有一种新的公众号形式,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一个APP一样,想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可以像找APP一样去用。平时这个公众号不会给用户发任何东西,只是静静地存在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去找到。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尝试让更多的应用以一种更轻量但更易于使用的形式存在。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这里就提前剧透一下。”张小龙说。
“剧透”之后,张小龙再度坦言,自己确实不喜欢开会。
“我认为五年后,会议的未来将是每个人都戴上一副眼镜,在家里观看会议,体验将与亲自观看一样。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