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花样年润致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致基金”)自2013年成立以来,从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因此已四次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今年9月6日,润致基金因连续三年未履行承诺义务,两次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天眼查平台显示,润致基金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花样年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样年基金”),花样年基金为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样年集团”)金融板块旗下公司。
自2012年起,花样年集团便宣布布局金融业务,同年成立花样年基金。经过6年的发展,花样年集团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布局包括财富管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P2P、私募基金、商业保理等领域。花样年金融旗下拥有花样年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前海花样年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合和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金融板块的不少业务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同时,从去年开始,花样年开始寻求与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领域的合作。
花样年金融近几年表现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第一财经》联系花样年集团,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不过,在采访花样年基金时,对方表示,该板块业务已经转型。
私募基金“转型+注销”
轻资产曾是花样年集团转型的方向,而转型的驱动力则是金融板块的布局。当时,花样年集团董事长潘军表示,集团金融业务正以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四大区域进行战略布局,力争以非银行金融服务带动中国创新金融的全面发展。
2013年,深圳市河合年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河合年投资”)成立。据河合年投资官网介绍,河合年在线是花样年集团打造的互联网金融P2P信贷平台。2015年,河合年在线更名为千盛华。据千盛华官网介绍,该平台目前累计交易金额为133亿元,目前已停止发行新债。
记者查阅天眼查平台发现,2018年,千盛华经历了一系列股权变更。2018年5月,合和年投资的全资控股股东由深圳市前海花样年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花样年金融”)变更为花样年集团旗下深圳市前海裕熙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裕熙”)。2018年12月,合和年投资的投资者已变更为深圳市沈阳航运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沈阳航运”)和深圳市东辰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辰信科技”),出资比例分别为90%和10%。值得注意的是,沈阳航运和东辰信科技的实缴资本均为0元。对此,上海立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功向记者表示,实缴资本为0,意味着该公司已经是一个空壳公司。
千盛华今年以来问题不断,仅6月份,千盛华和江苏劝业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就向法院提交了13份执行申请,涉及执行资金近600万元。尚未执行的逾期贷款与千盛华官网上公布的“0逾期”相悖。与此同时,合和年投资重庆分公司、武昌分公司、成都分公司均被当地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关于花样年集团对千盛华的一系列操作,以及是否有剥离计划,记者致电千盛华平台、沈阳航运、东辰信科技均无人接听。
此外,2012年,花样年集团还布局私募基金。当时,深圳市花样年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与花样年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花样年基金。据天眼查平台显示,其经过数次股权变更,目前由花样年集团全资拥有。记者注意到,花样年基金此前投资的新疆同之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正处于注销状态。其旗下另一家公司润之基金则被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今年9月6日,润之基金因连续三年未尽到应尽义务,两次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对于花样年基金未来的发展,以及旗下子公司存在的问题,记者联系上花样年基金,其表示“我们现在不做金融相关业务了,转向房地产相关行业。”
除花样年基金外,花样年集团还直接全资拥有深圳市前海嘉年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前海嘉年基金”)。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花样年集团于2016年8月发布的一则公告称,其旗下深圳市幸福万象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幸福万象”)与前海嘉年基金组成的“花样年地产联合体”整体收购万达商业旗下万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交易总价约20亿元。同年,前海嘉年基金还投资了深圳市前海嘉年在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嘉年云岭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前海嘉年力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目前,上述三家私募基金公司均已注销。
租赁及支付业务低迷
花样年控股集团原本是一家具有融资租赁业务属性的公司,但目前该公司的保险、保理、资产管理三大属性均由花样年控股集团控制。
据官网介绍,自2013年6月起,花样年集团已在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成都设立了三家融资租赁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合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合盈融资租赁”)自2017年4月起被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单,直至今年4月才被剔除。而设立于上海的上海合盈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并没有该公司的记录。
记者注意到,同年获得融资租赁牌照的花样年金融此前曾投资了花样年旗下多家公司,如合和投资等。但截至目前,花样年金融实际控制的仅有三家公司,分别是深圳市中安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和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下称“合和商业保理”)和珠海花样年合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下称“合和投资”)。其中,花样年金融作为合和商业保理的全资控股股东,实缴资本仅占注册资本的50%,合和投资的注册资本为0元。
原本,花样年金融是一家具有融资租赁业务属性的公司,但现在,保险、保理、资管三家属性的公司均由花样年金融实际控制。至于为何如此划分管理公司,第一财经记者多次联系花样年金融,但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对方的回复。
记者梳理花样年旗下金融公司发现,2013年4月,潘军为直接实际控制人的深圳市财付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财付宝”)开业,官网介绍,该公司也是一家互联网理财平台。但天眼查平台显示,财付宝投资的南宁易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双千企业信用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财驰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均被地方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此外,财富宝旗下子公司双钱网络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钱支付”)今年6月被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作出行政处罚,责令立即改正,没收违法所得1.22万元,并处以罚款78万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还对该公司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5万元。
这并非双钱支付第一次被罚款,去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发布的一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双钱支付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被罚款4万元。
寻求传统金融合作?
董登新认为,房地产拓展金融领域最令人担心的就是销售人员的隔离做得不好。
据花样年控股集团年报显示,花样年控股2018年负债总额749.92亿元,同比增长近50%;营收139.86亿元,同比增长43%。营收增加的同时,净利润却出现下滑。财报显示,花样年控股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下降17.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7.28亿元,同比下降36.9%。截至2019年6月30日,花样年控股合同销售金额约131.69亿元,同比增长16.5%;营收约85.77亿元,同比增长65.1%;净利润约2.44亿元,同比增长35.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则继续下滑,达1.02亿元,同比下降0.73%。净利润的持续下滑,说明花样年控股集团“缺钱”。此外,标普全球评级宣布,将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花样年集团)的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同时确认开发商“B”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将展望调整为负面,是因为标普预计未来12个月花样年集团的杠杆率仍将维持在高位,再融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对于金融板块的定位,花样年集团官网给出了这样的定义: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通过战略投资、合作等方式稳步拓展金融业务,并与集团其他业务板块形成深度协同。那么,原本为了缓解重资产压力而发展的轻资产金融板块,是否对花样年集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发展金融业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规避哪些风险?
对于房企能否通过金融领域延伸轻资产规模,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认为,房企做金融业务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永远缺钱。如果去做金融,很容易形成房企把金融当‘抽水机’的局面,特别是网贷、私募行业,专门开发针对房地产融资的产品,这样就会导致风险的扩散。同时,风险的控制难度也很大。”
董登新认为,房地产向金融领域扩张,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没有做好销售人员的隔离。“如果金融成为企业变相的融资工具,没有做到资产与业务的隔离,金融风险就会被放大,就无法平衡房地产主业与金融副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花样年基金还向某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质押9亿元股权。2018年6月,上述股份制银行与花样年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规模达150亿元。据悉,该行将为花样年及其控股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与支持,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国内外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资本市场业务以及国内外联合投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外,据花样年集团公布的信息,花样年去年从某信托公司获得100亿元融资。这是否意味着花样年集团再次寻求与银行及传统金融业的合作?那么,布局6年的金融领域将走向何方?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