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保险行业线上化迎来爆发红利,金融跃迁加速

2024-08-29
来源:网络整理

文本 | 和

很多行业都因疫情受到严重打击。

危机与机遇并存。

“团结一心、线上化才是抗击疫情的唯一途径。”有银行举起口号,冲击线上市场。

互联网保险这几天呈现爆发式增长,百万医保、新冠病毒定制保险、团体保险等纷纷抢手,某互联网保险平台医保销量增长3倍,免费保险增长10倍以上。

服务于网络金融行业的平台整夜都在接待客户。

在十多天的封城隔离期间,金融行业正在完成一场迁徙:从线下到线上、从人工到智能化。

这是金融科技在过去几年一直倡导和推动的,但这种迁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迫。

疫情正在成为金融变革的加速器,推动金融线上化、科技化发展进程。

01保险“爆炸式增长”

在这个多地因疫情封锁、民众自我隔离的关键时刻,各行各业都陷入沉寂,但有一个金融行业却蓬勃发展、迅速增长。

这个行业就是——在线保险。

保险公司与各大平台在疫情期间轮番设计各种产品,引爆一连串爆款,流量激增。

最先火起来的,是家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1月26日,康爱公社成立新冠肺炎临时互助会。“截至2月4日下午,已有9万余人加入。”康爱公社新闻发言人葛振兰说。

360互助、相互宝、水滴互助、新浪互助等也相继推出了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互助计划。

新浪互助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互助计划

接下来就是各家公司的百万医疗保险。

“泰康、华泰、众安、中汇等公司的百万元医保产品很受欢迎,销售额增长了不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因为疫情让人焦虑,想给亲朋好友多一份保障。”北京白领陈思思给家人朋友买了1200万元的医疗保险,“当做新年礼物,给他们安心。”

敏感的保险公司迅速开始推出与疫情相关的“紧急定制保险”。

例如,2月3日,京东安联推出“新冠病毒守护计划”。

参加这个计划,只需要最低缴纳8元,身故赔偿金就是5万元。

门槛低、条款简单,具备大众化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特征。

随后不久,平安、信诚、中意、爱信、华夏、人寿等各大险企也纷纷上线各自的定制化应急险,整个保险朋友圈呈现出刷屏之势。

这样的爆款产品,不仅适合场合,也是吸引顾客的绝佳利器。“12个小时就有几万人购买,效果很好。”一位产品设计经理透露。

免费保险的销量也呈现井喷式增长。

“最近几天,免费保险的流量增长了十几倍。”一家互联网保险平台的销售经理姚安认为,这是因为疫情引发了大家的焦虑情绪。

除了C端,一些保险平台也开始关注B端。

比如,2月4日,某平台开始推广疫情团体险计划,“很多小微企业都参加了,既可以作为企业福利,又可以对冲疫情风险。”

该计划面向公司全体员工及家属,最高保额50万元。

除了这些热门产品外,健康险、医疗保险的线上保险转化率也开始激增。

封城的时候,街上空无一人。

过去依赖线下业务的保险经纪人纷纷关门歇业,待在家中,焦虑不已。

然而,在线玩家的表现却非常出色。

“网上医保销量增长了3倍,以前犹豫不决的顾客现在都主动询问购买了。”姚安透露。

“我们此前的线上投保率为80%-90%;这两天,我们的线上投保率已经达到了95%。”上海一位保险经纪人陈海平说。

但目前互联网保险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医疗险、重疾险等疾病险种,对年金险、终身险等长期大额险种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短期险种呈现爆发式增长,长期险种则暂无起色。”但姚安认为,这次疫情确实加速了保险互联网化的进程。

索赔解决是这一现象最明显的领域之一。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众安推出全线上服务,所有纸质理赔材料均可通过拍照方式在线申请。

此次疫情期间,平安网上理赔服务也进行了全面升级。

“进入我们的网上理赔平台,30分钟内就能收到‘即赔即得’的理赔结果。”平安相关负责人说。

她说,今年春节期间,平安共办理760起案件,赔付金额511万元,最快赔付时长3分钟,“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案件13起,均是线上赔付。”

02银行迁移

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银行都开始加速其在线化进程。

微信干瞪眼可以开挂吗_微信干瞪眼如何拿好牌_微信干瞪眼

这几天,用户陆续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提醒短信。

例如“您足不出户便可办理大部分银行服务”、“网上银行可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您提供账户查询和日常账单支付服务”。

与此同时,各大银行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表示已全面开展线上办公。

平安银行投资、贷款、保险等业务全面上线

银行工作人员也在朋友圈统一推广网上业务。

由于受疫情影响,该行各分支机构基本处于暂停营业状态,因此该行已全面转入线上运营。

一位银行高管透露,最近他们已经开始轮流营业。

开设网点就像接力赛,一处关闭,下一处就会开张,“一个县、一个区保证只开一家网点”。

事实上,现在的街道上空旷无人,即使商店开门,也很少有人来。

“我们召开了线上会议,要求全体员工线上协同办公。”某银行线上业务负责人胡天翔透露,该行从来没有如此团结地推进一个项目。

为了配合线上环境,他们放宽了很多线上政策和权限,比如线上转账20万的限额就被放宽了。

“我们要求基层销售人员必须一步一步地教用户如何下载和使用APP或微信银行。”胡天翔说。

有趣的是,尽管各银行大力推行线上化操作,但各银行APP的下载量却没有明显增长。

“其实线上的用户还是以存量用户为主,新增用户很少。”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认为,有些用户根本不可能发展成线上用户,比如老年人就不会下载APP。

胡天翔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春节属于淡季,很多银行还没有开门营业,业务还没有完全铺开。

“银行的线上化举措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胡天翔认为。

尽管短期影响尚不明显,但银行人士均认为,疫情是一个催化剂,将加速银行网上化的进程。

同时也将加速中小银行的淘汰。

“一些过于依赖网点的小银行,也撑不了多久。”业内人士孙浩表示,这些银行往往紧迫感不强,决策链条较长,短期内难以完成线上转型,“它们可能很难生存下去”。

03科技红利

服务于金融行业的科技化、自动化公司无疑在这次疫情中获益匪浅。

疫情期间,金融行业受影响最大的两个岗位是追债和客服。

它们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果疫情短期内得不到缓解,行业将受到较大打击。

一家金融科技平台的追债经理称,春节期间他连夜加班迭代追债系统,“增加更多智能化环节,减少人工”。

他认为,半年内,“大部分讨债工作将不得不依靠机器。”

智能通讯云服务商容联CPO熊谢刚表示,春节期间,同事们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这是前所未有的,客户的压力有时候让我都待不下去了。”

“从疫情发生到2月3日,来咨询我们的机构有100多家,主要是金融机构。”熊谢刚说,其中很多是二三线、三四线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农商银行。

除了金融服务线上化之外,各种线上工具也逐渐流行起来。

例如远程工作、电子签名等。

尚商电子合同签约云平台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开通了24小时免费咨询通道,“很多原本观望的客户,现在都跃跃欲试想要签订合同。”

一些为理财规划师和保险代理人服务的在线业务开发工具也获得了收益。

“我们的用户活跃度最近翻了一番,使用时长也翻了一番。”一位理财师工具平台的创始人透露,用户粘性大大提升。

此外,投顾、量化交易、网络股票等行业也对其前景较为看好。

“未来互联网私募的交易量可能会增长5倍。”一位私募行业从业者判断。

“大家都没事干,只能在家里炒股,就连在家办公的人,也会分心炒股。”一家网络股票平台的工作人员透露,近期他们的用户量和入金金额都有大幅增长。

“因为疫情,文化娱乐、在线教育三大行业会受益,除了这些,第四个受益的行业就是在线金融。”一位投资机构副总裁表示。

保险公司冲在最前,银行紧随其后,不少金融科技平台也迎来了一波红利。

在这次疫情的压力下,金融行业的线上化、科技化发展将会加速。

*本文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线上直播课程☆

由于我没有与客户见面,我的业务停滞不前,影响很严重。我该怎么办?

如果你不会使用工具,难道只能在抖音、快手、微信社区里眼睁睁地看着吗?

从线下到线上,如何实现获客转化与专业服务并举?

5个课程助你快速升级线上线下,化危机为机遇。

本文为原创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