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读书博主吴主任:半年涨粉 20 万,他是如何做到的?

2024-09-02
来源:网络整理

文/程雪红

本文约4000字,预计阅读需要8分钟。

生意社:吴主任是抖音平台的人文社科图书博主,账号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积累了近20万粉丝,一些阅读门槛很高、非常严肃的社科类图书,通过他的短视频介绍,一天可以卖出1600多本,他是怎么做到的?

“吴导演”从事书博事业有半年多了,从2021年11月底在抖音发布第一条短视频开始,他一个人运营账号、一个人选品、一个人写短视频脚本、自己剪辑。

点开吴主任的短视频,可以看到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坐在书架和堆满书籍的书桌前,随意地谈论着手中的一本人文社科类图书,说这本译本的质量比之前的版本更好,说作者在业界颇有分量,有时还会提到它独特精美的装帧设计。

短短半年时间,吴主任就成为几乎所有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的首选博主。

他的每个视频不超过3分钟,但正是这3分钟,让《艰难之路》等政治史类内容较难的书籍在一天内销售1600多册;《枪炮、病菌与钢铁》累计销售过万册;而《悉达多》《可能性的艺术》《熊逸书院》《战国歧路》《败者的春秋》等书籍,通过吴导之口,成功销售数千册。

吴导自己的经历也很有意思,人生前36年,他看似按部就班,步入社会后先后就职于网易、锤子科技、小米科技等互联网巨头。但在做日常工作的同时,他也在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连续9年不断发表文章,写出《青春有你》、《秘密观察》等书籍。尤其是《秘密观察》,李旦、薛兆丰、阿姨、叶三等人都曾推荐过这本书。虽然吴导本人一再强调是朋友的支持,但这本书只是一本“破文章”集。

这样一个看似标新立异的人,为何会选择成为一名图书博主?又是如何通过短视频成功销售如此多人文社科类图书的?

从工厂工人到图书博主

2006年大学毕业后,吴导演有过一段几乎是流浪的时期,工作几个月,又失业几个月,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什么都干过”。直到2010年加入网易,生活才开始慢慢稳定下来。

之后,他在网易工作了5年、锤子科技1年、小米科技6年,从事过内容编辑、内容运营、品牌营销等工作,做得还算不错。工作12年后,吴总监的履历干净漂亮,在外人眼里,他算是收入可观的白领,但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互联网行业更新迭代很快,身处的中年人生活和工作压力巨大,是选择边缘化、让位给年轻人,还是顶住压力、努力做到最好?

“这两种结果都不会让我开心,都是被动的、无奈的妥协。”吴主任说,“如果继续在职场混日子,会很没面子,但如果一心想往上爬,没有自己的生活,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人到中年,时间和生命就变得格外引人注目,所以我要尽力积累主动的资本。”

随后的几年里,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观察整个行业,不断问自己: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些日渐滋生的焦虑、思绪、无法向他人表达的想法,最终都被记录在了2013年创立的微信公众号“吴总监”中。一个性格与职场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终于找到了思想的出口。同时,他也在通过写作鼓励自己,慢慢积累未来掌握人生主动权的资本。

如果说读书是吴主任融入生活的一种习惯,那么写文章则是他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九年后,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上千篇文章,阅读量从几百人增加到上万人,偶尔还会接到广告。但光靠这点收入,根本支撑不了家里的开销。直到2021年底,抖音进入吴主任的视线,事情才开始出现转机。

那时,他刚刚接触抖音,对里面的内容都感到好奇。他无意中看到了几个书博主的短视频。看完之后,他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什么玩意儿?也能当书博主?“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人都没读过多少书。”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机会。

吴总监决定给自己一年时间,做一个新的尝试——辞职做一名抖音读书博主。

他在《37岁,新的征程》一文中提到了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如果我没有那么勇敢、那么自信,我早就应该这么做了。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我是在被逼到绝境后才主动做出的选择。就业环境、自身条件、真正想要的生活,还有一些不明确的因素……”

他还说:“最坏的结果就是失败,一年赚不到一分钱很正常,那我就再找一份工作。”

他先是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打广告,告诉粉丝自己开通了抖音账号,成功收获了第一批抖音粉丝。在短视频试水阶段,他并不急于谈书,之前写的每一篇文章在这个时候都可以成为短视频的话题素材,他利用这些内容聚集流量,慢慢积累账号。直到账号建立两个月后,粉丝数量增长到两万左右,他才开始谈书。

没有用户体验,不考虑用户需求和偏好

看吴导的推荐书短视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随性”,其次才是“真实”。他随性的说话习惯,思考时脱口而出的重复话语,以及明显的家乡拍摄背景,都让观看者深深感受到这位博主的“朴实无华”。而这也正是吴导想要展现的,他在视频中说话的方式,就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在推荐书籍时,他把用户当成了聊书的朋友。

吴导演日常拍摄短视频的地方

与其他书评博主相比,他不包装自己的个性,不费脑筋地写文章,甚至坦言自己根本不关心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我喜欢这本书,看完觉得很好,如果你不相信或者不喜欢,那我也没办法,总会有人喜欢的。”

他的眼光抖音版_抖音眼睛发光音效_抖眼神器

他也将自己的处世原则运用到拍短视频上,那就是完全不考虑别人怎么看自己,“做自己就好,就这么简单”。

虽然他的做法看似有些标新立异,其实是他对整个抖音生态的深思熟虑和观察的结果。抖音的推送算法曾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但真正搞清楚其中奥秘的人却寥寥无几。吴导是那种放弃研究抖音算法的人。他无法预测自己的视频会推送给谁,屏幕前的用户甚至可能对书籍不感兴趣。因此在他看来,用户本身就是“不可控因素”。

相比于把精力花在“不可控”的事情上,他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可控”的内容上,比如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打磨短视频文案、挑选产品等。

一位与吴主任合作过的出版社编辑曾评价吴主任“身上有一些非常好的品质”,无论是他多年阅读写作的习惯,还是他选书、推荐书的能力,尤其是在选书方面,他“非常在行”,“我觉得他已经养成了一种‘书感’”。

吴导演本人也表示,自从成为一名书评博主以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选书,这也是推荐图书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我想只有真正买书、读过书的人才能理解这一点,”他说,“毕竟每次买书都是在选书。”因此,他的选书标准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

他推荐的书籍主要集中在社科、经济、历史等范畴,选择标准包括自己看过的、认为不错的书、传达自由主义思想的书、偏向市场经济和社会科学的书。

比如,对于历史类图书,吴主任会选择通俗易懂、史料丰富、尊重史实、贴近史实的书籍,“像易中天的《国史》《天国的秋天》等书,通俗易懂,质量也不错。”对于学术研究,他更看重整本书的逻辑性,比如《历史三调》《历史的滥用与利用》。此外,进口图书的译著质量也是他选书的重点。

找到推荐书籍的角度,并在内容上发挥创意

为了效率,吴主任提前写好了近80%的短视频。在他看来,短视频的体量有限,3分钟之内要把一本书的内容完整表达出来不太现实,尤其是像社科人文这种体量较大的书籍。相比起之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他只觉得短视频文字空洞,“信息量不大”。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出好的图书推荐,吸引用户下单呢?

吴馆长选择创新每本副本的表达形式,并根据不同书籍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

“角度、表达方式都会变。”他以电视剧片头曲为例,称无论片头曲制作得多么精良,大多数人看久了都会厌倦,短视频也是如此。“所以有的视频开头,我会把录制时说的前面内容全部剪掉,直接从中间开始。”

比如,最近他在推荐《我爱我家宝藏》时,短视频第一句话就是“看完这个,你就可以下单了。”而在另一则播放量超500万的推荐《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视频中,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又来了。”让人既疑惑又好奇。

对于《红楼梦》这样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吴导会寻找内容之外的亮点,比如装帧设计等。“每本书都不一样,有的书可能有名气大的作者,所以我会先讲书的内容,再讲作者的地位、知名度。”

但看一段短视频和决定下单买一本书是两码事。吴导之所以能得到粉丝的信任,一方面是源于他真诚、“不造作”的推荐风格和多年读书积累的阅历,另一方面则源于他多年写作积累的内容传播能力,也可以说是他的表达能力。

“读了很多书,我说的话别人都觉得很可信,”他半开玩笑地说,“这也算是个人魅力吧。”

如今,吴主任几乎已经成为抖音人文社科类图书销量第一的博主,生存对他来说已经不成问题,他决定辞去工作做书评博主这一冒险的决定,看来还是正确的。

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发布了800多条短视频,那些效果不好或者自己不满意的就被删除了。

与大多数书评博主不同,他的橱窗里没有其他产品,只有书。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我卖其他东西,别人就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了。”他想制造“品牌效应”,让用户形成“吴主任卖书很靠谱”、“买书、推荐书就找吴主任”。

至于直播,他并不着急。

就像当初只专注短视频一样,吴导演希望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掌握了一个领域之后,再去尝试下一个领域。他说,“我想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及持续输出的能力。其实发一两段视频、做一两场直播并不难,问题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模式。”

对于抖音目前的直播方式,他非常反感,不想把卖书当成“卖货”。所以如果以后还想做直播,他希望自己的直播间“能变成聊天室”。到时候,他可能会招募人手加入直播,通过配合对话的方式,完成至少4个小时的直播。他也可能在直播中讲一本书背后的故事,从作者的经历到创作背景,再到书中最喜欢的内容等等。

吴导演的书博生涯,就是从一次拼命的“尝试”开始的。他甚至说,如果这次不行,“以后再试试”。他回忆起忙于工作的那几年,说自己表面上看上去半死不活,其实每天都在盘算着逃离职场。5年不行,就试试10年,10年不行,就试试20年,就像是“越狱”。

谈及未来,他还是会继续留在抖音,下一步是做直播,如果效果好,以后可能会开通其他账号。心里有个大概的计划,但也没太在意,毕竟谁能预测未来呢?“一步一步来,不行再看吧。”

《私塾出版班·云课堂》

“如何利用直播创造图书销售奇迹?”

“社科著作写作的眼光与手艺”

“我们如何营销书籍以增加销量?”

欢迎回来!

分享、阅读和点赞,商务人士必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