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虚拟货币洗钱案被破获,涉案金额高达4000亿元。
据平安湖北报道,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公安局18日通报,荆门警方成功破获一起涉案金额4000多亿元、涉案人数5万余人的跨境网络赌博案,该服务器设立在境外,赌客之间的交易全部使用虚拟货币结算。
2022年10月,沙洋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对部分被冻结的虚拟货币予以没收,此案成为全国首例被法院判决没收的“虚拟货币第一案”。
1.虚拟货币洗钱案件频发
“经初步调查,这起网络赌博案涉案金额达4000多亿元,涉案人员5万余人,服务器设立在境外,使用最难侦查的虚拟货币进行洗钱,案件主要嫌疑人可能在境外……”
审讯中,沙洋县警方发现赌客们的所有交易均以虚拟货币结算。专案组顺藤摸瓜,成功锁定多个涉案虚拟货币账户。专案组联系虚拟货币发行机构,冻结相关涉案虚拟货币账户,阻止账户中价值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的虚拟货币流入犯罪嫌疑团伙手中。
2022年10月,沙洋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对部分被冻结的虚拟货币予以没收,此案成为全国首例被法院判决没收的“虚拟货币第一案”。
元界新闻记者向沙洋县公安局发出采访请求,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据元界新闻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虚拟货币的文书总数为7948件,今年以来案件数量为183件。高峰期为2019年至2021年,2019年案件数量为1301件,2020年案件数量为1680件,2021年案件数量为1830件。
据成都链安区块链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统计,2022年区块链领域犯罪金额达137亿美元,其中洗钱犯罪就占了73.3亿美元。
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洗钱、诈骗、传销、赌博是2022年最常见的四种虚拟货币犯罪形式,其中54.72%的虚拟货币犯罪与洗钱有关,21.13%的虚拟货币犯罪与诈骗有关。
2、虚拟货币为何成为洗钱渠道?
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兆胜看来,受区块链技术隐蔽性、跨地域性,以及各国监管政策差异性的影响,各地公安民警在实际侦查虚拟货币相关案件时,往往面临以下四大难题:虚拟货币相关线索发现难、链上链下身份信息关联难、证据收集难、涉案赃款追缴处置难。
成都链安创始人兼CEO杨夏对元界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剪卡行动”、“反洗钱法”等一系列组合举措相继生效,传统洗钱渠道遭受严重打击,而虚拟货币的出现又为洗钱开辟了新的渠道。
杨夏进一步分析,前些年虚拟货币更多的是各类犯罪活动宣传包装中用来引诱人们上当受骗的新概念、新噱头,而2022年虚拟货币更多的是洗钱、网络赌博等各类犯罪活动的中介、工具。
“未来虚拟货币可能会被用于各种犯罪活动。”杨侠指出,虚拟货币除了具有非实物状态、价值、数字化存储、可支付等特点外,还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全球可兑换、交易便捷等典型特征。它既能为犯罪提供更大的便利,也给刑事侦查带来更大的难度和障碍,使其更容易成为一系列新型犯罪滋生的沃土和各类黑灰产业的首选工具。
在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周迪看来,虚拟货币成为洗钱重大诱因主要有两点。
从技术层面看,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其不受外汇管制,逃避金融监管。分布式特性使其可以在全球任意网络节点运行,监管难度极大。由于虚拟货币具有双向匿名、点对点交易、方便快捷、全球流通、交易模型复杂、交易后不可撤销、持有方式多样、价值认定标准存在争议等特点,导致虚拟货币资金流向难以控制,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的查询、检索也十分复杂,给取证带来极大困难。
商业方面,虚拟货币成功利用了人们的投机心理,以“潮流”“快速致富”为诱饵,招募大批人注册匿名地址,方便洗钱,并将其兑换成人民币支付给上游犯罪集团的“资金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