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小王被转转的超高报价吸引。“我有一部128G的华为荣耀V9,才用了半年,状态非常好。我把它放到其他二手网站,有人出价1200元,学校附近的一家手机回收店出价1100元。”6月下旬,小王在转转上看到一则“均价比市场回收价高出51.8%”的广告。他在担保出售页面输入“荣耀V9”,得到的反馈是——“预计担保出售价格1429元,预计出售时间为1小时”。这个价格让小王心动不已。在他把手机送去质检后,转转给出了768元的起拍价。客服还告诉小王,多数成交价是底价的1.45倍。
小王翻看担保拍卖历史记录,发现一些不如自己的手机质量好的手机,可以以底价的两三倍成交。考虑到转转推广的担保拍卖是“通过万人同时在线竞价,拍出最高价”,而且是腾讯和58集团投资的公司,检验标准是和富士康联合制定的,小王爽快地答应参加担保拍卖。
7月1日,这部手机经过19轮竞价,最终成交价为888元。扣除服务费后,小王只能拿到861元。满怀悔恨的小王此时才意识到,根据转转的规则,同意参加包揽买卖后,卖家不能反悔,也不能和买家协商取消。由于之前看过的各种估价、历史成交价都只是“参考”,并没有书面约定,他不得不承受这次损失。
小王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转转包卖虚高价骗的消费者,《经济日报》记者在百度搜索“转转包卖”,前两页几乎全是消费者对被转转包卖骗经历的吐槽。
为验证消费者投诉情况,7月6日,经济日报记者又下载了转转,并在首页的“测试你家的宝贝价值”页面输入“ 8”。1分钟内,记者连续5次输入该数字,转转给出的价格从1622元到2012元不等,相差近400元。
小郭展示的手机检测信息显示,相机序列号与转转寄回的手机相机序列号不一致。
拍卖品很难找到
而且门槛极高
经济日报记者持续调查,很快又发现新的疑点。
转转所谓的保底价出售,其实是一种拍卖模式。作为转转的主营业务,客服此前将保底价出售宣传为“1万名买家同时在线竞价”。然而,经济日报记者搜索转转APP,并未找到买家申请参与拍卖的入口:点击“购买手机”,看到的是个人闲置定价交易和转转自营业务,却没有买家参与拍卖的入口;点击“保底价出售”,出来的页面引导你提交二手手机出售,并没有买家参与的入口。转转维权群里的多数网友也没有找到买家入口。
最后,在用户陈先生的帮助下,记者终于找到了神秘的买家入口:首先在首页点击“我要卖”,再点击“手机保价出售”,接着点击“海量买家竞拍”,最后点击自己看中的手机,就会弹出申请页面。全程没有任何提示,“海量买家竞拍”按钮看上去就像是一张宣传图片,一般人不会去点击。
不过,即便消费者费尽心思找到隐藏在4级折叠页面上的买家入口,想要参与拍卖依然困难重重,因为根据转转“买家资格申请”页面,参与拍卖的买家需要在转转平台上购买或出售过3部手机。
这是一个高到让人难以理解的门槛。58集团2015年11月正式上线转转,至今不到三年。正常情况下,按照普通消费者的换机频率和购买习惯,很少有人会频繁购买二手手机,基本达不到三年内在转转平台上买三部手机的门槛。而普通消费者三年内卖掉三部手机的也寥寥无几。
一个主打拍卖的APP,并没有直接开放拍卖报名入口,只是希望吸引卖家,却给买家的参与设置了极高的门槛,那么,众多卖家的二手手机低价被谁买走呢?
“我那个拍卖场只有四个人报名竞拍,每次加价20元。”小王回忆道。他和群里其他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怀疑转转虚构高价吸引卖家出售二手手机,并故意隐藏拍卖入口让圈内人参与竞拍,再低价买下卖家的好货放到转转自营平台“转转溢价”上售卖,从而赚取高额差价。
转转给陈先生发的“砖头手机”ID截图。
正常手机送检
送回后,它变成了一台“砖头机器”
消费者对转转更为严重的指责是,其涉嫌为用户手机更换零部件,甚至将坏机更换为新品。
今年7月5日,北京市大兴区个体户小郭将一台功能正常的美产32GB 寄到转转包装,但质检说无显示、无法开机。7月10日,小郭收到退回的机器,的确无法开机。
然而,精通手机维修的小郭利用专业软件检查后发现,退回的手机后置摄像头已被更换过。
“苹果手机每个部件都有各自的序列号,检测显示,寄回的手机后置摄像头受损,序列号与出厂时记录的后置摄像头序列号不一致。”小郭称。他展示的截图显示,出厂时记录的摄像头序列号应为“”,但转转寄回的手机后置摄像头序列号为“”。
“要检查摄像头,需要拆开手机,普通消费者不敢这么做。而且退回的手机无法开机,普通消费者无法检查,如果找第三方拆机,他们又无法解释责任,这或许也是很多人觉得自己倒霉的原因。”小郭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苹果手机后置摄像头价值不菲,市场价在400元左右。他怀疑转转更换了手机配件,“悄悄拿走不被发现,说坏了是用户自己的问题,净赚400元。”
今年5月16日,陈先生将自己一台九成新苹果6S手机选择了“转转保价出售”。顺丰快递显示,转转检测中心于5月17日签收,原本应该在5月18日出具检测报告,开始拍卖,但直到6月份仍处于待检状态。在陈先生的再三催促下,客服人员于6月3日打来电话,同意退货。
然而6月4日,陈先生发现,转转居然出具了手机检测报告,报告内容称“手机ID未发布,质检未完成”。
“我寄出前把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没有绑定任何ID。”陈先生回忆,当时虽然心存疑虑,但也没多想,以为这只是平台取消订单的程序之一,于是点击了检测报告下方唯一的“不想卖”按钮,并填写了收货地址,从而取消了订单。然而,6月5日,陈先生收到了转转检测中心退回的手机,看到面板上有多处明显的撬开痕迹,手机上的划痕位置不一,而且确实绑定了陌生的ID,无法开机。
陈先生使用的ID应该是ch***@,他提供的截图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转转给他发回的“砖头手机”(坏掉的手机)绑定的ID却是l***@1***.com。
“我寄了一部正常的手机,寄回来就成了‘砖机’。”陈先生认为,自己的手机极有可能被换了,“我等了这么久,应该是在等一部合适的坏机给我换。”
但订单取消后,陈先生在转转上再也找不到交易记录,检测报告也消失了。“我寄手机时没有录视频,买手机时的收据和包装也找不到,没法证明我寄的不是这部‘砖头手机’,而是一部正常手机。”陈先生遗憾地说。
今年6月12日,河北廊坊的李先生给转转寄送了一台正常的苹果6S手机,但检测结果显示无法开机,寄回去后同样无法开机。用户“”给转转寄送了一台九成新iPad Pro,但检测报告显示背板凹陷,有多处划痕。“”至今未取消订单,也不同意转转退回iPad,“怕寄回去后真的成了旧iPad。”
功能正常的二手手机与“砖头机”价格相差巨大。目前,业内64GB 8“砖头机”售价仅为500元左右,而转转自营平台上9成新64GB 8售价约为3758元,价格相差3000多元。因此,陈先生等用户怀疑转转平台用低价缺陷产品替代卖家的良品,在自营店面销售,再将缺陷产品退回给用户。
这些转转用户,有的因为抽不出时间,接受了转转平台一两百元的红包作为补偿。有的坚持要讨个说法,尝试向消协、工商局等部门投诉,但因为被认定为卖家,不是消费者,投诉不予受理。报警时,警方以个案价值太低为由,拒绝立案。也有用户尝试向腾讯投诉,但被推回转转。投诉无门,用户只能向法院起诉。
转转官网“联系我们”栏目写明:“转转尚未开通客服电话,请勿轻信任何假冒的转转客服电话。如您在使用转转平台服务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向以下邮箱反映:”。7月6日、7月10日,《经济日报》记者两次向该邮箱发送采访邮件,也向转转在线客服提交采访请求,对方承诺会有人回应。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转转方面的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