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7.0 改版,时刻视频、看一看、强提醒功能全新上线,你慌了吗?

2024-09-02
来源:网络整理

微信新版上线以来就引发了很多讨论,今天我也来聊聊微信的产品设计。

我一直很喜欢微信的产品设计理念,作为腾讯的中坚力量,拥有10亿月活跃用户,微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能给行业带来洗牌效应:

微信1.0只能免费发消息和图片,飞信陷入慌乱

微信2.3,查看附近人是否在线,陌陌慌了

微信3.6、公众号上线,新闻应用慌了

微信4.0、朋友圈上线,微博慌了

微信6.1红包上线,支付宝慌了

今天,微信7.0、朋友圈视频上线,短视频应用一片慌乱。

微信,一艘巨型豪华游轮,正载着10亿人,驶向一种名为“微信”的生活方式。

本次7.0更新主要增加或更新了瞬间视频、看看以及强提醒功能。

我们先从这三个功能来分析一下微信的产品设计理念。

1. 朋友圈视频:我不仅想聊天,还想了解你的生活

产品的定位决定了产品该如何设计。朋友圈视频的定位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记录你我的时刻”。微信团队是如何设计这个功能的,让用户愿意记录自己的时刻呢?

1.功能入口:确实不能放在朋友圈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朋友圈视频的入口不放在朋友圈里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功能的定位。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需求:我是山东人,现在漂泊在北京,上学时的那些好朋友,也像朴树歌里的花儿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

我想:“如果我能看到他们每天发生的事情,那就太好了。”

但该怎么做呢?

你不能每天都发一句问候,“你在做什么?”

然后过几天就会收到消息说“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

也许你会想,朋友圈也是有的。是的,朋友圈是有的。但问题是:如果你想看到别人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他们未必会跟你分享。

由于朋友圈鱼龙混杂,很多人不再愿意晒自己的真实生活。

“我为什么要告诉这些无足轻重的人我的身世”。

“我担心没有人会喜欢我发布的内容。”

很多人确实也是这么想的。

我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微信才没有把朋友圈视频的入口放在朋友圈,而是放在了群聊、星标好友、个人页面。因为微信这个功能的定位,就是让我们通过视频这个媒介,看到朋友真实的生活。

用户可以在闺蜜群里看好友发布的视频,也可以在大学同学群里看好友发布的视频,还可以在个人页面看好友发布的视频。

只观看你感兴趣的人,完美。

微信名中性简单气质_中性点的微信名_中性一点的微信名

另外,从朋友圈的生态来看,如果把朋友圈视频的入口放在朋友圈,上线后反响不错,那么等到一批用户发布朋友圈视频之后,朋友圈就会出现大量的视频内容,变得臃肿。

将朋友圈视频的入口放在群组、星标好友、用户个人页,目标更明确,比翻看朋友圈更节省时间。

这和张小龙的微信应该用完就忘的想法一致。

乍一看,微信作为IM+社交应用的结合体,却追求最小化用户使用时间,似乎极其矛盾;但如果我们站在微信的价值观角度看待这件事情,会惊讶地发现其中的一致性:微信希望提供高效的社交,而不是成为用户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泥潭。

所以价值观就像一个产品的指南针,指导着产品应该如何设计自身的功能。

2.泡泡本泡:我不是粉丝!

有一个很有趣的玩法:你进入别人的视频页面,点击左下角的气泡,你就可以“飘过”到视频上面,莫名可爱。

为什么是泡泡而不是赞呢?

常见的做法就是分析竞争对手,发现竞争对手都有喜欢的,那我们也应该有!

但是微信呢?

“我不会!”

“说不”的自信,不是一时的任性,而是微信知道自己想要为用户提供什么。正如上文所说:朋友圈视频功能的定位,就是让我们通过视频这个媒介,看到好友们真实的生活。但我们要想看到,首先得别人愿意发。

当一个人发布一个视频而没有人喜欢时,人们就会逐渐停止发布它。

对于观看视频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我觉得这个视频不太好。我应该点赞吗?”

所以微信就用“冒泡”这个中性的功能来缓解双方的压力,毕竟“飘过”这个动作很轻,真的是心理负担最小的动作。

我想这个功能的设计逻辑和微信从来没有“阅读”消息功能是一样的。

3. 总结

关于朋友圈视频功能,张小龙发了一条非常文艺的朋友圈:

张小龙朋友圈里的话,引用自明代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的《传习录》:

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南镇游玩。朋友指着岩石上的一棵花树问道:“世间本无心外之物,这样的花树,在深山里,自己开花,自己凋零,与我的心又有何相干?”王阳明回答道:“你未见此花,花与你皆寂静。如今你见了此花,花色便明了,便知道此花不在心外了。”

大意是:你没有看到那朵花,它独自枯萎了,你不知道它的存在。但自从你看到它,它就进入了你的世界。所以,“心外世界一无所有。”

这段话诠释了时刻视频的定位,希望“记录你我的瞬间”,大概也体现了张小龙希望微信上的朋友能经常见面的愿望。

2. 看一看:“算法比人聪明,但人也可以很善良”

本次改版中,公众号文章底部的“点赞”按钮被替换为“赞”,点击“点赞”按钮后,该篇文章将出现在好友的“点赞”中。改版前的“精选”被放到了第二个标签页中。

看易看的推荐逻辑不是推荐算法,而是好友推荐,推荐方式有两种:前者基于机器算法推荐感兴趣的内容,后者基于社交关系沉淀大家会考虑的优质内容。

关于这一点,张小龙引用了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在腾讯2018年年会上的演讲中所说的话:“善良比智能更重要”,并评论道:“AI比你更聪明、更老练,但你可能比AI更善良。”

聪明的AI或许能更懂你的兴趣,让你无法自拔;善良的微信好友会告诉你他们认为的好文章。

本质上和转发文章给微信群或者朋友圈里的朋友是一样的,但是这样的改变让操作变得简单一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