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键查看对方位置的 App 可能存在风险

2024-09-03
来源:网络整理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开始文章之前,我先跟大家说几句话——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推文将不再按照时间轴展示,如果你不点“阅读”或“Star”,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如果你不想错过东南财经的优质内容,就请给我们star★吧!

①点击右上角

②“设为星标”

③星标成功

这几天,不少网友在浏览抖音时都看到了类似的广告视频:

“想知道心爱另一半的实时位置吗?当他或她不回你的短信、不接你的电话、找不到你的时候,你想知道他或她在干什么吗?现在只要下载并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查看对方的实时位置,以及他的运动轨迹和停留时间。快来下载吧。”

此类号称一键就能查看对方位置的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袋鼠、定位宝、知微、知微宝、微知宝……等等。

新出台的《民法典》对个人信息做出了比《网络安全法》更加具体的规定,除了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生物特征信息、住址、电话号码外,电子邮箱地址、行踪轨迹等信息也属于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那么,这些应用是否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这些广告为何在等社交平台上如此受欢迎?

01

行踪追踪到底是真是假?

那么,这种APP到底有没有广告中说的那些功能呢?

记者首先选择了微至宝App,下载后输入同事手机号,点击查看位置,弹出支付界面,价格为每月138元,不算便宜,但如果延长使用期限,价格立刻会便宜起来,一个季度支付148元,半年支付178元,一年支付248元。但支付完毕后输入同事手机号,发现安卓手机与苹果手机不兼容。

随后,记者尝试下载一款名为“袋鼠”的APP,进入界面后也弹出购买界面,价格为每月128元。

记者购买产品后,输入同事的手机号,便弹出对话框:必须对方同意并下载App、注册成功后,才能实现该功能。

不过这一系列操作在App广告中并没有提及。

在同事按照提示,完成同意隐私条款、注册手机号、打开手机GPS等一系列操作后,双方就可以看到彼此的位置信息、轨迹信息和停留时间信息。

从个人经验来看,获取对方地理位置信息和行踪信息的过程是需要对方同意的,并且相应的软件应用程序必须实时在线。

在了解整个过程后,宁波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研究所副所长、宁波大学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炜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类APP并不违反法律。

他表示,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如果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当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则违反了《刑法》、《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

虽然该App本身并不违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果情侣或者同事之间在对方手机上秘密安装并启动这个软件,然后隐藏图标,以监视对方的行踪,这算违法吗?

徐伟表示,无论是夫妻、家人、同事,如果一方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此类软件获取对方的位置信息,就构成非法收集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同时,由于位置信息属于比较敏感的隐私信息,因此这种行为也侵犯了对方的隐私权。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窥探、侵入、泄露、公示等方式侵犯他人隐私权。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既然这类软件需要对方同意才可以使用,而广告视频中却没有提到这一点,是否存在虚假广告诱导他人下载的嫌疑?

对此徐巍也做出解释:

从法律上来说,虚假广告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广告内容虚假或者误导,第二,具有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的客观后果,在这则广告中,广告主并没有明示软件必须经过对方同意才能查看,存在故意隐瞒部分信息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但这种“隐瞒”是否构成虚假广告,取决于广告主是否有强制性的告知义务,因为并非所有的隐瞒行为都构成虚假广告,没有必要要求广告主在广告中详细解释各种隐瞒行为,告知消费者可能产生的影响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02

个人位置信息是从哪里获取的?

回答完法律问题,大家心里肯定都会有一个疑问:这类软件怎么知道我们的地理位置和行踪呢?

既然要输入对方的手机号,那么是不是运营商泄露的?记者随即联系了我市三大运营商的分支机构,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运营商均表示从未与此类软件合作过,也没有任何开发公司进行数据共享的合作。

那么,位置信息从何而来?从软件运行的机制不难看出,此类软件必须开启GPS才能实现定位,因此手机用户在同意隐私条款时默认的使用权限,就是软件开发者可以调用位置信息的钥匙。

另外,大家使用的各种软件,比如支付宝、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默认使用地理位置信息的软件,都可能是位置信息的来源。

我市一家室内定位数据公司负责人K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可以进行各类数据的实时交易,我国现行法律对这些交易并没有很强的约束。

“在现实市场中,利益往往会驱动很多事情,”他说。

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应用在默认的使用协议中都有访问个人信息的权限,但大多数人往往连看都不看就勾选了,正是这些默认的勾选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一些数据公司的崛起。

例如,在“袋鼠”App的隐私协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条款。

在第一部分中,个人信息的定义包括:

个人信息:本协议所称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本隐私政策涵盖的个人信息包括:

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姓名、生日、性别、住址、个人电话、电子邮箱);

个人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军人证、护照、驾驶证等);

个人形象、声音和图像;

网络身份信息(包括系统账号、IP地址、电子邮箱地址以及前述相关的密码、命令和密码保护答案);

个人财产信息(交易消费记录及钻石等虚拟财产信息);

地址簿;

个人互联网浏览记录(包括网站浏览记录、软件使用记录、点击记录);

个人常用设备信息(包括硬件型号、设备MAC地址、操作系统类型、软件列表唯一设备识别码如IMEI/ID、SIM卡信息等);

个人位置信息(包括行程、精准定位、住宿、经纬度等)。

第三部分“我们如何共享信息”条款规定:

我们有义务对您的信息保密,不会出售或出租您的任何信息。我​​们仅在以下情况下与第三方共享您的信息:

1、事先取得您的同意或授权;

2.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行政、司法机构的要求;

3.与我们的关联公司共享您的个人信息;

4、向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并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指示和本隐私政策对此类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5.只有共享您的信息,我们才能提供您需要的服务或处理您与他人之间的纠纷或冲突;

6、如您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我们平台相关协议、规则等,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7、为维护我们及我们的关联公司或用户的合法权益。

还有第四个部分,就是使用情况,就是我们手机本地或者云端的浏览记录。

条款和条件规定,为了给您提供更便捷的访问体验,当您访问我们的平台网站或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服务时,我们可能会通过小型数据文件识别您的身份。这些数据文件可能是您的浏览器或关联应用程序提供的其他本地存储(统称“”)。

当然,用户也可以修改自己的接受程度或者拒绝,但此操作可能会影响软件的正常使用。

同时,协议中还规定,其产品和服务上可能会有广告商或其他合作伙伴投放的广告和网站,这些广告和网站也会收集与您相关的非个人身份信息,用于分析用户数据和推送广告。但袋鼠声明,对于第三方和网站收集和使用此类信息的行为,袋鼠不承担任何责任。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你在淘宝、京东搜索的商品,会在你刷抖音时弹出。这是AI分析软件根据提供的信息给你贴上的标签。负责这项技术的是 公司,目前它可以每秒给每个使用抖音的用户贴上超过240万个标签。

可见,当你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你就在不经意间“出卖”你的个人信息,甚至是你的隐私。

03

定位技术

还有更好的应用场景

我们必须承认,科技进步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K先生表示,5G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在写字楼、商业广场等场所将安装大量微基站和天线,从而可以实现室内位置精确定位到米级。

未来,室内定位将能够标记更多关于物理空间的信息,就像今天标记互联网信息一样。今天的电商网站可以捕捉到各种各样的数据,比如你的鼠标停留在哪个商品上,停留了多少秒,货架上有哪些商品。点击购买却没有付款,商品加入购物车后又取消了……这些行为数据将勾勒出更精准的消费者画像。

室内定位在商业上的应用,类似于电商平台对数据的标注,你在哪家店停了下来?哪些点位进场人多但付款的人少?哪些衣服试穿的人多但买的人少?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来。

从商业广场的选址、广场内人气店铺的开设,到商品的陈列、服装的版型设计,都可以通过这些定位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真正做到了阿里巴巴提出的“C2M”新零售+新制造的理念。

之前说过,杀人的不是刀,而是拿刀的人。任何科技都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就是灾难!

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那些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位置的朋友,首先,他们这样做可能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其次,这些软件绝不会帮助你实现非法目的,他们的视频广告只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

相关链接:

刑法第253条规定: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窃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还应当承担上述刑事责任。

《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依法受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结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