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业务违规再掀密集处罚,多家公司被罚

2024-09-04
来源:网络整理

易联支付被罚60万,业务放缓,内控需加强

第一财经日报 2017.08.26 00:55

易联支付被罚60万,业务放缓,内控需加强

李晖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业务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展开严厉处罚。

8月1日至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开出12张罚单,罚金额从3万元至178万元不等,其中罚金额最大的一张是讯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罚款总额高达179万元;罚金额第二大的则是易联支付有限公司,罚款金额高达60万元。

据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官网最新公布的信息,8月18日至21日之间再次开出的5张罚单,主要原因是迅付信息、新星科技、易付数码等公司“违反支付业务规定”。此前,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广州分行已对上海金国365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乐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联支付有限公司等4家机构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和《银行卡收单管理办法》分别处以2万元、6万元、4万元、60万元的罚款。

其中,新三板上市公司亿联金控(.HK)全资子公司亿联支付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合计60余万元,这也是今年以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罚金额最高的一起。

亿联金控公告称,此次处罚是因为亿联支付对特约商户交易监控不足,导致合作的特约商户将支付渠道出借给其他机构。

事实上,近年来易联支付业务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营收大幅增长,但利润增长缓慢,传统优势业务正处于转型期。此次事件在暴露其业务流程漏洞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该公司在快速发展中如何做好内控、适应支付行业“强监管”新常态的质疑。

借贷转账渠道对资金安全构成风险

亿联金控8月17日发布公告对处罚情况进行说明。公告显示,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事人(亿联支付)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签约商户交易监控不足,未按规定设立收单银行结算账户,导致合作签约商户将支付通道租借给其他机构。当事人(亿联支付)上述行为已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三十条的规定。

“支付通道转移”是指持牌支付机构或持牌机构签约商户违规将支付通道出借、外包给其他无牌机构。一位第三方支付从业者向《第一财经》透露,这种情况发生在“发卡银行-银联-收单机构-(签约)商户”四方模式下,商户节点下出现无牌代理机构,这些代理机构可能间接从事资金清算。“这种转移方式让拥有小商户体系的代理找到了合规的渠道,而持牌机构不用花功夫搭建渠道,就能收取渠道费。双方各有目的。”

但这种做法存在资金安全风险,甚至为洗钱提供了温床。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红燕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无牌机构提供交易接口为例,这种模式下,一旦代理商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债务纠纷,甚至卷款跑路,商户的资金很难得到保障。

易联支付电话号码_易联支付查询_联联易付

据亿联金控新三板上市《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亿联支付网络支付平台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特约商户,支付模式为通过公司开发的特约商户为其银行卡持卡人在购买特约商户产品时提供网络支付服务。 “在客户业务合规性方面,公司在商户准入环节首先根据商户背景、业务行业、所处行业等配置相关风控参数和交易限额,并对商户的接口配置提出相关风控要求,如要求商户实现资金同卡进出;商户正式上线后,风控部门对商户交易进行监控,同时对商户接口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排查等。”

前述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违规行为暴露了易联支付并未严格按照上述流程执行,或流程存在漏洞,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量、追求利润,很容易导致内控松懈。

去年以来,央行对支付清算市场整顿力度较大,除客户备付金风险、跨机构清算等问题外,整顿的重中之重还包括借贷支付通道接口、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假冒商户、变相二级清算等问题。去年8月,通联支付、银联商务、易宝支付等机构均因此事被罚数千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央行已对北京银通支付、快捷通支付、中国银联支付、尚德支付、宁波银联商务、财付通、翼支付等近20家违规机构进行了处罚或点名。

值得注意的是,易联支付事件的公开信息中并未提及其对用户和商户的利益造成的损害,因此尚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风险事件。

传统优势业务遭遇拐点

公开资料显示,亿联金控于2017年7月在新三板上市,主营业务为亿联支付运营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根据德邦证券今年4月为亿联金控上市新三板出具的推荐报告,亿联金控2015年度、201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00.00%、100.00%;公司2015年度、201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2,297.03万元、26,803.8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7,431.47万元、8,202.30万元。

上述报告显示,2015年、2016年,公司国内互联网支付、跨境国际支付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6.61%、98.74%。

记者整理信息了解到,易联支付业务起步于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成立之初在珠三角主要城市开展企业福利消费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此后相继获得手机支付、跨境支付、互联网支付牌照,主要业务合作伙伴集中在城市交通、跨境支付、电信等领域,例如与苹果的语言支付曾是易联支付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据亿联金控8月11日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23.13%;净利润4075.22万元,同比增长0.96%。报告认为,上述增长主要得益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增长。

不过,在传统强项手机支付、跨境支付等方面,亿联金控的表现却并不乐观。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传统核心语音支付业务面临“支付移动化”的行业趋势与挑战,报告期内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了三成。

根据新三板上市的易联金控《公开转让说明书》,2015年、2016年公司第一大客户为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充值业务),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8.30%、33.87%。2017年半年报显示,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已跌出应收账款前五名。事实上,IVR语音支付技术一直是易联的核心技术,此次行业趋势和业务营收变化是否意味着易联支付在该领域的发展重心有所收缩或有所调整,目前尚不得而知。

至于国际业务及跨境支付业务,半年报显示:“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价格竞争压力加大,报告期内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33.56%”。上述“众汇通”披露,从事跨境支付的众汇通在2015年、2016年分别位列第二,营收占比分别为18.72%和20.05%,而在2017年半年报中,已不再位列前五大应收账款之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亿联金控认为,由于公司在跨境支付业务上寻求摆脱代理商,本期毛利率同比上升4.22%。不过,如何扭转跨境支付业务营收下滑的局面,也成为亿联支付下半年的重要命题。

据亿联金控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向前五名销售客户收入合计7195.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49.03%。截至2017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分别为:广州优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万奇信科科技有限公司、银盛业(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北京鸿程金泰投资有限公司,占应收账款总额的63.2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