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上游的内容源,谁就拥有了话语权。
因为拥有独特的突破性技术,拥有生产可复制爆款内容的能力,长久以来以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游戏行业,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一幕?
01 热门小游戏仍处于疯狂时期
PC游戏、手游、小游戏是这些年不断搬动窝巢的摇钱树,小游戏依托微信平台的社交裂变,进一步挤占微信用户的碎片时间,开发二次元流量,在2018年尤为火爆。
腾讯财报显示,随着《跳一跳》的巨大成功,微信小游戏在短短几个月内用户规模已达4.57亿。4月,《海盗来了》更是打破纪录:月流量突破1亿,DAU峰值达2000万。随着手游越来越严肃、竞争越来越激烈,曾经让手游风靡的“碎片时间”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大多数用户总是更喜欢在更具社交性、更轻松、更碎片化的时间玩小游戏。
自2017年底以来,腾讯、网易、阿里、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小游戏市场,行业明显走向碎片化。互联网巨头入局小游戏市场已不再是新闻,但巨头入局却并非新鲜事。
2019年2月20日,百度宣布战略投资H5小游戏领军企业蝴蝶互动,除了AI赋能的小游戏平台,百度还尝试向研发、运营、发行等方向拓展,展现出在小游戏领域投入的决心。
此时,如果只是简单的宣布上线小游戏平台,无论是对于行业还是用户来说,都难以引起轰动。如何才能突破行业,吊起用户胃口?小游戏新鲜度期和第一波流量红利过后,似乎只有推出更多有特色的小游戏平台,只有更加创新、更加独特,才能引起行业和玩家的关注。百度深度融合小游戏内容生产源头,利用AI在大数据分析、迭代、快速规模化创意生产等方面的特点,彻底改造目前千篇一律、高度同质化的小游戏格局。
02 厂商蜂拥入局,小游戏规模扩大,用户却“玩完即走”
朱啸虎曾预测,小程序的红利期会很短,小游戏才是小程序趋势中最被看好的部分。
朱啸虎预测的潜台词是,小游戏和页游同属一类,小游戏的发展极有可能是前者取代后者的趋势;App手游的用户天花板取决于手机用户数量,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增速自然放缓;小游戏基于腾讯微信用户流量的二次挖掘和分发,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此前,无论是微信公开课的披露,还是阿拉丁发布的小程序游戏榜单,强调社交分享与传播的休闲、棋牌、益智、简单竞技类小游戏是目前的主流方向。
这些游戏的产品类型和形态和手机游戏发展之初如出一辙,在内容和玩法上并无大的创新,无非就是不同平台的跳跃、斗地主、消方块、弹球等玩法。
门槛低、数据强,似乎趋势即将回暖。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厂商纷纷入局小程序、小游戏,资本也几乎是“蜂拥而至”,整个市场迅速成熟。2018年,小游戏经历了“跳跃式”发展,互联网巨头、游戏巨头、手机厂商纷纷“占领市场”,但很快便遭遇了发展瓶颈。
最明显的是,随着小游戏平台数量的增多,分流效应越来越显著,加之随着用户新鲜感的消失,一款爆款产品的概率越来越小,2018年初《大脑王》、《海盗来了》等爆款产品爆发式增长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小游戏开发者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微信小程序初期“用完即走”的理念过于深入人心,导致了“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的笑话和现实,平台活跃用户稳步增长,但分配给单个小游戏的流量却越来越大,这让小游戏的替代率如一阵风般高涨。《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海盗来了》、《跳一跳》等热门小游戏的MAU不到半年,其中半数用户流失率超过50%。
03 小游戏精品化是趋势,但尚未实现
深挖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小游戏发展的瓶颈其实在于内容同质化和创意的缺失,随着小游戏数量和平台增多、流量分割,创意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这直接导致了精品化产品的拐点来临。
小游戏的发展不是渐进的,而是突然的,行业为了抢占市场,没有给开发者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而是把他们置于残酷的竞争环境中,每款产品都极具创意,坐视别人聚拢用户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所有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了目前小游戏同质化的困境,重复的玩法也导致了我们后来看到的用户留存率低,进一步导致小游戏难以放量,用户质量低下导致广告收入低下,连锁的下滑给小游戏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04 后来者的机会在哪里?巨头有新战略
其实早在2013年,百度就推出过“轻应用”,但当时概念过于超前,留下遗憾。如今百度再次提出AI小游戏这一先锋概念,小游戏目前也面临成为精品游戏的拐点。想要抓住小游戏第一批流量红利的巨头们还有机会吗?
AI下棋、画画、写歌、写新闻,这些都不是新鲜事。自2012年深度神经网络突破以来,AI已经从大数据统计一跃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AI不仅擅长处理数据,还具备很多优势,其归纳分析能力远超人脑,基于已有数据,通过算法迭代输出大量创意。
百度AI+小游戏意味着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数据分析、体验总结、广告归因等方面的自动化服务,让开发者专注于产品本身。
单纯的数据分析并不能完全展现AI的潜力,获得百度投资的蝴蝶互动CEO凌海充满信心,未来在AI的赋能下,游戏行业有望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体验。
游戏针对每个玩家都不一样的想法,至今仍是浪漫的想法。游戏厂商通常计划为玩家提供大量不同功能的产品,以覆盖尽可能多的不同需求。比如“专门针对20个特定人群制作20款小游戏”。AI非常契合小游戏制作流程短、细、散的特点,如果能真正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输出其中的创意,简直完美。
在过去,想要通过流水线生产出非标准的工艺品是不可能的,但随着AI的加入,谁知道理想的愿景是否会变成现实呢?
百度的“轻应用”理念有些超前,但随着整体移动互联网连接越来越弱,巨头生态越来越封闭独立,小游戏有机会获得巨头自身的全部资源支持,尤其是百度正在努力弥补内容方面的短板。加之百度作为国内AI技术领军者的地位以及对小游戏痛点的转型,其未来发展空间难以准确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