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老年人群体的界定按60周岁及以上。如无特别说明,下同。
1.4 结论
无论是响应国务院政策的刚性需求,还是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要和潜在的增量需求,优化老年金融服务体验都应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网易UEDC(用户体验中心)深耕银行金融服务体验多年,为行业领先城商行带来103%的用户增长和NPS的大幅提升,并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网易UEDC联合网易支付、网易金融及多家银行对老年金融服务体验优化进行了深入调研,访谈了50多位老年人,回收了1000多份调查问卷。我们根据调研结果及过往产品设计经验,提出了线上老年金融服务的四大设计原则:控制感、便捷感、安全感、边界感,并辅以详尽的案例分析,希望对业界同仁有所启发。
2.1 研究概述
2.2 调查主要结论
调查显示,针对老年群体,手机银行APP渗透率排名前三的功能为转账、网点查询、投资理财,其中转账功能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其他功能。考虑到老年版银行APP的功能更加集中和简化,在功能布局上应优先考虑转账、网点查询、投资理财功能,同时应将客服功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老年群体在购买金融产品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风险水平、产品收益、快捷的转账兑付等,这些模块的内容应该是老年人在银行理财时优先呈现的内容。
调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阅读细小、密集的文字变得困难,辨别颜色(尤其是蓝色)的能力下降。此外,衰老还会使听力减弱。在背景颜色选择方面,用户选择红色背景配白色文字的比例最高,而蓝色背景配白色文字的比例最低。
老年群体手机银行体验痛点主要集中在:
老年群体对手机银行的期望主要集中于:
产品设计中的一些关键点:
根据调研中老年人使用手机银行的痛点、期望以及过往产品设计经验,我们提出了针对老年人的线上服务设计的四项原则:
3.1 控制感
“你看到了什么,你刚才做了什么,你现在在做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可以实现什么目标”。
控制感在四大原则中排在第一位,因为它是一切动作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能看懂、会用。它能有效减少老年用户使用网银产品时的焦虑和挫败感。就好比我们在使用一台没有任何按钮和提示的咖啡机时,不管它有多漂亮,功能有多丰富,我们都会无从下手,因为它可能是一台通过手机APP甚至语音控制的咖啡机。银行APP产品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它们完全是一个新鲜事物。想象一下,当出现如下图这样的页面时,用户的反应会是什么?
某银行APP修改密码页面,输入框难以识别,点击无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你的控制感呢?
通过了解老年人的认知和操作习惯,将信息按照类型、频率、重要性等进行归类,形成产品或页面结构,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可以让用户快速了解产品形态。
工行幸福版架构清晰,方便老年用户快速上手
在观察一位老年用户使用银行APP时,发现用户经常点击返回上一页,来回好几次,反复确认当前页面确实是从上一页跳转过来的。经过调研发现,产品整体的导航设计存在问题,用户很容易迷失其中。这也体现了导航在产品中的作用,帮助用户快速定位自己当前的位置,刚才在哪里,以及未来要去哪里。
针对老年顾客,导航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扁平层级导航结构
深层导航结构
将可用性测试贯穿于产品规划、开发、生产的各个环节,避免出现歧义信息。所有的描述、状态、操作都应尽可能独特、易懂,符合老年人的认知。
用户的任何操作都应该有对应的结果,比如加载中、成功、失败、异常情况等,反馈内容要清晰易懂,比如下面某银行的结果页面就没有给出明确的反馈。
调查发现,业务流程复杂的任务对老年人来说最具挑战性,失败率也最高,比如开卡。之所以如此,除了流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前文提到的语义不明确、反馈不及时等可用性问题外,流程体验的闭环对老年人来说也极其重要。比如转账有限额,如何取消限额?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会从设置模块开始探索,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先验知识,因此很容易导致任务失败。
3.2 可访问性
“即使是视障人士和阅读障碍者等特殊用户也可以使用该产品”
60 岁以后,老年人的视力和协调能力开始下降。这些变化使他们与复杂系统交互变得更加困难。例如,在这个应用程序上,60 岁以上的用户很难识别具有这种背景颜色和字体大小的字体。
此图片中运营资源的字体可见度极低
那么如何做无障碍设计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老年人包容性设计主要是应对视觉能力、协调能力的弱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字体大小、色值、热点等问题。实验室开发了一款语言购物应用软件Say: for the ,让用户在没有任何视觉界面的情况下,安全地完成交易。
在线下场景中,老年人办理业务时,身边会有银行工作人员协助。同样,老年人使用APP时,产品也应该发挥辅助作用。常见的做法有在线客服、语音输入辅助、使用说明等。但值得强调的是,辅助功能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出现,辅助功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不应该带来新的问题。
低密度信息设计和一般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理念有很大区别。比如电商产品极其讲究屏幕效率,一屏可以容纳很多信息。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即使页面上的信息层次非常清晰,高密度信息仍然会增加记忆负荷。所以在老年人产品设计中,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页面效率,适当去除描述性、专业性、技术性、营销性、装饰性信息,有助于减少信息噪音。
调查中出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位老年用户提到自己总是忘记登录密码,于是询问能不能不用密码。虽然从商业角度来说,要保证客户资产安全,这个诉求并不合理。但从老年用户的角度来说,忘记密码基本相当于放弃使用整个APP,尤其是密码找回流程过于繁琐。虽然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就连人脸识别、指纹输入都不太理想),但这也揭示了产品设计需要简化操作,降低老年用户的输入成本,比如合理规划验证码出场机制、银行卡号图像识别、自动保存常用联系人等。
3.3 安全感
安全感包括两个方面:资产保护安全和用户体验安全。
近年来,涉及老年人的金融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人人自危。除了采取措施切实保障资产安全外,还需要在服务设计层面保障和提升用户的安全感。比如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转账、汇款、购买金融产品时,应及时告知用户可能存在的风险,涉及大额时应要求儿童协助验证。这方面的用户体验,可以参考滴滴。
滴滴出租车的安全感
用户体验中的安全感,是指在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防错、容错机制,有助于减少问题的发生,消除老年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恐惧感,让用户放心使用产品。例如,输入金额时明确显示单位,金融产品页面强化风险收益提示,大额需要二次确认,金融产品方便找到提现入口等。
3.4 边界感
市面上一些头部金融APP都推出了老年版,比如支付宝关爱版,这个版本不仅字体和按钮更大,更重要的是明确了针对老年人的业务边界。在产品体验设计上,营造边界感可以让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与自己相关的业务上,有助于提高用户完成任务的效率。但现有的绝大多数手机银行都已经变成了超级APP,覆盖了金融、商城、生活、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需求相对集中、简单,大而复杂的APP显然并不适合他们,上手成本高,会带来无助感。
如何合理营造老年客群的产品边界感,需要从用户和业务两个角度出发。通过数据和调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银行老年客群的共性需求,比如服务范围、服务程度等,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分不同老年客群的特征需求。比如,如果他们有理财经验,那么业务边界就可以向金融产品方向延伸。注意边界不是限制,我们无法确定每个用户的明确需求边界,因此用户还必须能够轻松跨越边界找到更多的服务。
当我们谈论技术时,我们会想到美好的愿景,“改变世界”、“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但现实是,一些糟糕的设计阻止了整个群体从技术中受益。
网易UEDC持续致力于金融服务体验设计,帮助金融机构用好智能科技,提升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温度,让金融科技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泛用户,确保在数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不让任何人掉队”。
如需交流或商业合作,请联系
0571-转接分机号码
作词:王雨绮、盛少奇
图片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至其他公众账号
首页输入关键词获取转载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