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红燕,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文本:
近日,工行手机APP悄然上线新功能,支持用户查看、取消银行卡快捷支付关联账户,瞄准第三方支付。去年3月,工行推出“e工银”品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并取得显著成效,被市场赞誉为“大象也会跳舞”。此次新布局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工银手机APP新功能解读
我们先来体验一下这个新功能吧,图胜于言。首先,在工行手机银行APP中点击“我的”,查看“安全中心”,找到“快捷支付管理”,点击进去,如下图所示。
点击“南京苏宁易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下图所示,用户可以轻松查询和管理快捷卡绑定信息。
工行推出该功能后,用户可以实时掌握银行卡快捷支付签约情况,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防范第三方支付账户被盗用后的银行卡盗刷风险。
一般而言,用户对于自己的银行卡绑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是知晓的。但在特定情况下,如用户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同时泄露,不法分子便会利用用户个人信息在风险防控能力较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账户,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绑定快捷支付卡,从而盗取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在工行APP中看到陌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时,可以及时退出登录,防范风险。
第三方快捷支付的风险控制原则
工行手机APP新功能助力用户防控风险,这是否意味着快捷支付存在风险?
在所有支付产品创新中,安全都是重中之重,快捷支付亦是如此,并不会因为速度快而降低安全要求。快捷支付的速度体现在支付流程中,一般只需要输入一个简短的六位密码即可。其安全验证体现在绑卡环节的身份验证和支付环节的设备和位置验证。验证的有效性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控能力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共有95张全国性互联网支付牌照,各支付平台风控能力参差不齐,加之国内信息泄露形势严峻,风控能力较差的平台将面临较大的防控欺诈风险压力,用户在选择第三方支付卡时,应选择规模大、实力强的平台。
相对而言,以支付宝、微信支付、易付宝为代表的大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欺诈风险防控体系和金融欺诈赔偿制度,用户可以放心使用,享受快捷支付的便利。
以易付宝为例,只有掌握了用户的第三方支付账户信息及登录密码、银行卡号、预留手机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才能快速绑卡。绑卡成功后,在支付过程中,除了六位短密码外,大数据风控后台还会实时检测是否使用异常设备支付、在异常地点支付等异常情况,全方位防控支付欺诈风险。
人们期待的快速解卡潮是否将来临?
实力较弱的小平台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基于风险防控等因素,央行已相继吊销了3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牌照。第三方支付行业本身也处于行业整合过程中,用户正在向大型、有实力的平台快速聚集。在此背景下,工行的新布局将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单单这个功能对第三方支付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毕竟现在用户在第三方支付APP和PC官网都可以轻松管理快卡,工行此举只是多了一个渠道,即便对于风控能力较差的小平台来说,也能更好地防范欺诈风险,利大于弊。
不过,近日,工行又有大动作,“宣布成立国内银行业首个商户发展中心,整合工行商户收单、支付、融资、互联网金融等服务资源,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商户服务体系和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支付的竞争本质上是场景的竞争,布局商户发展中心便利商户是争夺场景的有效方式。在这方面,全能银行早已发力,第三方支付也终于迎来了“懂行”的传统金融巨头的强劲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