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2021牛年春节期间,支付宝、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红包大战”如期而至,而且相比去年,今年的“红包大战”规模更大。
这些互联网巨头为何如此热衷于“花钱”?春节作为年初第一个重大营销节点,能给这些企业带来哪些机会?
动机很“简单”
纵观当下的互联网生态,无论是支付宝、微信等传统支付巨头,还是社交巨头,还是抖音、快手等互联网“新人”,“流量”对于鱼来说都如水一般。但如今,“流量焦虑”已愈发凸显。
虽然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流量池越来越大,但随着玩家数量的增多,竞争也愈发残酷,这迫使这些平台不管愿不愿意,都要不断想方设法争夺流量,吸引新用户并将其转化为用户,以求生存。
所以,在春节这个国庆长假到来的时候,好机会出现,给大家发红包是一个很吸引人也很合适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其实各大平台基本都隐藏了一些“小技巧”,以最大化收益率。
那些“红包”里的“小花招”
今年春节,近年崛起的拼多多“年货节”共计发放28亿个红包,百度“好运新春”发放22亿个红包,淘宝“红包雨”发放20亿个,支付宝“集五福临门”瓜分5亿个……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各大主流互联网巨头发放的线上红包总额高达181亿个!
在派发上亿红包的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到底有何“心机”?首先,从派发的金额来看,“攀比”是这些竞争对手的共同心态。
比如百度的案例,相关资料显示,百度今年春节红包原本预算为10亿,但在抖音、快手相继抛出“大礼”后,立刻提升至22亿。
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最终必须回顾当前的环境。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消费者和用户可以轻松访问各大平台和产品,谁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谁就更有可能转化为用户。
就春节红包而言,能够分享的金额越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自然就越大,对于品牌而言,也更有利于打造“有钱有势”的形象,更有利于“让利给用户”。
除了在红包数量上的“心机”,平台在消费者领取红包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设计。回归初衷,发红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转化更多新用户,因此大部分平台的红包玩法都需要“以旧换新”或者“联手参与”,才能获得更大的流量回报。
为什么在实际收益微乎其微的情况下消费者仍继续这样做?
不可否认,如今的消费者绝非“幼稚”,商家的营销“套路”也并不复杂。
而对于今年的“红包大战”,其实广大消费者收到的红包微不足道,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至于集齐五福,不少朋友只收到了1.58元。
这样的结果也是广大消费者所期待的,那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它呢?
首先,虽然收到的钱不多,但还是以“白白错过”的态度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而且以支付宝为例,今年五福的集齐难度很简单,基本一天之内就能集齐一套,因此分享的门槛也较低。
其次,春节期间,最重要的节日活动就是发红包,而随着一些传统娱乐方式的引入,网络红包也成为了大家的新活动,因此各大平台在消费者“有空”的时候发网络红包是非常合适的。
总体来看,互联网平台选择借势发红包抢占春节营销机遇,也体现了当今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今,网络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年味”也渗透到了网络生活中,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等“年俗”成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常说任何营销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对于所有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来说,最在乎的就是浓浓的过年氛围,虽然红包不大,但凑个热闹也算是“过年”了。
这些互联网公司瞄准了这种“精神需求”,因而在吸引更多注意力、获取更多新用户方面“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