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昨天苹果推送了 .15 正式版,其实我使用 .15 也快四个月了,从六月份第一个 beta 版 10.15 到现在的正式版。之所以一直没跟大家分享使用感受,是因为之前的 beta 版 Bug 实在太多,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就连我一直在用的 Cut Pro 也一直闪退。我也将自己的 15 Pro 升级到了 .15 正式版,经过一天的体验,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5 的新功能改进和详细使用感受。
首先,在升级过程中,很多同学都遇到了没有找到更新,或者找到了更新,但是会循环下载固件却不安装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只需要在Mac上打开App,然后搜索,在搜索结果中找到,点击获取,系统就会自动下载官方版本的固件,下载完成后按照提示完成更新即可。
说完了更新方式,我们再来说说10.15相比10.14有哪些变化,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总结:极度难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你的iPad除了可以盖泡面之外,终于可以作为Mac的延伸屏幕了。
可以说这两点是.15最大的变化,其他方面只能算是细节功能的改进和完善。
我们先说说被淘汰的几个。其实它并没有被直接淘汰,而是被拆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应用:音乐、播客和视频。
音乐APP整体外观布局与iPad版类似,但功能相比iOS版相对简单,例如不支持歌词显示、不支持全屏播放等,整体操作逻辑还是和前作类似。
独立播客应用整体风格与音乐类似,你可以在其中收听和订阅自己喜欢的音频节目。
由于该服务在国内无法使用,所以独立视频APP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用,打开之后就是一片空白,基本上三个APP在图标和布局上和iOS版对应的APP差不多。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会有一个疑问,如果被杀了,手机备份和刷机怎么办?在10.15中苹果把iOS设备管理功能集中到了中,当你连接手机后,左侧的位置栏中就会出现你的手机,点击它你会发现还是熟悉的界面,熟悉的操作。
可以说之前的APP集成了太多太复杂的功能,说它是Mac上最难用的APP也不为过。拆分之后,这些APP独立存在,整体操作逻辑更清晰,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你不会找管理界面找了半天,找想听的歌找了半天。
另一个重大改变,就是苹果称之为 的功能,简单来说,你的 iPad 除了可以当泡面吃,还可以当 Mac 的无线外接显示器。
首先,您需要一台 2015 年或之后发布的 Mac 和一台受支持的 iPad。然后,您需要将 iPad 升级到 .15,将 Mac 升级到最新的 .15。
如果你满足了以上条件,那么你的 Mac 右上角就会出现 图标,点击它,你就会在 列表中看到你的 iPad,点击它即可完成连接,你的 iPad 就会成为你 Mac 的扩展屏幕。
使用过程中,连接稳定性很好,延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iPad当做扩展屏幕使用,但无法用手指触摸iPad来操作电脑,不过可以通过iPad屏幕左侧的快捷键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同时还会附带一个栏目功能。不过目前仅兼容部分苹果官方应用,比如Cut Pro、Mail、等。
如果你有iPad,那么你可以用iPad在电脑上进行触控操作,同时,你也可以将iPad作为电脑的无线绘图板,直接用来绘画。
不过这个功能带来的问题是,iPad作为显示器无法全分辨率显示,iPad mini 5的分辨率仅为,如果看视频或者图片,会明显发现不够清晰。不过整体体验比同类第三方APP好很多,估计这会秒杀不少同类型的第三方APP。
除了这两次重大升级,苹果还为 加入了更多 iOS 功能,比如类似 的“查找”功能。除了可以在线查找你的 Mac 或其他苹果设备外,新的“查找”功能还能通过蓝牙中继,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定位你丢失的电脑或设备。所以使用 Mac 和 iPad 的同学一定要记得在设置里打开“查找”功能,也许在关键时刻它真的能帮到你很多。
之前在苹果 iOS 应用上出现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这次也出现在 iOS 上。升级后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还能跨设备记录你的电脑和手机使用情况。比如你每天都在 Mac、iPad、Mac 上使用,那么屏幕使用时间会自动汇总你在不同设备上的使用时长和频率。你可以在任何使用相同 ID 登录的苹果设备上查看这些数据。可以说,这个跨平台、跨设备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在体验上还是相当不错的,能够更加精准地记录你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除了这些之外,其他内置APP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升级,改进的方向和功能的增加基本一致,比如照片增加了新的排列方式,支持按年、月、日分类展示。
备忘录新增了画廊视图,其他内置应用也得到了改进,大家可以自行更新后详细体验。
总体来说:这次新增的功能和改进都是为了与 iOS 进一步融合。通过这种软硬件协同,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当你正在 Mac 上浏览网页,需要起身出门时,可以切换到继续浏览。
拍完照片、拍完视频,可以直接 到 iPad 上,然后拿起来编辑。当你正在用 记备忘录、发邮件的时候,换到 Mac 上,会发现不仅数据完全同步,就连操作界面、UI 都很熟悉。Mac、iPad 只是不同的盒子,都搭载了同样的苹果服务。苹果现在做的事情,是进一步连接不同的苹果设备,通过 Mac 连接 和 iPad,让苹果全系列产品更加容易使用。苹果甚至已经开始鼓励开发者将 iPad 上的应用移植到 上。
更新到 .15 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像没什么变化,还是东拼西凑。但当你同时使用 iPad 和 Mac 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不同平台、设备之间的配合一年比一年好,和 iOS 的差异更小,两者的配合更加默契,切换的学习成本更低。或许,不同设备之间的融合才是今年最大的升级。
在实际体验中,正式版的问题相比之前的测试版确实改善了不少,比如之前崩溃的 Cut Pro,现在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与我日常工作常用的浏览器、wps、bear、PS、Pr 软件目前都不存在兼容问题。不过 .15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 部分老旧应用可能会不兼容,虽然我没遇到过。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这次彻底放弃了对 32 位应用的支持。
当我拍完视频的时候:
许多学习或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都表示
许多设计应用程序和
PS、AE 和 Pr 出现
不同程度的兼容性问题
因此如果你要使用这些软件
暂时不要升级
2.同步丢失的问题之前也出现过,具体表现就是升级后通讯录、照片不同步,这个问题在.15上也有可能发生,所以升级前记得备份这些重要数据。
3.发热可能会比10.14严重一些,升级之后我的流畅度和应用打开速度没有下降,但是发热会比较严重,而且比以前更经常能听到风扇声音,所以想要升级的同学需要注意一下。
升级建议:如果你有多台 Mac,可以先在备用设备上试用一下。但如果你只有一台 Mac,并且将其作为主机,可以等一等再升级。毕竟还是第一个正式版系统,可能还有我没发现的 Bug。
当然如果你实在忍不住想要尝试的话,也可以找一块有足够空间的硬盘,使用Mac内置的时间机器将原有系统完整备份之后再进行升级。
如果升级完好无损,没有问题,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有问题,也可以通过 Time 无损恢复到之前的系统。不过前提是升级前记得备份。
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就这么多,别忘了转发、关注、点赞、投币哦,我是匿名,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