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市公司小商品城近日发布《关于拟收购浙江海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进展公告》称,监管部门已批准第三方支付机构快捷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快捷通”)关于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批复。变更后,小商品城通过海尔网络间接持有快捷通100%的股份,成为快捷通的实际控制人。
2021年6月16日,小商品城与海尔金控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4.49亿元(约合人民币4.49亿元)收购海尔金控持有的海尔网络100%股权,而后者持有快捷通100%股权。此次收购经历了一些小波折。2021年12月,小商品城表示,由于存在监管机构不接受转让的可能性,最终转让期限将延长至本月30日。
也就是说,在最终调剂期限到来之前,央行还是同意了这场“联姻”。
快通成立于2012年7月,并于2013年7月成功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从事互联网支付业务。随后,快通被海尔网络100%收购,正式成为海尔集团旗下支付公司。此次快通系“二次转让”。2018年7月,快通资格成功续期,有效期至2023年7月5日。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作为管理方的小商品城市场面积达640万平方米,商铺7.5万个,与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引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种外国商品。
2020年10月,小商品城子公司开发运营的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打造小商品全场景服务体系。一方面,小商品城可以通过获得支付牌照、自建账户体系,形成信息流和资金流闭环、数据沉淀,节省渠道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完善数字贸易监管,规避潜在的合规风险。总体来看,快捷通可以为平台打通支付渠道,降低支付成本,提升客户交易体验。
此外,自2020年底以来,义乌外贸商户大批账户被冻结,影响外贸业务的正常开展,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经济。当地警方甚至向全国警方发出公开信,要求外地警方谨慎冻卡。义乌卡被冻结的直接原因是商户账户收到了非法资金。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义乌外贸商户在与亚非拉小国做生意时,当地外汇不足,或者有些国家本身就属于国际金融打击范围,无法正常资金到账,因此买家会通过地下钱庄向义乌外贸商户付款。
小商品城通过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进而取得跨境外汇、跨境人民币资质,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冻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