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全球移动支付金额将突破 1 万亿美元,NFC 技术增长速度加快

2024-09-10
来源:网络整理

根据数据研究公司 IDC 的一份报告,2017 年全球移动支付金额将超过 1 万亿美元。在 1 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中,66% 来自移动电子商务,例如在线购物;NFC(近场通信技术)正在加速增长,占据第二大份额,占 25%;二维码支付和 P2P 支付分别占 2% 和 7%。

如上所述,NFC 技术是非接触式射频识别 (RFID) 和连接技术的演变,将感应读卡器、感应卡和点对点功能结合在单个芯片上,以识别数据并与兼容设备在短距离内交换数据。但是,使用此移动支付方案的用户将不得不更换为特制的手机。目前,该技术在日本和韩国得到广泛应用。手机用户可以使用配备支付功能的手机在全国各地旅行:他们的手机可以用作机场值机验证、大楼门禁、交通卡、信用卡、支付卡等。

前不久,华为已经开始推出手机支付,高喊“Can you up?”,华为利用这项技术,通过自身的手机市场份额和手机生产终端的有效资源,进入移动支付市场。事实上,早在华为推出 Pay 之前,国外的苹果和三星,以及魅族、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就已经在酝酿或推出类似的移动支付功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五家手机厂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前世今生。

NO.1 支付

总体评价:★★★☆

Pay 是 在 2014 年 10 月 20 日在美国正式推出的 2014 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的一款基于 NFC 的移动支付功能。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苹果用户早就听说它的名字了,有点遗憾。

令人高兴的是,2015 年 12 月 18 日,官方网站宣布中国银联和中国银联将于今天合作推出 Pay,这是一种简单、安全、私密的支付方式,为移动支付带来了新的面貌。Pay 发布后,银联卡持卡人将能够轻松地将银联卡添加到他们的 iPad 上,让日常消费更加方便和安全。而这种消费方式也在今年 2 月 18 日凌晨 5 点正式登陆中国。截至目前,Pay 已在美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四个国家投入使用。

Pay 是目前已知最早直接固化在手机硬件上的支付方式,其进入市场的优势在于,支持中国手机市场近 1/3 的用户群,但只有支持 Pay 功能的手机才能使用, 这极大地限制了 Pay 用户群。

那么 Pay 在中国的“表现”如何?今年 3 月 4 日,互联网数据机构发布的消息显示,Pay 在中国推出的前两天,共有 300 万张卡被绑定。这一数据与此前报道的“银联内部人士称,截至 2 月 18 日下午 5 点,苹果用户已通过 Pay 绑定超过 3800 万张银联银行卡”相去甚远,这表明 Pay 并不像传闻中那么受欢迎。

同时,Pay 想要真正进入甚至引领中国市场,面临的困难不半星,如何推动、如何适应中国市场、如何让更多用户接受 Pay 等问题亟需解决。此外,Pay 的早期推出并没有持续多久,三星也将在今年 3 月底在中国推出 Pay,更何况中国本土的手机供应商也已经开始推出类似的手机功能。因此,Pay 的前景不如预期,但由于自身优势,其未来的市场表现需要进一步评估。

NO.2 支付

总体评价:★★★☆

Pay 是韩国三星电子基于 NFC 和 MST 技术的移动支付、电子现金和会员卡管理服务,允许消费者使用三星手机进行支付。截至目前,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已开始投入使用,并于 2 月进入中国大陆试运行阶段。消息:Pay 预计将于 3 月底进入中国市场。

捷付睿通app_捷付睿通支付牌照_捷付睿通支付安全吗

与 Pay 最大的区别在于,Pay 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配备了三星从支付公司收购的磁性安全支付技术,虽然并不先进,但大多数现有的设备都可以直接支持这项技术进行支付。此外,Pay 服务还支持使用 NFC。Pay 的 NFC 技术使得 Pay 的支付仅限于支持闪付功能的 POS 机,而这种支持闪付功能的 POS 机仅占中国 POS 机总数的 35%。

根据三星日前发布的财报数据,Pay 部门去年共亏损 1680 万美元。面对巨额亏损,三星强调了成立 Pay 部门的战略意义,这表明了其进军移动支付市场的决心。好的技术是 Pay 与 Pay 抗衡的核心内容,虽然看起来 Pay 占据了一些优势,但能否如愿撬开中国大陆的移动支付市场,还是要看用户是否付费。

NO.3 支付

总体评价: ★★★

今年3月8日,华为宣布与中国银行深圳总部签署Pay合作协议,准备正式推出国内首个移动支付服务“Pay”,华为也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移动支付服务的手机厂商。

与之前小米推出 Pay 的传闻不同,华为已宣布进军移动支付市场,并已与中国银行合作。与国外的苹果和三星相比,华为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在于其地方性。我们也希望华为强大的研发能力不会让期待已久的用户失望,希望它能够尽快将Pay推向市场。

NO.4 小米 & 魅族

总体评价: ★★

今年2月23日,在小米最新旗舰机型小米5发布前夕,小米被曝收购了一家支付公司——捷夫瑞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夫瑞通”),小米将推出小米支付的消息也传开了。小米为小米支付的开发试水——小米钱包,目前仍处于完善期。

早在 MX4 Pro 发布会上,魅族就确认该智能手机配备了指纹识别功能,并打算进入移动支付市场。魅族新手机的移动支付开发功能被命名为 mPay,突出了“指纹识别 + NFC”的支付模式。据了解,魅族的 mPay 移动支付开发,其功能将运行在魅族的专有系统中,指纹识别率低于 分之一,达到金融行业的水平,足以保证用户的支付安全。

事实上,无论是魅族、小米还是华为,涉足移动支付发展行业都表明,移动支付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谁先开发支付应用,谁就可以先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遗憾的是,两人的研发成果还没有公布,华为已经抓住了机会。

薪酬时代即将到来,您是吗?

一方面,手机厂商之所以部署移动支付,是因为移动支付的习惯正在逐渐形成,整个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移动硬件厂商在用户规模、品牌竞争力、技术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具有涉足移动支付的基因。无论从哪里预示着支付革命的到来,可以想见,在未来,我们身边可能不止 Pay、Pay、Pay 还是 mPay,小米 Pay,还会有其他的 Pay,Pay 时代已经到来,面对这场变革,你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