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长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时间至 2 月 28 日,未缴费群众请抓紧

2024-09-11
来源:网络整理

陕西省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费集中缴纳已于去年12月底结束,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城乡居民在集中缴纳期间未能正常参保、缴费。为确保城乡居民尽可能参保、正常享受待遇,陕西省医疗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决定,将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期限从2022年1月11日至2月28日延长,原缴费渠道不变。在此缴费期内缴纳2022年个人医保费的城乡居民,待遇享受期从缴费日的次月开始计算。西安市医疗保障局提醒尚未办理医保缴费的群众,请在2月底前完成缴费,避免影响医保使用。

疫情防控期间,西安市医疗保障局提醒群众,办理医保缴费业务时,优先通过陕西税务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银联闪付、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渠道办理保险缴费业务。

在参保、缴纳保费的过程中,不少人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为此,记者就热点问题采访了西安市医保局的工作人员。

1、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时显示没有保险信息,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若显示无参保信息的情况,参保人需到拟参保地税务部门指定的服务窗口(参保地办税服务厅或社区)登记新的参保人信息、确认参保人个人信息等,并缴纳费用。

对于新加入的参保人员,只需要到税务部门办理一次参保信息采集及缴费,即可完成身份信息核实审批、投保地点确认、缴费成功。需要强调的是,参保人员在登记参保信息和缴纳保费时,必须确认个人身份信息和投保地点。

第二,从2022年开始,新生儿必须缴纳医疗保险费才能享受医保待遇。那么新生儿的具体政策是什么呢?

●新生儿付费政策主要强调两点:

(一)自2022年1月1日起,新生儿出生后90日内,监护人应当凭新生儿真实姓名及身份证明向新生儿户籍地或居住地税务部门缴纳出生当年的医疗保险费,受益期限为出生之日起至出生当年的12月31日。新生儿出生后90日内未缴纳出生当年医疗保险费的,可同其他特殊人员同年补缴,补缴完毕后,受益期限为缴费次月起至出生当年的12月31日。

(2)新生儿出生日期距当年12月31日不足90天的,如新生儿出生当年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则须在出生后90天内缴纳出生当年的医疗保险费,受益期为出生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如新生儿出生次年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则须在出生后90天内缴纳次年医疗保险费,受益期为次年1月1日至次年12月31日;如未在90天内缴纳相应年度的医疗保险费,则新生儿不能享受相应年度的医疗保险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都是针对2022年1月1日后出生的新生儿的参保及缴费政策,而2021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新生儿,仍执行旧政策,无需缴费;例如:2021年10月20日出生的婴儿,2021年无需缴费,但应在出生90天内缴纳2022年费用320元,并享受2022年全年居民医疗保险待遇。

3、新生婴儿出生当年未参加保险且缴纳保费,此后任何一年都可以参加保险吗?首次参加保险有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大病统筹微信怎么交_大病统筹手机怎么交_微信怎样交大病统筹

●新生儿若未参保且当年缴纳保费,可任意一年参保,只要在集中缴费期内缴纳保费,即可作为新参保人参保,并享受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医疗保险待遇。但新生儿作为自然人,时刻面临各种不确定的疾病风险,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用于防范和化解医疗费用风险。

医保的目的是互助,体现的是共享共建的社会责任和个人健康保障的责任,对于新生儿来说也是一样的。既然是自然人,就有参加保险的权利,同时也有参加社会互助的责任。健康的人帮助生病的人,每个人拿出一小部分钱,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基金池。万一哪天生病了,需要用钱,这就是基本的保障。所以西安市医疗保障局鼓励全民参加保险,也希望新生儿这个医疗费用风险比较高的群体参加保险。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稳定的保障。

4. 如果我停止缴费,是否会影响下一年度的保费?

● 城乡居民医保实行年缴原则,即当年缴费一次,按参保年限享受待遇,保底全年享受。这就是常说的一年保一年缴。因此,居民医保每年都是个人缴纳,政府每年也会给予补贴。

要明确城乡居民医保不存在欠缴问题,集中缴费期内缴费,待遇享受期为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集中缴费期内不缴费,次年不能享受待遇。某年不缴居民医保,第二年再次缴费不受影响。

此外,西安市医疗保障局提醒,只有履行参保、缴费义务,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未参加保险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均不能报销。

5、居民医保可以报销门诊费用吗?住院报销比例是多少?

●居民医保门诊报销一般分为三部分。

第一是门诊。因为现在是市级的,就是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规定。门诊一般没有免赔额,每年的支付限额基本在80元到200元之间;

第二,对于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每个统筹区都有自己的规定,具体规定和标准要看你在哪个统筹区。

三是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这是专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制定的特殊政策,这两类患者费用比普通门诊要高,而且不属于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参保人员的认定范围。这个认定比较方便,就是村、乡两级都可以认定,报销比例不低于50%。

门诊也是一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标准,具体包括免赔额、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先看你是在哪个地区,再看那个地区的具体标准。(西安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马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