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10号》,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顿。
央行公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为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下统称现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纸币、通知、声明、告示等形式拒绝接受现金,但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央行表示,近年来,人民币现金在流通使用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部分消费者在旅游景点、餐饮、零售等行业商户购物时被拒绝接受人民币现金,这不仅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律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图片来自网络
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接受采访的2万多家商户中,近四成表示过去一年内曾遭遇过“拒收现金”的情况;在接受采访的3万多名消费者中,也有超过三成表示过去一年内经历过“拒收现金”的情形。
对于如何构建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现金流通环境,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引导,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要炒作“无现金”概念。
“无现金日”盛大举行!
蚂蚁金服此前曾接受央行约谈
2017年,微信支付、支付宝相继推出“8.8无现金日”、“无现金周”等宣传口号,引发社会对“无现金”话题的广泛争议,随后双方均将此类宣传口号撤下。
而就在这些宣传口号被撤下之前,“战况”可以说相当激烈。
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曾明确表示,顾客到店结账只能使用盒马APP或支付宝APP扫码支付,不支持现金支付。随后,又出现类似“现金支付无优惠”的报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拒绝接受现金,以及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发起史无前例的无现金营销运动,无现金支付的争议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公共关系部负责人,通报了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并明确提出三点要求:
从“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删除“无现金”一词;
删除所有含有“无现金”字样的宣传标志;
公开告知参与商家不得拒绝接受人民币现金,必须尊重消费者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7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分行行长座谈会上曾明确提出“要加强宣传引导和规范社会上片面重视非现金支付的行为”。
此外,据证券时报报道,央行还向各分支机构下发通知称,近期部分地区在推广无现金支付方式或与蚂蚁金服合作打造无现金城市等活动中,部分宣传主题和做法干扰了人民币流通,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也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很大误解。央行要求各地区及时采取措施,依法纠正、引导不恰当的条款和做法。
图片来自网络
专家:确保人民币流通
是维护其法律地位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大力推行“无现金社会”,主张金融交易中不再使用纸币和硬币,而是以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取而代之。
专家表示,人民币现金是法定货币,体现国家信用,保证人民币现金的畅通流通是维护人民币法律地位的基本要求。
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非现金支付工具可以在自助服务、网上政务等场景使用。但在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城市过程中,各地要以保障全体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重点,营造全社会自觉维护人民币合法地位的良好氛围。
央行表示,将在综合治理基础上,重点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大中型商户,坚决查处不正当竞争、恶意或者歧视性排斥现金措施等行为。人民群众、消费者如发现拒绝现金或者采取歧视性排斥现金措施,可通过消费者维权、市政府热线、金融消费维权等多种渠道投诉举报。
发布会上,央行表示,我国目前已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并存的多元化支付工具体系。下一步,央行将结合支付场景和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非现金支付方式哪些是合规的,哪些是需要关注的。
也有网友表示,现阶段现金还是不可缺少的:
现在你出门还带现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