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粉丝律师抖音连麦普法,短视频平台布局泛知识内容赛道

2024-09-13
来源:网络整理

“联麦”普法,律师能走“直播网红”路线吗?

每天中午 12 点 30 分左右,是拥有数千万粉丝的“李书凡律师”在抖音上连线麦克风的时间,麦克风连接时长固定为 1 小时。在粉丝眼里,李书凡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受理案件的执业律师,另一个是直播的抖音专家。

在抖音上,很多律师都已经安顿下来。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专业认证的律师有 100 多人。其中,《律师世军》、《张律师》和《龙飞律师》都达到了100万抖音粉丝,获得了数千万个赞。记者注意到,短视频中的律师并不孤单,镜头外,有自律律所甚至 MCN 机构的加持。

如今,以泛娱乐内容起家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开始布局泛知识内容赛道。充当“中介”的 MCN 机构,除了孵化网红主播外,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律师这个具有专业知识创造能力的群体,以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对于有“曝光”需求的律师来说,他们也在寻找合适的方式与观众对话。

律师“揭露”引流方式多种多样

目前是“金三银四”的求职季,28岁的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子瑞(化名)正在找新工作。最近,他应聘了国内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诉讼组的律师职位,然而,当他接到律师事务所的电话时,对方问他:“你对直播律师感兴趣吗?”

赵子睿还是第一次听说,行业里有这样的职位。带着好奇的心情,赵子睿继续了解和了解到,这家律所主要想招聘形象好、口才好的直播律师,而直播律师背后还有一个团队,就像内容制作的产业链——先收集市场需求,再确定主题,根据主题解读法律, 写好内容剧本,最后利用直播律师出场,科法。

“整体听,给我的感觉是 MCN 机构正在孵化网红。”赵子睿直言,相比之下,在他目前工作的律所里,律师团队的“曝光”方式稍微传统一些。例如,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听讲座、接受媒体采访、分析法律案例等,以扩大品牌影响力,积累案例来源。

记者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律师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方式也趋向于流量导向,主要有几类:律师在各大平台开设和运营个人账号、律所招聘直播律师、律所自行设立MCN机构、MCN机构找律师洽谈合作。

不同的型号有不同的具体操作方法。几家MCN机构已经与杭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李萌(化名)接洽,商讨与她的合作。具体的合作模式是律师主要负责内容创作,MCN代理负责账号运营和流量支持,账号所有权归机构所有,内容带来的商业收入分成55%。

“MCN 机构经常上门,但律师事务所设立 MCN 机构的现象在业内并不常见。”北京国柱律师事务所的董事兼创始合伙人刘静怡没有联系其他 MCN 机构,因为她的律师事务所自行设立了一家名为 北京搜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 MCN 机构,并将业务授权给一家内部的 MCN 机构。

经企业调查,北京搜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经营范围包括法律咨询(律师执业活动除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互联网文化活动、演出经纪等。

“我们希望用'互联网+法律'的方式,更好地提供法律服务。”刘静仪告诉记者,在直播内容输出之前,内容文本会由MCN公司的法务专业合伙人起草,然后由律师进行核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我们律所律师的主要工作还是以法律服务为主,比如代理案件、调查取证、出庭等日常工作,直播只是在空闲时间自愿做的事情。”

每个 VPN 都获得了他们需要的律师、平台和 MCN 机构

在刘静仪的律师事务所里,短视频平台很受年轻律师的欢迎,他们喜欢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引流。

“虽然有时候粉丝的转化率不高,但附加值可以用口碑、人气、影响力、话语力等来量化。”刘静仪直言,年轻律师在个人影响力和人脉积累方面,不如资深律师。律师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的高低与案件数量直接相关。

供不应求的不仅仅是律师,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监管机构加强对短视频平台内容的监管,领先的短视频平台开始向泛知识内容赛道倾斜。

抖音连麦能看到对方吗_连麦刷抖音对方会听得到_连麦刷抖音对方能听见怎么办

2021 年 10 月,抖音发布《2021 年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呈现了 2020 年 8 月 31 日~2021 年 8 月 31 日期间在抖音上拥有超过 名粉丝的创作者及其发布的视频的数据报告。

报告显示,泛知识内容快速增长,抖音成为知识普及平台。统计期内,抖音泛知识直播100万次,平均每5次播放中就有1次是泛知识内容。抖音泛知识内容的浏览量同比增长 74%。在泛知识内容类目排名前三的播出中,包括法律知识在内的人文艺术排名第二。不同地区的用户对泛知识内容的偏好不同,广东人更喜欢阅读合法内容。

记者了解到,抖音还定期策划了《追热剧学法》、《民法典解读》、《我在抖音帮忙修行》等主题线上活动,为法制赛道的创作者构建更适合的内容生态。

对此,抖音曾表示,“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泛知识内容体系的建设,积极支持和服务各领域的知识创造者,努力推动公共知识的包容性,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平等地获得知识。”

在需求和趋势的协同作用下,其中的 MCN 机构看到了新的商机。

“在平台上做法制内容的主播相对较少,同时律师有专业的背书,所以很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曾在MCN机构工作的小龙(化名)告诉记者,律师的加入是为了给机构多了一名领域专家。此外,除了内容创作,双方还可以合作进行法律咨询,“比如代理公司和网红签合同,找有合作关系的律师来查,感觉更靠谱。”

几位接受采访的律师表示,他们听说过涉及 MCN 机构的合同。其中,包括与医生、娱乐明星、网红主播的合作等等。

如何平衡商业化与行为准则

在 MCN 机构的运作下,一些律师已经尝到了快速引流和变现的甜头。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律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摆在律师面前的限制更多。一不小心,甚至会引发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在与几家MCN经纪公司沟通后,经过几番思考,李萌最终选择放弃与MCN经纪公司的合作。

第一个障碍是职业统计限制。“律师隶属于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受律师协会控制,律师不能越过律师事务所与外部 MCN 机构签订合同并私下收费。”李猛告诉记者,他平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自由创作。在抖音平台上摸索了一年之后,李梦抖音账号的最新消息在去年 7 月 20 日停止了。

MCN 代理机构建议,账号的所有权应在机构名下,要发布的内容由机构决定。为了吸引流量,该账号会接受商业合作,比如邀请网红做店铺参观视频。“当然,机构更喜欢以律师的身份参观商店,这将有助于建立 IP。”

对此,李猛直言:“我实在接受不了。她的初衷只是利用短视频平台作为宣传工具,主要是为了输出合法的内容,她非常担心发布不合法的内容会对她的职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个障碍来自职业定位。学了7年法学,本科、硕士的赵子睿,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一旦你花更多的时间在直播上,这对初级律师的整体发展没有多大帮助。”

显然,律所层面也考虑到了这类问题,当时给赵子瑞的回复是,“直播律师出庭率高,建立好感度后,一些客户可能会委托律师代理案件,逐步积累案源。

但赵先生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声明打上了问号。他认为,直播团队是为了给整个律所引流、积累案源,所以时间难免会被律所内的直播业务安排填满,可能没有时间和能力去办案。

“从长远来看,其实每个律师都有一个独立的梦想。”赵子睿口中的独立,指的是律师独立办案;第二是指薪酬的独立性,不再依靠薪资制赚取代理费。但是,为了实现独立性,律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考虑到职业定位的不一致,赵子睿在这个阶段拒绝成为全职直播律师。

至于如何平衡商业化与专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几位受访律师看来,目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