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发展重点是推进国内使用,人民币国际化是自然进程

2024-09-13
来源:网络整理

2021 年 4 月 19 日

字数:3491,阅读时间:约6分钟

导语:周小川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出发点是完善零售体系,提高零售体系的效率是开展其他一切业务的基础。”

作者 | 第一财经日报 张元科

新冠疫情加速了经济数字化,非接触式交易和支付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常态。疫情之下,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研究进一步加紧。中国数字货币发展到什么阶段?数字货币将如何改变支付?对金融体系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新任副行长李波表示,当前数字人民币的发展重点是推动其在中国的使用。“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的目标不是取代美元或其他货币,而是让市场做出选择,进一步便利国际贸易和投资。”

“我们并不急于寻找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非常稳固的国内数字人民币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同时,中国必须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建立长期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李波说。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无论是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需要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服务于实体经济。

多国推行央行数字货币

早在2014年,央行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等问题。2019年8月,央行明确提出“加快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是2019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

“我们的体系是一个相当开放的体系。”李波表示,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体系设计,就像实体货币一样,双层体系兼容货币和银行体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脱敏风险。同时,人民币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可控匿名,小额交易匿名化、大额交易可追溯化,这样的设计也是数字人民币比较理想的特点。此外,数字人民币正在尝试一种混合体系,将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体系、类银行账户体系联动起来,在不同的技术方案下实现不同程度的耦合。

李波认为,目前试点非常成功,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未来中国将继续做好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构建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生态,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监管制度。

李波表示,目前人民银行正在考虑通过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比如在更多场景、更多城市开展试点。比如在即将启动的北京冬奥会试点场景中,数字人民币不仅将对国内用户开放,还将向国际用户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会不会取代美元?数字货币的推出对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对此,周小川表示,最初的想法是为民众提供更便捷、更有效、更低成本的支付系统,而这个转变是从零售系统开始的。“中国有14亿人的非常大的零售市场,一开始央行并没有想过要不要建批发系统,要不要把人民币国际化,而是从零售系统开始。”他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出发点是做好​​零售系统,提高零售系统的效率是开展其他一切业务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批发系统、跨境支付业务才有可能。

不过周小川也认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各国央行主权货币的问题。很多国家对本国货币外币化、美国化有警惕,有反洗钱、反恐的要求,希望货币政策更加独立。因此,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在未来逐步解决。

有人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源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兴起。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奥古斯丁·卡斯滕斯在论坛上直言,无论是数字形式,还是纸币形式,零售央行数字货币都是人们真正需要的,银行必须对这种需求做出回应。

他进一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非常复杂,首先要安全高效,同时要被社会广泛使用,“目前很多央行的基础设施无法兼顾那么多零售用户,所以还是要依赖商业和第三方支付提供商。”

热门跨境支付方式优劣解析_跨境支付工具比较_跨境支付工具比较好的公司

跨境数字支付与合作

目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多家央行开始尝试突破数字货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近半数央行同时布局一般性央行数字货币和批发性央行数字货币。

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披露,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称“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启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将进一步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为更多亚洲等地区央行共同研究如何增强金融基础设施跨境支付能力、利用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跨境交易本外币24小时结算营造良好环境。

按照计划,该项目联合发起方之一的泰国央行将在2021年至2022年测试零售数字货币(CBDC)。早在2018年,泰国国内银行间数字货币业务就开始内测,2019年开始测试跨境银行间数字货币交易。

泰国央行助理行长瓦奇拉·阿罗姆迪在论坛上表示,跨境支付对于泰国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尤为重要。零售数字货币的设计主要考虑三个问题,即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金融稳定性、数字货币对金融业的影响。因此,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

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CEO邱寒观察到,在新冠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直接使用数字支付来处理现金流。“使用数字支付的商家的增速是不使用数字支付的商家的4倍。在本地化运营中,使用数字支付的商家的增速也达到了3倍。总体来说,使用数字支付确实帮助了他们的业务增长。”

当被问及进入中国后,是否会与阿里、腾讯等国内支付机构直接竞争时,邱寒认为,不会与本土公司直接竞争。未来主要会以跨境业务为主,其价值在海外。“我们需要做的是搭建桥梁,不但不会与本土公司竞争,相反,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可以挖掘,我们现在正在与一些本土支付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央行数字货币互操作性的挑战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首席执行官哈维尔·佩雷斯·塔索表示,只有为央行数字货币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才值得讨论其是否有效,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打通各国内部架构,实现跨境系统的兼容。

不过他也提到,跨境支付涉及不同国家不同的金融政策,导致跨境支付效率低下。“我们的目标是让不同的技术、规则和标准相互协调,加强国内外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在这方面,银行在前端发挥着重要作用。”贾维尔表示,目前他正与同行合作,推动数字货币进程,提高跨境支付的低成本、有效性和透明度。

周小川认为,未来全球货币可能会一体化,但现在还做不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宏观调控,有自己的货币主权,汇率制度也不同,有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外汇管制,不是那么容易取消的。”在周小川看来,如果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各国也会以自己的货币为基础,所以使用过程中还是会有汇率、规则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货币的跨境使用,必须考虑互联互通的复杂性,尊重各国央行的货币主权。

鉴于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在本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奥古斯丁认为,可以建设一套兼容的央行数字货币网络,并尝试不同的方法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兼容,实现互操作性。

奥古斯丁提出了几种模式,一是让不同的央行数字货币相互兼容,建立一个可互操作的系统。二是建立一些互联互通的环节,形成一个更加闭环的系统。不同的央行数字货币之间有接口建立联系,这种联系是无缝衔接的,紧密相连的。“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可以把不同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都纳入进来,放到同一个可互操作的框架里,这是最雄心勃勃的想法,也是最难实现的。”

数字货币与CBDC可以共存吗?

在私人加密数字货币不断发展的同时,具备法定货币功能的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是否会打破市场平衡?两者能否共存?

对此,瓦奇拉·阿罗姆迪认为,货币必须具备交换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储存等多种功能,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不具备价值尺度。“比特币是一种可投资资产,而不是具有价值储存功能的货币。稳定币的价值尺度虽然更稳定,但也存在信任问题。”

李波还表示,比特币和稳定币都属于加密资产,加密资产是一种投资选择(另类投资),本身并不是货币,加密资产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投资工具,中国也在研究这种投资方式的监管规则,防范投资此类资产可能带来的风险。

所谓稳定币,是指以一定目标维持稳定兑换比率的加密货币,具有相对稳定,且具备资产支撑的特性,最大程度降低与加密市场相关的价格波动。目前稳定币主要有三种类型:法币支撑、加密货币支撑、无抵押(算法稳定币)。

“如果我们希望加密资产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那么对稳定币的监管必须比比特币更加严格。未来任何稳定币想要得到广泛的应用,都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李波进一步表示。

周小川也指出,人们对数字资产对实体经济到底有什么好处仍持谨慎态度。他强调,2008年金融危机的几个现象就是金融衍生品脱离了实体经济,变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纯粹的投机交易。“目前我们不会对数字资产衍生品下结论,但必须谨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