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逾期货款和逾期款项的划分标准及逾期款项的形成过程、账龄、可收回性详细说明

2024-09-14
来源:网络整理

(三)详细说明非逾期账户与逾期账户的区分标准、逾期账户的形成过程、账龄、可收回性等情况。

1.未逾期付款和逾期付款的划分标准

公司对未逾期及逾期账款的划分标准为:逾期或未逾期账款按客户约定的付款条件划分。逾期账款是指已约定信用期,但信用期过后客户仍未付款的应收账款。对于附有保修条件的合同,公司将相应余额作为应收保修款在合同资产中披露。未逾期账款是指已约定信用期,但尚未到达结算期限的应收账款。

2、逾期款项的形成过程、账龄及可回收性

报告期内,公司逾期应收账款主要因客户付款审批流程较长或临时资金周转安排、财务状况恶化等原因,未按照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或付款节点支付货款。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逾期账款自然账龄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账龄超过3年的逾期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8.98%、13.07%、8.68%、11.47%,2021年占比较2020年有所上升,2022年公司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占比有所下降,账龄结构有所优化,2023年6月末占比较2022年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应收账款的催收一般在年底进行。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期逾期应收账款期后回款率分别为89.58%、81.63%、67.19%、49.36%。2020年、2021年逾期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情况良好,2022年、2023年6月因公司部分客户内部付款周期较长,期后回款率较低。另外,公司对因客户财务状况恶化而逾期的款项已单独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对因非客户财务状况恶化而逾期的款项则按照信用风险特征组合制定的相应坏账准备比例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综上所述,逾期应收账款回收能力较好。

招股说明书“第三节 风险因素”、“二、财务风险”中作出如下披露:

(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回收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0,145.17万元、11,121.01万元、10,884.55万元、9,624.91万元,合同资产账面余额分别为749.74万元、418.52万元、585.26万元、842.22万元。随着发行人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可能增加。若未来下游客户受行业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新、宏观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其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不能按时收回或无法收回,则发生坏账的风险增大,对发行人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说明采用逾期账龄法而非自然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因,报告期内延长信用期限的客户数量、其收入情况,整体信用政策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按照自然账龄法及可比公司坏账准备比例模拟计算报告期各期应收账款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以及对各期财务数据的影响。

1、采用逾期账龄法而非自然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因

公司自2020年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新金融工具准则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一般应在金融工具逾期前确认该工具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在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时,如果企业无需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就能获得合理、有根据的前瞻性信息,则不应仅依赖逾期信息判断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如果企业必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才能获得逾期信息以外的合理、有根据的个别或汇总前瞻性信息,则可以使用逾期信息判断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按规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应收账款,账龄越长,即客户拖欠付款的时间越长,相应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概率就越大。自然账龄法是基于公司在收入确认时已取得向客户收取款项的权利,根据账龄计提坏账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回相应客户款项的风险相应增加。

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主要是因为信用期间内客户应收账款的性质及信用状况一般不随账龄的变化而变化,且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之前账龄不属于应收账款的风险特征。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之后,随着应收账款逾期账龄的增加,相应的客户信用风险逐渐增大。因此,公司在合同约定的信用期到期后计算逾期账龄,并基于此风险特征计提坏账准备,可以有效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风险特征。

因此,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替代自然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能够有效反映公司坏账损失风险,具有合理性。

2. 报告期内获授信期延长的客户数目、其收入情况,以及整体信贷政策是否有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对于无需安装调试的配件一般采用预付款或月结两种方式。对于专用设备及生产线,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根据合同约定,专用设备及生产线验收合格后,客户需支付10%-20%的余款,余款通常在合同保修期结束后支付。公司的电机绕组专用设备及生产线通常在合同中约定保修期,一般为1年以内。对于信用期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公司未将其作为长期应收款处理。主要原因包括:

(1)公司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均采用市场价格作为确定销售合同金额的基础,不存在合同或协议价格失公允的情况;

(2)公司在销售合同中约定的付款节点符合公司产品业务特点,而非采用延期收款的方式;

(3)公司应收账款为竣工验收后支付的尾款,占合同总金额的比例较低,通常为10%,尾款支付的时间对销售价格不产生重大影响;

(4)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约定最终付款期限(信用期)超过360天,且仅少数为信用等级较高或项目复杂程度较高或合同金额较大的客户,此举符合业务逻辑和产品特性,并非旨在为客户提供融资利益。

报告期内,公司信用期限未延长,整体信用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

3、按自然账龄法及可比公司坏账准备比例模拟计算报告期各期应收账款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报告期内,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而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采用自然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经计算,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按自然账龄计提比例平均值计算的坏账准备;同时也高于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前按计提政策计算的坏账准备,反映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较为谨慎,公司不通过调整坏账准备政策来调整2022年度利润。各期计算如下:

(1)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前坏账准备的计提、信用期在 1 年以上和 1 年以下的应收账款、营业收入

①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前坏账准备的计提

发行人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前,应收账款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如下:

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前公司按自然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报告期内,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后按逾期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按照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前的拨备率计算的坏账准备率差异如下:

由上表可知,按组合方式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比例较高,且按组合方式计提坏账准备的逾期账龄法更为审慎。

划分为组合并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前的计提比例计算,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如下:

支付尾款是什么意思_淘宝怎么支付尾款_尾款支付

如上表所示,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前的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计算得出的2022年度利润总额较高,且公司并不存在通过坏账准备政策调整2022年度利润的情况。

②报告期内,信用期超过1年及少于1年的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情况如下:

信用期间内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为公司销售专用设备、生产线等产品收到的尾款。公司产品验收合格后尾款的支付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极少数超过1年。报告期内,信用期间在1年以内和1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及营业收入情况如下:

(2)发行人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拨备比例对比

①同行业可比公司坏账准备

A、发行人同行业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采用自然账龄组合,具体情况如下:

B.除单独计提的应收账款外,按合并方式计提的应收账款按照账龄分为下​​列项目:

同行业可比公司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比较如下:

a.田中精机的坏账准备比例计算如下:

b.汉川智能的坏账准备比例计算如下:

如上表所示,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按同行业可比公司自然账龄法计提,除田中精机外,公司按合并口径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比例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按自然账龄法估计的数额。

如上表所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按同行业可比公司自然账龄法计算,2022年度利润总额高于发行人财务报表,公司不通过坏账准备调整2022年度利润总额。

(3)发行人逾期账龄与自然账龄对比

①同行业可比公司坏账准备

发行人的同业可比公司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采用自然账龄组合,具体如下:

②计算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发行人的模拟计算比例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确定,在确定的模拟计算比例基础上,报告期内公司按自然账龄法模拟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与公司按逾期账龄组合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对比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高于按自然账龄法计算的坏账准备比例,公司在使用逾期账龄法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较为谨慎,报告期内,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采用自然账龄法计算的平均计提比例,各期坏账准备分别比模拟计提的坏账准备高出87.77万元、133.67万元、212.68万元和77.97万元。

综上所述,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高于自然账龄法下按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拨备率计算的坏账准备,也高于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前公司坏账准备政策计算的坏账准备,反映出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较为审慎,能够有效反映坏账损失风险。报告期内,公司采用逾期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的信用政策,总体稳定,未发生重大变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