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概述
1. 体验环境
2. 产品介绍
3.产品定位
4.用户需求分析
5.市场形势分析
根据淘宝二手平台用户的调查数据显示,98%以上的人都有闲置物品。二手交易平台百行网的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二手市场信息量增长达200%。不难看出,二手交易市场已经到来。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闲鱼自2014年正式运营以来,累计用户数达1亿,入驻鱼塘12万个,累计交易物品1.7亿件,包括玩具1505万件、手机1573万部、包包518万个、家具128万件、电器660万件、衣服2562万件。从去年年初到现在,闲鱼的交易量增长了15.6倍,卖家和买家的比例是1.05/1,既是买家,也是卖家。
2. 产品分析
1.产品结构图
2. 产品流程图
3.功能体验分析
3.1【产品发布】
商品发布是卖家最核心的功能,首页底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黄色发布按钮。卖商品最重要的是要有商品图片,发布的时候先选择照片和相册就非常方便了。同时由于闲鱼和淘宝一样,用户的淘宝订单可以一键转卖,发布流程进一步简化。最近闲鱼在运营环节不断推出新玩法,比如上线技能服务和租借服务,都挺不错的。
在发布过程中,用户需要提供产品标题、产品描述、产品图片或视频、发布价格、产品类别、选择鱼塘即可完成发布。
图片发布很流畅,标题里的扫描功能多余(这里扫描有些商品的二维码不能自动填写商品名称)。
标价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标价,二是参与拍卖,三是一些不出价的玩法,比如求买、求赞等。二手市场买入需求还是比较高的,在这里买入隐藏的比较深,不容易被用户发现,可能需要用户自己搜索无结果的商品,被提示进入买入页面后,才能学到直接发布买入信息的功能(后面会提到)。
产品描述完成后,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描述自动匹配产品类别,同时用户也可以手动修改。产品的主要分类模型来源于淘宝的分类方法,对用户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同时分类基本都是按照产品发布频率来设计的。
3.2【商品浏览】
用户可以通过交流、搜索、分类直接进入商品过滤界面,过滤地区、商品类别、排序、过滤价格等。
当用户搜索某个商品没有得到结果的时候,页面会提示他发布购买信息,点击后直接发布购买信息页面。
3.3【商品交易】
进入商品页面后,商品详情页主要元素包括:鱼塘面积、卖家简介、价格、商品描述、商品图片或视频、浏览量、点赞、留言等。
商品详情页第一栏是发布商品的鱼塘信息和距离,这样让人产生误解,不知道是商品的发布距离还是鱼塘本身的距离,而且商品详情第一栏被鱼塘信息占据,感觉有点大材小用,好好的位置用来放烂东西,可能是为了宣传仙鱼鱼塘社区吧。
一个细节是,当你截取商品详情页的屏幕截图时,APP会自动推送提示询问是否分享给好友(见上图),非常贴心。
闲鱼交易流程的一个特别之处是没有直接的购买按钮,点击“我想要”之后会进入IM界面,进入这个界面才可以进行购买。在二手交易中,产品的非标准化导致需要在交易过程中设置类似卖家与买家强制沟通的模式。在产品设计上,一方面二手交易前的买卖双方沟通是极高频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导买家谨慎购买,在购买前与卖家沟通。另外IM界面对用户来说比较熟悉,学习成本较低。
由于淘宝在电商领域的成功,闲鱼APP在交易流程上的产品逻辑和产品设计也非常完善。另外,最近刚刚推广的菜鸟快购接入闲鱼后,交易流程也变得更加顺畅,在线下订购快递时,无需填写快递单内容和快递单号,就能直接接入菜鸟快购,非常便捷。当然,如果你订购顺丰之类的快递,还是要自己添加订单。再加上支付宝平台自带保障交易,让闲鱼的交易体验近乎完美。
3.4【鱼塘】
鱼塘是将闲鱼发展成闲置物品交易社区的手段,目前闲鱼应该是二手活跃度最高的社区,但鱼塘整体还是比较混乱。
简单总结一下,闲鱼在电商方面的产品力是市场无法比拟的,未来在鱼塘社区的发展还有待考验。
3.竞争产品分析
1. 宏观层面
二手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局限于实体商品、虚拟商品、技能交换等等。随着中国消费升级的发展,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的不断提升,参与共享经济的人数越来越多,二手市场会很快进入一个发展期。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产品,比如转转、猎趣、久爱、空空狐,甚至一些商场本身也会加入一些二手社区,比如苏宁APP,二手车交易产品也可以纳入其中,虽然它的运营模式和一般的商品交易会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那些垄断了大量固定资产渠道或资源的大型电商平台、信息平台、供应商都有机会进入二手行业。
2. 闲鱼 vs 转转
闲鱼和转转是推广力度最大,流量最高的两个APP,虽然两个平台基本都是全品类的二手商品,但是产品和运营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我简单说一下。
【交通入口】
【社区与朋友】
【支付安全/信用交易】
【后勤】
【平台精选频道】
四、运营分析
1. 运营策略
2. 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