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除夕 6.88 亿用户通过微信红包传递新年祝福,今年会更多

2024-09-17
来源:网络整理

有人的地方就有世界;有群的地方就有红包。

后天就是除夕了,红包轰炸又来啦。

2018年除夕,共有6.88亿用户通过微信红包送出新年祝福,今年将会更多。

发红包本该是件好事,可杜少的高中同学群却因为这件事在去年解散了。

我是一个习惯真诚的人,不太注重维持表面的关系,毕业后一直和几个很好的同学保持联系,从QQ群到现在的微信群。

如果有一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同学突然加了我微信,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讶,而是警惕,以为他或她要结婚了、要生孩子了、要买房子了,要通知我。

原来他只是拉我进了一个高中同学群。

和所有学生团体一样,一开始很热闹,发言的人很多,但最后人数就少了,虽然我发言越来越少,但我也积极地暗中观察。

红包改变了气氛。

开始还好,一般都是发5-10块钱的红包,每个人能分到几分钱,大家玩得挺开心的。

后来,进群的同学越来越多,还有几个有钱的同学也进群,每人发了几百块钱的红包。

大家越争,就越高兴,也越享受奉承别人的乐趣。

自然就有人提议,抢到红包最多的学生就去发红包,群里的人就逼着他发红包,发少了就会被人说小气。

多少真话都是以玩笑的形式说出来的。

渐渐地,大家都不说话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钱。

大家纷纷退群,最后群主解散了班级群。

一群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毕业多年之后,原本就很薄弱,但是红包却让我们的关系直接转化为了牢固。

因为已经存在实质性的利益交换,所以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哪怕只是几分钱。

红包被赋予了许多含义:炫耀、调侃、勾搭、慈善、娱乐……

十元红包远比十元钱刺激。

班级群还能保持活跃,靠的是少数活跃分子,但红包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活跃度,红包的大小、发红包的频率,无形中和他们的活跃度成正比。

但不成比例是高概率事件。

如今,外界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还是看他的金钱和地位,在社交网络上亦是如此。

现在我很少集体抢红包了,更喜欢一对一地给亲朋好友发红包。

今年春节期间,微信还推出了表情红包。

微信升级到最新版本后,一对一发红包时,可以选择随红包一起添加表情。

PS:今年你收了多少红包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