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与第三方支付工具:指纹识别让支付更便捷

2024-09-17
来源:网络整理

银行业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让支付变得更加便捷。从现金到银行卡,再到数字信息,消费者手中的凭证越来越小。那么,当这个物理凭证被无限缩小后,它能否消失呢?上海点百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品牌“点百趣”)正在通过指纹识别让支付变得更加便捷。

联想似乎对第三方支付情有独钟,在收购北京拉卡拉(见我们2月份报告《支付在路上》)后,2010年联想又联合中金公司和鼎晖投资投资了上海利百趣的“指尖支付”,这是一款主打指纹支付的产品,消费者通过指纹识别即可完成整个支付流程。

消费者只需在银行或相应的智付通柜台采集指纹,绑定相应的借记卡或信用卡,开通服务,支付时在类似银联POS机的智付通终端上按指纹即可。终端设备将用户的指纹数据传输到系统,找到对应的支付账户,消费金额就会自动从客户的银行账户划转到商户账户,整个支付过程仅需5秒。

智付通创始人陈晓峰年仅35岁,曾是天使投资人,智付通定位为“短距离支付”,与现金交易、POS卡支付方式直接竞争。

相比现金、POS卡支付,智付通支付的体验优势非常明显,速度更快,消费者可以省去自带现金或银行卡的麻烦,更不用面对收到假币、丢失零钱、忘记密码等诸多尴尬的情况。

但消费者难免对其安全性心存疑虑。指纹识别属于生物识别技术,利百趣的前身是另一位创始人刘军开办的指纹识别工作室,专门从事保险箱、指纹考勤考核、军用安防装备的研发和销售。无论是保险箱还是军用装备,这都是一个利润丰厚但潜力有限的商业模式。为了扩大公司规模,陈晓峰和刘军决定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支付领域。

传统指纹识别技术下,当用户在终端上按压时,系统会自动调取并比对之前已经采集保存的指纹信息图像,并据此做出判断。如果不小心划伤了留存图像的手指,往往很难通过系统验证。智付通的系统记录会将手指真皮层上的特征点动态转换成192字节的字符串,每次使用时,由于按压角度、力度不同,动态转换后的字符串都是不一样的,最终通过数据的逻辑关系来决定是否是同一根手指按压。这就好比一个192位的动态密码,哪怕手指上有轻微的伤痕,也能根据逻辑关系判断是否是同一个人。

第三方指纹支付_第三方系统指纹支付_指纹三方支付系统怎么设置

任何支付在解决了技术难题之后,总是需要一定规模的支撑,智付通也不例外。它的模式若想成功,除了获得各大银行的合作、开放接口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相互因果的终端和用户的规模和数量基础。

陈晓峰介绍,目前智付通仅在上海运营,拥有1万台终端、100万用户。创业团队认为,这种新的支付方式还充满不确定性,只有完善的“主板试点”才能快速复制。因此,智付通必须加快试点频率,只有在上海完善整个支付流程和推广标准后,指纹支付才能作为成功案例,从长三角逐步推广到珠三角乃至全国。

如何让指纹支付普及,并让终端和用户都达到一定的规模,是智付通的当务之急。要知道,相对于上海8万台POS机和1900万人口,智付通在上海不算成功,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推广过程。

陈晓峰把消费者对于支付方式的选择比喻为道路选择的问题,当消费者习惯了现金、POS卡支付后,如何去适应这种新的支付方式?

从去年开始流行的团购,给了这个创业团队很大启发。智付通通过团购的方式采购多家商户的商品,获得相对较低的折扣,然后用低价吸引消费者使用智付通支付。例如,智付通或其代理商以100万元采购一茶一座餐厅的消费金额,获得4折优惠价格,并在一茶一座餐厅免费安装智付通终端。消费者只要开通指纹支付,通过智付通在一茶一座支付消费时,即可享受4折优惠。

通过团购推广指纹支付,可谓一举三得,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好处不言而喻;对于商家而言,智付通或其代理商可以缩短商家资金回笼周期,以较低的团购价格为商家带来更多消费者;代理商则可以赚取团购折扣的差价。

纸上谈兵还远远不够,商业模式在理论上可行并不代表真正成功,指纹识别能否真正成为消费者的常态支付方式或者其中之一,还是未知数。明确了商业模式之后,智付通的创业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