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发视频只能即拍即发,时间只有八秒。如今微信版本更新后,可以从手机相册中发布视频,时间延长到十秒。
有朋友会说,你们真落后,微信商家早就意识到了。其实很多产品的创新理念都是从外挂中学习来的。比如当时风靡一时的珊瑚版QQ,正版QQ不也从中学习了很多创新吗?短视频也是一样,我们的民间高手有想法,脚踏实地,知道网民的痛点,敢于快速执行。相反,大公司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论证和测试,才能上手。“山寨者”其实是为“正版产品”做市场调研、民意调查的。(当然,山寨者在法律上是错误的)
我认为新版短视频功能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本地”。以前在微信视频时,动作更接近“直播”,不能加特效、滤镜,还要控制手抖等突发情况。“本地”意味着更多可能,更多创意,可以剪辑合成,可以用各类优秀的拍摄软件,甚至还能用上内置的延时、慢动作功能,视频的品质和可看性大大提升。因此,拥有庞大用户量的微信,或将让“相机概念股”集体爆发,迎来第二春。
套用小学作文里的那句老话:微信这一举动,为“视频时代”的到来吹响了最响亮的号角。怎么说呢?微信朋友圈虽然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但却是一个潮流风向标。以前大家都在转发文章、图片、,但未来,十秒的精彩视频才是最受欢迎的。它不再像以前一样以链接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更直观、一步到位的播放方式呈现,而且可以一键保存到系统相册,再发送到朋友圈,形成沟通接力。
那么谁将成为这次更新的最大赢家?
首先,无疑是你们,广大网友。如果你们认同朋友圈是用来“炫耀”的,那么“炫耀”你们的水平就是我们唯一的追求。8秒短视频其实是一个低门槛的任务,它唯一的价值就是“便捷”,牺牲的是创意和清晰度,审美让位于便捷,大家都在低水平的赛道上竞争。而10秒+本地无疑提升了门槛。以后你发没有经过深度处理的短视频到朋友圈,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审美的人。以后你去马尔代夫旅游,不会拍傻乎乎的海滩视频,你会构思场景,会思考剪辑,会拍一大堆片段,回到酒店花十分钟,用最简单的剪辑软件,挑选、拼装、处理出最精髓的十秒作品。这时候,你就不一样了。你不是戴着太阳帽、举着小红旗的游客。你是生活专家。天哪。
其次,受益者是头部视频内容生产者。怎么说呢?过去,秒拍等平台是短视频创作者最活跃的平台,朋友圈就像是一座孤岛,你在一边,朋友圈在另一边,焦灼不已。而现在,你有机会成为朋友圈热议的对象。理论上,你的作品可以在8亿微信用户的朋友圈里轻松传播。坦白说,一次就够了。更好的流量池,更高的曝光量,意味着军备竞赛已经开始,只有更有创意的视频,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入口已经打开,你要关注吗?
今年夏天,我无意中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觉得很有意思,想发给微信的朋友们看,但一直苦恼于微信的功能限制,没办法,就一直静静地躺在我的相册里。今天新功能上线,我发布了,五千个微信好友中,有五百个点赞。这是我以前尝试摆拍发照片时,从来没有得到的反馈,你们也可以感受一下:
有人说,你们是在帮天猫做广告吗?还是在帮京东抹黑天猫?你们在双十二发帖,是在暗示天猫要倒闭吗?其实不是,我只是觉得好玩,视频里的意外都是无法预料的。
这些评论虽然无聊又伤人,却透露出10秒曝光也可以有商业价值,所以意见领袖们,你们或许又多了一个“创收点”。
怎么解释呢?就拿科技圈、互联网圈来说,以前KOL老师会拿红包转发软文、发发布会图片,其实是公司埋没了你的价值。未来老师能不能拿个金立手机,拍个视频,说一句:“金立手机,做事安全第一”,收他七万、一万元?企业能不能用10秒短视频的形式,把自己的产品、项目诉求呈现出来?因为这是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我大胆猜测,公司的CEO包装、新产品特性的曝光等等,都会通过10秒短视频来完成。也许今年过年的时候,你就会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雷军、周鸿祎的拜年视频。
总之,每一款新产品功能的高度和宽度,永远由能从中赚钱的人决定。不管你是想更好地炫耀自己,还是想让生活更有创意,抑或以此为业,你都要抓住微信的10秒短视频。总之,你赢了。当然,东北的朋友和微商们……这还用多说吗?
最后推荐几个好用的拍摄工具:、vue(电影纹理)、、、quik、。另外大家也可以留言补充自己用得好的工具,附上自己的感受。
您还可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