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新龙门客栈破圈,茅威涛:我很庆幸我没有放弃

2024-09-22
来源:网络整理

今年是毛伟涛从艺45周年,这些年,她担负过责任,受过委屈,有过辉煌,也遭受过误解。有人曾问她:你觉得值得吗?

看到现在的《新龙门客栈》,她觉得一切都值得,“不管多苦多累,不管多委屈多难,不管多被人误解,都值得”。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过去,她会说:

我很高兴我没有放弃。

文|鸽子

01

打破循环

去年,一部越剧《新龙门客栈》闯出圈子,观众以年轻人为主。

那是去年8月,《新龙门客栈》在抖音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900万,陈丽君、李云晓等演员也随着这部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环保越剧迅速走红,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线下剧场“蝴蝶剧场”驻场演出的门票也很快售罄。

在观众对考古热潮的带动下,《新龙门客栈》制片人、总制片人、艺术总监毛伟涛也逐渐走入年轻观众的视野。

毛伟涛是谁?

她被誉为中国越剧界“第一女主角”,曾三次荣获中国当代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也是“越剧破圈风暴”的推动者之一。

以前,没人相信越剧院里会有人不认识毛伟涛,但现在,看到这种情况,毛伟涛很高兴,学生们成了“流量大佬”,他终于可以躲在学生们身后了。

在毛伟涛看来,这次“破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热度确实有些出乎她的意料,不过“破圈”也确实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情。

但在此前漫长的岁月里,她始终没有找到这段话。

她觉得,如今的时代“好酒不怕巷子深”,再好的艺术也怕没人知道。

她曾算过,如果没有电视直播、没有录像带、没有社交平台传播,在她的有生之年,大概会有100万左右的观众能看到她现场表演的剧目。然而,《新龙门客栈》这场线上直播,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就达到了900多万的点击量。

她从来不认为艺术和商业是对立的,“有市场的作品不一定好,但好的作品​​一定有市场。”

当有人问她这次“破圈”的理由时,她常常会笑着告诉大家: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恩赐,不会让越剧消失的。

但事实上,她走这条路已经很久了。

今年是毛伟涛从艺45周年,这些年,她担负过责任,受过委屈,有过辉煌,也遭受过误解。有人曾问她:你觉得值得吗?

看到现在的《新龙门客栈》,她觉得一切都值得,“不管多苦多累,不管多委屈多难,不管多被人误解,都值得”。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过去,她会说:

我很高兴我没有放弃。

02

流量是短暂的,艺术是永恒的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讲解戏剧,毛伟涛很少和学生“讲道理”。

即便在陈丽君和李云晓突然爆红的时候,她也只对她们说了一句话:

君君,云晓,交通是暂时的,艺术是永恒的。希望你们明白这个道理。

她相信他们都是成熟的人,会做出自己的反应和判断。

面对如此“巨大的流量”,毛伟涛也有同样的感受。

毛伟涛第一次获得梅花奖的时候,他23岁。

领奖的时候,《沙家浜》里饰演阿青嫂的洪雪飞老师就站在她的身后,毛伟涛慌了,让洪雪飞老师站前面。洪雪飞老师说:不行小毛,我们要按票数来。

毛威涛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那段时间,她心里很烦恼,就去她常吃夜宵的夜市,买一串臭豆腐,坐在路边看星空。

她问自己:“毛伟涛,你就这么好吗?你会做什么呢?”

有一瞬间,她突然放开了自己。她放开了自己。

没什么,梅花奖,不就是个盘子吗?

她把获得梅花奖的盘子收起来,告诉自己,以后演的每一个戏,都要达到梅花奖这样的奖项的标准。

如今,她把得过的所有奖项都封存了起来,她觉得那些跟她的人生、她的艺术都没什么关系,仅仅是对她某个阶段的认可而已,她要做的就是能够留下一些作品,带领这种类型的戏剧走得更远。

她希望自己的演员们能够理性、清醒地看待当下的处境,如果沉溺于这样的虚荣,那“距离艺术的毁灭就不远了”。

毛伟涛曾和李云晓视频通话,看到她眼睛肿得像灯笼一样,李云晓声音嘶哑地说:“你听我的声音,听起来是这样的。”

毛伟涛听她说晚上有演出,便问她怎么办,李云晓说需要打封闭针。

毛伟涛听后差点哭了,她意识到,这才是他们巨大流量的来源。

如果放弃了对舞台的敬畏、对艺术的尊重,“其他地方的客流量还能撑多久?”

能够打破这个圈子当然是好事,也是她这么多年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能够持续下去。

她不反对它们创造流量,但“流量只能流一两年,艺术却是永恒的”。

她不反对学生参加综艺节目,只要团体时间允许就行,她觉得在外面能展现一下自己、体验一下辛苦也是很好的。

鲁豫很好奇,毛伟涛是不是担心自己的学生毕业之后,除了越剧,还有更好的发展方向?

对此,毛伟涛并不担心,因为她觉得,这种情况要是真的发生了,肯定是停不下来的,“我连自己的女儿都管不了,又怎么管得了他们呢?”

她讲了剧团另外一位演员的故事,她曾经离开,去中央戏剧学院读了两年,想从事影视行业,但几年后又回来了。

那时,毛伟涛就知道,她不会再离开,她会更加热爱这个舞台。

就像编舞家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曾说的:进出云门的舞者太多了,你赶不走那些背着包出去又背着包回来的人,走吧。

03

越剧实验室

1999年,毛伟涛被任命为小百花越剧团团长,除了表演出色,他还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她说,这些年有很多次想离开,想放弃,想躲在人群后面,但最终她还是留下了。

当被问及原因时,她笑着说:我没有前途,我想做点别的事,有什么呢?

并不是她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是因为她对越剧舞台的热爱。

近年来,影视剧和网络的冲击,让越剧生存艰难,“五朵金花”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最艰难的时候,有一年整个杭州越剧班“零报名”,根本没人报名。舞台艺术完全被影视剧覆盖。

《五姑娘拜父母》剧照 / 1984年,越剧《五姑娘拜父母》被拍成电影后,主演的五位小百花青年演员毛伟涛、何赛飞、董克娣、何英、方学文被戏迷誉为“小百花五朵金花”

毛伟涛曾形容自己就像一个看守老房子的人。

做管家不容易,这个老越剧院不修,人家会说你挥霍,修太多,人家会说你破坏老房子的风貌。

茅伟涛是一个特别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很强,敢于挑战事物的人。她不是那种做不好环境就改变环境的人,她的解决方案更倾向于“我要改变这个环境,我自己的生存环境”。

她始终认为创作必须坚持“三个特点”。

第一条原则是它的普遍性和普遍价值,这就意味着它必须具备当代的人文精神。

第二是永恒。这个作品创作出来之后,能不能流传下来?能不能成为真正的杰作?

第三是现代性,它能不能体现现在的价值观、审美偏好?

排练《西厢记》时,她饰演张生,觉得不合理的部分,她会提出问题,导演觉得很有道理,慢慢地就对剧本做了很大的修改。

她当时给张生写过一篇“传记”,描述他的性格、过往。现在她要求剧团里的年轻人也这样做:你们不谈星座吗?你们觉得邱莫言是什么星座?他的血型是什么?

她总是与时俱进,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排练完《西厢记》后,她一度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排练什么,到底该排《南厢记》还是《东厢记》,张生以后会演李生还是王生?

她不想做这些重复的事情。

后来她又有了新的想法,她数了数自己之前演过的角色,发现大概有8个角色,她说自己想办一场特别的演出,10年里她演了8个角色,现在她想用这8个角色,通过这些角色去塑造一个毛伟涛。

这次专场《蓦然回首》演出中,她为了展现角色,在张生的表演中加入了川剧里的“踢褶子”,结果演出结束后,引来不少批评,称毛伟涛的踢褶子不是“越”,而是“越川”。

毛伟涛的创新一直饱受诟病,她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出门时穿了防弹衣,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正是这些创新的戏路,让一批年轻观众更喜欢小白花。

在她看来,一种艺术形式就像一个物种,也需要进化,当一种艺术形式进化到可以满足当今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需求时,它就一定会被接受。

《新龙门客栈》还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把一部1992年的电影搬上越剧舞台,茅伟涛一直在思考,能不能让今天的90后、00后孩子们再去感受越剧,“越剧给他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剧场内预留了不少售票空间,为观众营造更加真实的沉浸式体验,走进剧场,仿佛走进了《新龙门客栈》。

毛伟涛知道自己这一代人可能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但也知道自己可能不懂现在的人,所以他们的团队非常年轻,编剧是90后,导演是1986年出生,舞美设计是1990年出生,对于这样经典的作品,他们有着自己的解读。

毛伟涛同样没有放过自己,她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不懂的东西。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的微博里充满了青春洋溢的语言表达。

但有时候,她也会这样劝说自己:毛伟涛,够了,你这么大了,没必要再懂这些事情了。

让我再问你一遍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不离开?

毛伟涛喜欢、热爱这个舞台。

这不仅仅是她的工作、她的职业,更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她用它表达自己对世界、人生、爱与恨的看法。

有一次,戏剧家协会的一位领导来到蝴蝶剧场,给毛伟涛讲了一句话,说这里是越剧的“实验室”。毛伟涛说,她很喜欢这句话。

她不希望自己热爱的艺术和舞台停止前进,而是回归本源,回归盛州,或者成为博物馆里的一段历史。

如今老宅重生,实验初见成效,她也没太多时间和精力去为之加油,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她要带领越剧继续前行,走得更远。

访谈素材|《鲁豫有约一日游》独家专访毛伟涛。

插画来源|《鲁豫有约一日游》毛威涛独家专访,抖音@毛威涛,微博@毛威涛,豆瓣。

看看毛伟涛

《鲁豫一日游》第十二季即将播出

东南卫视 每周二21:10

海峡卫视每周六22:45

芒果TV/华为视频 每周二21:20

您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鲁豫电影集团@陈鲁豫的电影沙发

:@陈鲁豫的电影沙发

豆瓣:鲁豫影视集团

抖音:@陈鲁煜

小红书:鲁豫影视集团

点击“观看”观看毛伟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