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华的年轻人还是会涌向互联网大公司,以获得体面的薪水,但标签已经变成了“新时代的农民工”。虽然他们同处互联网行业,但被资本人为地分成了不同的阵营,利用科技筑更厚的墙,推倒墙的密码,而不是。
近日,有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考虑向对方开放各自的生态系统,并与彼此的应用程序互连。两位高级管理人员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都对此事做出了回应。自去年 11 月监管要求禁止“非此即来”和“大数据杀戮”以来,类似的谣言就一直没有停止。
那么,谁应该先行动呢?
作者 |高燕
来源 |
本文约 4600 字,阅读时间约 15 分钟
最近,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发布了最新的收益报告。
阿里巴巴整体营收低于市场预期,一季度净利润下降;对创新业务的投资处于亏损状态;阿里云因在线教育行业整顿,业务不容乐观;蚂蚁集团的净利润环比下降。只有淘特的年活跃消费者超过 1.9 亿,下沉市场策略的有效性是好消息。
阿里巴巴和腾讯高管对互联做出回应
在阿里巴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张勇首次积极回应互联互通:“如果平台能够互联互通,肯定会带来新的改革红利,结果是双赢的局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消外链阻塞可以降低流量成本,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带来更好的商业便利;对于消费者来说,它有助于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此外,张勇还提到,“近日,工信部针对互联网行业展开了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恶意屏蔽网站链接、干扰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运行等问题。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
8 月 18 日晚,腾讯总裁刘炳辉在 2021 年半年度报告绩效沟通会上回应称:“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目标是让中小企业融入其中,让每个人、中小企业和商家都能公平、直接地与用户直接连接,提高效率。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政策,例如,与其他平台不同,我们不向商家收取额外的佣金。平台之间的连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法律责任、商业安排和内容合规。与统一相比,多元化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可以使市场更加健康。”
从数据来看,以微信小程序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电商近年来迅速崛起,一方面是因为微信庞大的用户群,另一方面是因为零佣金的交易规则自然对商家有吸引力。而这种模式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由于阿里对腾讯的封杀,才使得腾讯不得不这么做。
2013 年 11 月 22 日,“阿里系统”屏蔽了微信的访问,开启了阿里和腾讯互封的历史,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两个流量入口从此筑成了一堵高墙。此外,双方还将涉及资本关系密切的公司。“阿里系列”的淘宝、盒马和 Ele.me 隐藏或取消微信支付;“腾讯系统”也进行了反击,腾讯视频、、美团等也纷纷取消或隐藏了支付宝选项。两个阵营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互联网平台的用户体验,双方的隔阂加深了。
经过 8 年的流量大战,微信仍然是社交软件的领头羊,但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开花结果。
猜猜谁更紧急?
回顾阿里的屏蔽历史
Ali 于 2008 年先发制人地开始封锁威胁公司。
在PC互联网时代,淘宝以“建立消费者保护联盟”为借口屏蔽了百度的搜索。小康的一份报告 ·财智杂志当时提到,百度电商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毫不客气地指出,百度对淘宝不顾其交易平台卖家切身利益,屏蔽百度的举动感到遗憾。针对这一回应,当时的淘宝公关经理陆大表示,淘宝其实已经一年没有公开屏蔽百度了,流量和交易量都没有受到影响。
淘宝屏蔽百度的背景是,阿里妈妈和淘宝合并后,与百度的广告业务存在直接竞争,而百度自身的C2C业务百度“Yes”即将上线,双方相遇狭隘。
屏蔽百度后,在没有监管干预的情况下,淘宝捍卫了自己的流量入口,广告收入逐年增长。
2012年至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淘宝相继封锁了 、美里舍、蘑菇街等导购网站。搜狐IT曾报道,传闻马云内部曾下达指示:1.阿里不能继续支持蘑菇街和美里说要发展;第二,我们应该多做跨行业合作,少做行业内合作。
早期导购网站给淘宝带来了大量的交易量和流量,当时蘑菇街和美里都表示淘宝本身没有社交属性,阿里自然是支持的。但在它成长之后,阿里意识到他不能把老虎作为一个问题来养。此外,投资微博的成功让淘淘有了自己的社交入口,减少了对导购网站的依赖。
2013 年 8 月,淘宝宣布将在一个月内完全屏蔽外链二维码图片,强调这是每个用户的安全问题。
同年 11 月,移动淘宝以安全漏洞为由,关闭了从微信到淘宝产品和店铺的渠道。
腾讯当时回应称,微信、易信和阿里巴巴自己的“通信”都会有用户发送的链接。 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与众多 B2C 商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体验。淘宝的强行屏蔽,伤害了用户的通信体验,令人遗憾。
当时,《南方日报》曾发表《手机淘宝禁言安全还是竞争》一文质疑此举的真实目的。
微信随后停止将淘宝相关链接定向到淘宝网站,而是直接提醒用户他们想访问的 URL “被淘宝屏蔽”。
随后,与阿里巴巴资本关系密切的新浪微博、酷盘、虾米音乐都取消了“分享到微信”按钮,转而使用“分享到联系人”。同时,腾讯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生态吸引合作伙伴,从而与阿里巴巴形成竞争。
新电子商务的兴起
近年来,拼多多、抖音、快手和微信小程序的兴起,让整个电商形态越来越丰富。
被指缺乏电子商务基因的腾讯转向通过投资分享股息。拼多多、、快手均已接受腾讯的股份,双方展开了深度合作。拼多多依靠微信通信从下沉市场发力,年活跃用户超过阿里巴巴。在支付过程中,它始终把微信支付放在第一位,多多钱包第二,支付宝第三;京东依靠极速物流与阿里巴巴竞争,因为双方意见不合,一直不支持支付宝支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占据近 10 亿日活跃用户,成为主要流量者。快手和抖音相继进军电商,淘宝的合作伙伴抖音也不甘心只做一个导流工具,2020 年 8 月,开始屏蔽外链,不再为阿里引流。
阿里选择花钱购买流量。亿邦动力报道称,2019 年,阿里巴巴与抖音签署了 70 亿元的年度框架协议;2021年,阿里妈妈完成了与抖音的新战略合作续签,符合相关条件的商家可以继续在抖音短视频中悬挂淘宝商品链接,直接跳转到淘宝App完成交易。
与此同时,相较于 和拼多多受腾讯廉价流量加持的,阿里巴巴的获客成本逐年上升。2019 年上半年,阿里巴巴获客成本为 420 元/人;2020 年,阿里巴巴的获客成本为每人 800 元;2021 年,获客成本预计达到 1000 元/人。在最新的财报中,阿里巴巴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近一倍,这与总收入 34% 的增长不成比例。
阿里呼吁互联互通,不仅是为了赚面子,也是为了拿到里面的——流量。
更多商户选择
八年前,阿里在电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可供选择的商家并不多。阿里可以通过广告推广、竞价排名等方式向平台上的商家出售流量。2021 财年,阿里巴巴在中国的零售业务收入为 4737 亿元,同比增长 42%,其中商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 24%。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没有与腾讯等第三方工具开发商合作,而是通过开发自己的工具增加了新的收入点。
一位知乎用户爆料称,一款名为“申歌经”的软件由第三方开发,并在天猫市场平台上销售,方便商家查看店铺产品的转化率和流量。但阿里禁止了该软件,并开发了自己的“商业顾问”。每年生产易晶只需要几百元,而全功能版的业务顾问每年需要6万元左右,这对很多中小卖家来说压力很大。此后,阿里降价,但还是要3万元/年。
还有一款叫“ ”的软件,设置好后可以半自动回复客户问题,每月十多元。随后天猫封杀钻石客服,推出“点小米”,正常咨询量店的价格至少需要几千元。钻石客服曾在前述知乎用户发帖下留言称,近年来一直在优化软件,积极迎合阿里巴巴的规定,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封杀的命运。
这几年,阿里的城墙越来越厚,为了堵住自身电商的闭环,选择屏蔽外部流量,却间接错过了社交电商这个风口。这也为后来者拼多多和抖音留下了争夺商家的机会。
2019 年,拼多多遇到用户增长瓶颈,推出 100 亿元补贴计划。拼多多易不向入驻商户收取佣金;二是给予流量倾斜,三是提供官方的财政支持。拼多多克服了瓶颈期。从今年年初开始,拼多多从商家那里收取了 1%~3% 的佣金,虽然一直被质疑“阿里化”,但仍然低于阿里。2021 财年,阿里巴巴的佣金 + 广告变现率为 4.08%。
微信小程序不收取交易佣金,也不干预流量,还按月将排名商业化,这给了商家更多的自主权,大大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微信上的商家数量以 70% 左右的增长率逐年增加,也成为电商领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一股力量。
商家开店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不难理解阿里此时正在寻求改变。
两个基因
流量来源之间的差异是集中式电子商务和去中心化电子商务之间的重要区别。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集中式电商需要在用户心中种下“逛街就来我家”的心态,把握住流量分配的力量;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电商打破了这个规则,人们可以直接从自己喜欢的直播间或网红购物,流量由主播和平台共同吸引,而不是外部导入。
这也是 “公网流量” 和 “私域流量” 的区别。阿里从一个电商平台起家,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特别需要额外的流量引入,商家为这些流量“买单”;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个人互动产生流量,用户被内容吸引到自己感兴趣的店铺,粉丝容易复购。
西南证券的研究报告将腾讯和阿里这两大巨头描述如下:“阿里平台型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不产生流量,成功的核心在于赋能B端商家,C端用户更多地扮演着转动飞轮的角色;腾讯是 C 端流量人物。腾讯以 2C 消费级互联网的核心赛道——人对人 SNS 网络为基础,具有引流、锁流的天然优势......腾讯收取通行费,并基于免费产品的巨大流量不断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为企业提供平台、支付、物流、内部管理、云等服务并掌控定价权。”
8月18日,腾讯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总营收2735.62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903.54亿元,同比增长46%。微信月活跃用户为 12.5 亿,同比增长 3.8%。
阿里打破墙壁的努力
事实上,在彼此封杀的这 8 年里,阿里仍然非常重视来自微信的流量。
2020 年 8 月阿里巴巴官方微博《淘宝八小知识》发文提到“淘宝每天产生 1 亿个淘宝口令”,并配上微信界面截图,称“'来个环节'已经成为女朋友群里的一种社交方式”。
与此同时,网上也有不少“淘宝联盟”成员分享了如何将淘宝产品的导流链接灌输到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的经验。
此外,还有专门在包括微信在内的平台上为阿里引流的“淘宝客户”,他们从中赚钱。
据 36kr 介绍,为了避免被微信等系统轻易识别,阿里巴巴注册了大量类似此类垃圾域名,与微信打一场技术战。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19 年,从站外到淘宝平台的交易达到 5100 亿元,到 2021 年,将增加到 8000 亿元。
今年年初,有传言称阿里巴巴计划在微信上开设一个专门的淘宝小程序,可能支持微信支付。阿里巴巴副总裁兼 C2M 事业部总经理启功(真名王海)表示,他确实向微信提交了淘宝小程序特别版的申请,并期待与腾讯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
专门研究互联网平台与反垄断的山东大学经济学教授曲闯表示:“淘宝特别版进驻微信后,和其他商家一样是小程序电商,所以消费者在商家自己的小程序店铺购买是最直接的,那么为什么非要进入淘宝小程序绕道呢?这样一来,微信的去中心化电商模式就不复存在,会退化成传统的中心化电商模式,成本还在,一切照常进行。它只是一个不同的应用程序。这不是创新,而是倒退。”
如今,率先屏蔽微信的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公开表示,“如果平台能够互联互通,将带来新的改革红利,结果将是双赢。“与其在空中喊话,不如带头屏蔽微信,先解除'阿里系统'对腾讯产品的禁令,从行动中拿出拆墙的诚意,这样可能会更有效。”
不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阿里“二选一”案的处罚决定中披露了一项数据,阿里巴巴在过去五年中在中国在线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份额一直为60-70%,拥有强大的市场控制能力、雄厚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并且”在物流、支付、 云计算等相关市场“的策略,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占据主导市场地位。如果腾讯和阿里巴巴真的互联互通,可以立即缓解阿里巴巴的流量焦虑,但每月 12.5 亿人的活跃流量池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垄断风险。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红军分析,如果腾讯和阿里互联互通,阿里是否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电商领域的垄断地位,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您认为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互联应该如何打破僵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