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写到,早读一定要趁早做,才能学得轻松愉快,有扎实的兴趣。但现在很多家长都遇到了一个问题和绊脚石,那就是电子产品。
我们经常遇到问这个问题的家长。我也想让孩子看书,但他就是喜欢看动画片、玩手机游戏。我对此无能为力!
当越来越多、年龄较小的孩子开始依赖电脑、电视、手机并熟练使用它们时,如何才能将阅读引入孩子的生活呢?
有爱玩手机、爱看电视的孩子的家庭有以下共同特点:
- 1 -
电子产品过早地侵入孩子的生活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接受电视的声光刺激,2岁以上的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除了影响视力、扼杀想象力外,看电视、玩手机还会减少亲子互动的机会,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种过度的声光刺激会让孩子习惯快速变化的图片,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要形成这种动画效果,1秒内需要有24张图片,而我们看书的时候,往往1秒内连一页都翻不了。所以,孩子经常看动画片,会影响注意力,以后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把它放在阅读上。
从一开始,孩子们就熟悉电视和手机的快速画面,以及鲜艳多彩的色彩带来的兴奋感。如果让他们静静地欣赏文字之美,享受书籍就会困难得多。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先培养阅读习惯,然后再让孩子接触电视、手机。如果电子产品首先占据了孩子的生活,成为他们童年时期最深刻的兴趣和习惯,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争先恐后很重要。
- 2 -
缺乏优质的陪伴
如果有人愿意陪伴孩子,给他讲故事、读书给他听,他就会很容易快乐、满足。他不愿意选择冰冷的电子产品。
记得在《爸爸去哪儿3》中,父亲们要接受一个考验:和孩子单独在一个上锁的房间里待一个小时。
刘野正忙着玩手机,儿子诺一跟他说话,也只是敷衍地回应。刘野终于舍不得和孩子单独相处,一脚把门踢开了。
其中夏克利表现最好。他不停地和女儿夏天聊天,假装给夏天拍照,给夏天摆各种姿势,教女儿用魔法开门,不停地玩游戏。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仍然没有完成。最后,夏天拉着父亲的手说道:“我们想继续聊天,不想出去!”
所以有了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们即使没有电子产品也能快乐。问题是,你愿意把电子产品拿走,让自己的陪伴代替吗?而这种陪伴就必须涉及到沟通和互动,和他一起玩游戏。
- 3 -
父母没有读书的习惯
如果父母不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不可能奇迹般地爱上阅读,所以我们常说氛围很重要。
在我接触到的家长群体中,那种书卷气的家庭,也就是家长有读书的习惯,几乎不需要刻意去引导。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很少。因为父母的言行自然会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谓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有书可读,最重要的是软环境,也就是父母的阅读习惯。如今,离不开手机的不仅仅是孩子。父母比孩子更愿意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当父母都成为电子产品的俘虏时,孩子怎能不缴械投降?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一边批评孩子一边拿着手机的我们。
6岁之前是培养自制力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引导和榜样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每天都玩手机,孩子一定觉得好玩,否则不可能捧着不放手。如果父母总是拿着一本书,孩子一定会想读。为什么书籍如此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孩子树立榜样。
有的家长会说:哇!这些都在我家被占用了。我的孩子们已经爱上了电视和手机。我应该怎么办?
培养新的兴趣比改变旧的习惯容易得多。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孩子培养阅读的兴趣,这种新的兴趣就会慢慢引导他们摆脱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恋。
那么阅读是适合所有孩子的兴趣。它成本低廉,不需要很高的天赋,并且有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可供探索。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开始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读者和孩子一起读书。比如,每天晚上8点,妈妈会在孩子的房间里陪伴孩子,从5分钟开始陪孩子读书,慢慢延长阅读时间。只要坚持读书,有趣的书籍就会吸引孩子进入文学之美。世界。他会发现与电视和手机完全不同的体验。
所有的利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慢慢引导、慢慢培养的。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坚持去做。有些时间确实是值得花费的,也确实是值得花费的。
一方面是培养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控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如今,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并愿意做出很多牺牲。真正的牺牲其实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用心引导,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电子产品时代安全生存。
- 结尾 -
【亲子阅读】系列文章
拥抱未来精准教育为3-6岁儿童家长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育儿方法。
从阅读、沟通、引导、界限入手,家长知道如何把宝宝培养成善于阅读、好习惯、好判断力、好专注力、好情商的五个好宝宝,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顺便可以轻松解决孩子喜欢发脾气、不爱吃饭、喜欢看电视等的育儿问题。
只需一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听课。即使您不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您也可以与著名教育专家近距离交流,随时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我们始终承诺:免费试用21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