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凭票购物到扫码支付,从供销社到超市,从实物交易到网上购物,从现金消费到无现金支付,40年来,消费方式和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这些变化同时,高密市业务快速发展,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商品不断细分。这些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高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凤城人民生活的变化。
说到粮票,很多年轻人都非常陌生。然而,拿着粮票、油票、布票去供销社购买生活用品,对于很多50、60后的人来说,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在工作30多年的高密市供销合作社党委副书记李思伟的记忆中,改革前的“粮票”“煤票”“排队”等词语开放在当时就是消费的代名词。这些收据是当时物资紧缺时使用的。钱比钱有用。
对于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计划经济时代物品极其稀缺,供不应求。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分发优惠券。如果要出差或者探亲,必须用当地粮票兑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可以出门。 。直到20世纪80、90年代,各类票据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协同销售的时代已经过去。现金逐渐成为70后的主要支付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前集中的商品交易模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商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进口食品店、专卖店等商业业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超市不再是购物的唯一主流场所。通过互联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改革开放40周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支付方式也在时代浪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智能手机、4G和WiFi网络的普及,移动支付开始彻底改变人们的购物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