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随时随地支付
据介绍,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转账非常方便。不过,这种便捷的二维码支付也确实存在隐患,因为它可能成为一些不法分子非法赚钱的工具。例如,广东江门一名大学生用手机扫描共享单车二维码,随后被要求缴纳299元押金。
二维码扫描存在安全问题
大学生没有仔细看就付了费用。然而,支付押金后,自行车锁无法打开,自行车软件也没有显示支付成功。他这才发现,自己刚才扫描的二维码是一张贴纸。贴纸覆盖了车辆本身的二维码。对此,相关人士表示,消费者很难正确识别和验证二维码的可靠性。每个二维码图像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包含着复杂的信息,给用户识别带来很大不便。 。
对此,足以看出二维码支付存在隐患。此外,一些二维码还可能携带病毒和钓鱼软件。例如,王先生曾在地铁口看到一则扫二维码送湿巾的广告。所以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就自动跳转了。转到软件下载页面并开始下载。
更可怕的是,当天晚上,他的手机突然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上面写着有近4000元的付款。事后发现,王先生当天扫描的二维码含有恶意扣费病毒。这也是二维码支付存在隐患的例子之一。对于扫码支付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二维码可视化的风险。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手机病毒截图的方式轻松盗取或欺骗用户支付码,或者到处张贴伪造的商户支付码,非法获取资金。二是容易携带恶意代码的风险。二维码不仅可以用于支付,还可以用来存储恶意程序代码、非法链接等,真伪难以直观辨别。
三是信息单向交互的风险。二维码支付只能实现发起方或接收方的单向验证。如果不法分子劫持客户与商户、商户与后台之间的通信网络,拦截并恶意修改订单等交易信息,很容易造成用户资金损失。 。四是扫码设备安全强度低的风险。二维码支付对识别设备要求较低,且这些设备一般不具备加密、防反汇编等安全功能,容易被不法分子入侵。
虽然前段时间人民银行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但由于这方面涉及的信息比较广泛,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只能提醒大家不要拿出手机去扫描一些未知的信息。可靠的二维码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