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一:一年一度的央视3月15日晚会闹得沸沸扬扬,揭露了一系列被利益黑化的交易。今年3月15日晚会上,进行了一项实验,让观众加入免费的公共WIFI,然后随意打开手机上的消费软件。实验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通过这个WIFI上网后,很多现场观众手机上的所有订单和消费记录都被提取出来,包括个人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甚至观看节目的日期和时间。不管是什么电影,所有的信息都被提取出来了。这个实验是为了提醒大家,公共免费WIFI存在安全漏洞。
素材二:2015年1月11日,新华社播出《你的信用卡个人信息“只要5毛钱就能网购”——银行信用卡信息泄露调查》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报告披露,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相当严重。通过QQ群、微信等在线工具,只需50美分,即可购买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在内的完整个人信息。一条信用卡开户数据。这些泄露的个人信息成为诈骗陷阱和骚扰电话的重要来源。
素材三:最近学生里流行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分为等级,比如学术魔王、学术大师、学术大师、学术痞子、学术平民、学术弱者、学术渣子、学术废人等等,大部分都是这样的级别根据表现排名、学习状况和个人风格进行划分。从最基本的表现因素来看,可以简单分为“学生大师”、“学生公民”、“学生渣男”三类。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公民哪些权利受到侵犯?这个权利具体包括什么?
(2)根据材料三,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学生”“学生”“学渣”是否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