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每小时新闻记者 朱瑶
快餐爆发后,年轻人的厨房似乎不再只有“烧水煮方便面”作为答案。
“我们这一代人感知到的‘调味品’与我们父辈那一代人有很大不同。”在“加一味”团队90后创始人沉跃人看来,一键就能做菜的复合调味品正在颠覆人们对“调味品”的认知。
当这一代年轻人悄悄“囤积”调味料时,你会发现另一种“厨房生意”正在蓬勃发展。
降低“下厨房”成本,他们从“家常菜”视频中找到机会
随着疫情带来的变化,健康、品质生活意识增强,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厨房。
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又面临新的问题:口味挑剔、厨艺差、时间有限。他们甚至希望简单的烹饪能够“复制”餐厅级别的风味,把世界各地的美食带回家。
在“加味”创始团队眼中,这是又一个新契机——复合调味料的诞生。
沉月人团队发现,抖音上的烹饪教程视频通常互动量较高,“在家做饭”出现在小红书总结的2021年生活方式趋势关键词中。
“社交媒体内容趋势变化的背后是新人群的新需求。”去年9月成立于杭州,这支平均年龄接近“95后”的新团队,瞄准年轻人的“厨房场景”和“餐桌场景”。 ,针对目标人群的全场景调味需求进行研发。
“从用户角度来看,‘加点味道’的受众比传统调味品年轻5岁左右。”沉跃仁告诉钱江晚报·每小时新闻记者,《加点味道》约70%的销量来自25-35岁的年轻人。消费者的贡献。
其中,“厨房场景”是指烹饪时使用的调味品,主要是火锅汤底、卤汁、炖菜等一站式调味品解决方案; “餐桌场景”是指不需要开火,直接将调味品用在吃完的饭菜上。使用的调味品主要是酱料、拌饭、油醋酱等餐桌调味品。
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在4000亿的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品是唯一近年来持续两位数增长的品类,市场份额仅次于酱油。
在巨头林立的调味品行业,嘉点味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获得了青山资本领投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2021年2月,家点微又获得近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IDG资本、以岭资本、老股东青山资本跟投。
热销产品带动下,“年轻人的品味生意”是什么样子?
与这个行业大多数企业靠产能驱动不同,沉跃仁表示,“加味”从创立之初就是一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复合调味品公司,立志持续发明大众化产品。
“爆款”是怎么发明的?流程是怎样的?在沉月人眼里,“加点味道”并不想与工厂有简单的委托生产关系。而是将团队掌握的行业/消费者洞察与最适合生产的工厂分享,共同创新符合年轻人的烹饪方式。流行的新调味品。
“以产品经理团队为前台,结合‘数据输入+超级元素+基础’的方式,形成产品概念。”沉月仁表示,有了产品概念后,团队后端供应链、社交媒体、电商团队会单独投票,最终决定哪些产品概念会流向工厂成为产品。
面对“贪而残”的年轻消费者,如何在“吃得好”和“做得好”之间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截至今年7月,“加点味道”共上线21个SKU。其中,火锅底料销量近百万件,位居天猫7-9月汤料品类第一;夏日轻食新品“珍友鸡汤波波鸡调料”上市40天销量50万包,拿下抖音火锅底料、调料双双进入前三名,全网传播量已超200百万。
沉跃仁介绍,以“加点味道”推出的番茄汤和蘑菇汤底为例,团队此前认为这两款锅主要是火锅汤底。 “根据社交媒体上消费者的反馈,我们发现很多人用这两种汤底来炖番茄粉丝虾,用蘑菇汤来煮饺子。”
基于这个现象,加一点香精,会把这些要求发回工厂,迭代产品配方、包装规格和SOP的使用,比如降低汤底的咸味,让包装规格更小,更方便使用。以满足新的消费者需求。
挖掘“新人”,为新消费产业按下“加速键”
基于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入洞察、快速响应、研发、迭代新产品,并利用互联网优势,家点智很快赢得了部分年轻人的青睐。然而,面对广大尚未满足的新兴消费者,简点西迫切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来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探索和测试新产品。在此背景下,盒马X加速器的出现,为家点紫微这样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今年5月,盒马宣布推出“盒马鲜生”,盒马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者洞察,基于这些洞察研发新品牌,新产品在盒马平台上立即上线和销售。我们倾听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
25家企业进入盒马X加速营第一期
盒马表示,新消费产品的迭代速度正在加快。除了定位更清晰、渠道创新需求更强之外,新消费品牌在研发上的投入也远高于传统消费品牌。一大批“技术选手”登场。 ,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通过盒马,这些企业中的一些已经开始根据不同的渠道属性“定制”新产品和产品系列。这也表明,在新零售的推动下,传统零售供应商的“人、货、地”也开始重构。
盒马CEO侯毅表示,独特、高品质的产品是盒马的立身之本。通过X加速器,盒马将不断提升产品力,加速“盒马品牌”的孵化。对于“新”品牌来说,与盒马联手后,核心逻辑将持续以热销带动,抢占潜力较大的主流渠道,最终建立品牌信任,成为有真正积累的长期品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录、改编、网络传播任何版权作品。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