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当您使用丰巢扫二维码取快递、通过芒果TV、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观看电影、浏览微博页面、微信小程序等时,经常可以看到有关话费的弹窗广告比如“充值100元29.9元,充值200元69.9元”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点击弹出广告后,缴纳话费29.9元或69.9元,还需要下载APP,所谓的“充值100元”或者“充值200元”,其实就是几十张5元大钞,设置了消费门槛。
如果这些优惠券确实有效,那就没问题了。问题是,当你打开这些应用程序时,你发现页面上虽然有“立即购买”选项,但它只是一个虚拟按钮,根本无法下单;当您点击“在线客服”页面时,会显示“为您转账,请稍候”。 ,但没有任何反应,对话框也被锁定,无法输入文字信息。自动回复“自助退款”页面,虽然显示“退款将于24小时内退回原支付账户”,但没有任何回复。
事实上,所谓“29.9元充值100元、69.9元充值200元”等只是诱骗消费者下单的伎俩。买家注意到了100元和200元的“增值额度”,却被29.9元和69.9元的本金盯住了。而且,大多数人都怕麻烦,认为反正也就几十块钱的事,就别想了。
本来,随机弹窗就已经让消费者厌烦了,现在他们更进一步,设计了一整套骗人花钱的伎俩。此类操作涉嫌违反广告法和刑法。虽然广告中涉及的每笔订单金额不大,但如果加起来,也一定不会太小,符合刑法关于诈骗罪的要求:诈骗公私财物,且金额为比较大。
对于这些疯狂的弹窗广告及其背后的众多应用程序,我们必须加大治理力度,利用外部力量规范其商业行为,而不是仅仅依靠消费者自律。
一是对于各类弹窗广告,要严格落实平台监管责任。不仅要随时随地监管其无处不在的弹窗广告,还要监管其广告内容。对于“充值免费电话”等诈骗行为,平台必须对广告信息、广告主体、广告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若广告内容不真实、违法且平台未做好审核工作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无论是丰巢、芒果TV还是爱奇艺,都是大平台,就应该有大平台的样子,秉持大平台的责任,不给无良小企业留下任何漏洞。
要不断完善监管措施,与时俱进,织紧监管的牢笼。去年9月,《互联网弹出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条例明确了各部门的监督协调机制。但在具体操作中,弹窗广告的发布平台和内容提供商属于不同的主体。管理规则和职责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免费话费充值”为例。弹出窗口和广告不是同一主题。只限制了“信息推送”而忽略了“信息内容”,仍然是事半功倍的结果。
当然,对于那些恶意诈骗消费者钱财的行为,有关部门到了处理典型案件的时候也会采取行动,发出明确的治理信号,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事实上,近年来,针对APP领域的各种乱象,相关部门不断升级监管。据统计,2019年12月至2022年10月,工信部共通报了26批侵犯用户权益的APP,一一列出具体问题,严格限期整改,并下架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处理。但面对互联网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监管仍需与时俱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事事冷漠、落后,也不能简单粗心、一刀切。这就需要以审慎包容的态度和细致扎实的手段来驾驭各种新业态、新经济。许多小微企业致力于互联网创新,这不仅造福社会,也丰富和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为所欲为,也不意味着你可以突破法律底线。只有加强监管,推动新业态在法治轨道上规范发展,才能净化我们的网络环境,推动信息社会高质量发展。
(光明网,作者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