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期间,很多人的钱包鼓鼓的,这往往也是各种诈骗案件最频繁发生的时期。
我们中国人很重视“吉兆”,所以我在年假期间没有写任何诈骗题材的文章。今天是元宵节后的第一天,我想谈谈目前危害较大、很多人不小心陷入的骗局方法。
梳理近期各地公布的多起典型诈骗案例,都指向同一个平台、同一个“新功能”。
第一个是我在湖北当地媒体平台上看到的“警方公开警告案”。
该诈骗案受害人今年65岁,是今年春节期间公开诈骗案件中年龄最大的受害人。
受害过程描述:受害人首先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则广告,教老人利用“闲置资金”刷单赚钱。
受害人在微信添加“导师”后,对方要求老人在支付宝软件中搜索“小和宝”小程序。
由于与余额宝类似,“小和宝”是支付宝新开发的“金融子产品”,推出时间不长。
出于对支付宝平台的信任,老人认为支付宝的辅助功能当然是“无风险”的,于是按照导师的指示,制作了一个小红包,并将二维码发送给了对方。
受害人按照指示,将9951元转入小钱包,认为和“悦宝”一样,这笔钱无论如何都是自己的,只要不输入支付密码,谁也拿不走。
然而,诈骗犯却毫无阻碍地从“小钱包”中转出了6975元,随后删除了受害人的微信账号。
受害人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报了警。
在这起警示案例中,诈骗的“链条”非常清晰。
诈骗者利用短视频平台广告吸引流量,然后利用老年人对支付宝平台的信任以及对“小和宝”新功能的不熟悉,最终将老年人的养老钱存入“小和宝”,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取。限制。然后消失。
这起诈骗案中,诈骗者罪责是明确的,那么负责分流流量的快手平台和提供“小钱包”诈骗模式的支付宝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呢?
事实上,目前的短视频平台都是通过广告来创收,这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接触过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小游戏”广告都是“卖狗肉”在羊的头上。”如果属实,每个短视频平台都会对每一条广告负责。估计短视频平台活不下去了。
但这起诈骗案却很特殊。去年我国在全国自上而下开展“防骗宣传”时,官方的一个重要口号就是“自称诈骗就是诈骗!”。
既然如此,对于目前快手等依靠“算法推荐”来筛选、屏蔽“大众诈骗”广告的短视频平台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真正的问题是他们是否愿意封堵这样一条“欺诈灰色产业链”,是否愿意放弃这些高价值广告带来的好处。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认为支付宝的“小钱包”只是在诈骗案件中充当转账工具。即使不是“小钱包”,诈骗者依靠“微信转账”或“支付宝支付”等方式,也有可能诈骗成功。
因此,这些人认为,这起诈骗案中更大的责任在于,这名65岁的男子对不熟悉的互联网金融工具和陌生人缺乏警惕性和判断力,贪图“假订单”的微利。最后,被骗了。
带着这个“65岁男子”是否是贪婪特例的疑问,我用“钱包小、诈骗”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去年以来的多起案件,以及各地警方的公开警示包括《光明网》等顶级网络媒体的“警示报道”。
第一个案件中,没有公布受害人的年龄,但称其为“刘同学”,诈骗者冒充其初中同学实施诈骗,可见受害人“年龄较小”。
这位初中同学以“表弟急需借钱治病,但微信转账有限额”为由向刘某求助。
该同学先向刘同学发布了一张“伪造的1800元付款截图”,证明钱已经先转给了他,然后让刘同学和她的表弟共同制作了一个小红包,将1800元存入先,等到确认了银行信息后,我收到了她转来的1800元,然后把钱给了她表弟。
结果,刘先生刚把1800元存入他的“小钱包”,他的“表哥”就把钱取走了,他的“同学”也下线了。
当刘同学亲自联系“同学”时,才得知她的QQ号被盗了,而且并不是她让刘同学去赚钱救表弟的。于是,刘同学得知自己被骗后报了警。
如果说第一个案件是“老人因为贪图刷单利益而被骗”,那么这起案件中,受害人完全是因为“救人之心”而被利用。
骗子利用刘先生“钱在支付宝,确认后才会转出,所以很安全”的认知,进行了诈骗。在这种情况下,支付宝的“小钱包”仍然是相当于其他支付软件的“纯工具”。什么?
第三个案例也很典型。这起案件也是在今年过年期间发生的。受害人是南通市的一名学生,重点是“未成年人”。
江苏警方公布的案件更加注重“隐私”,并没有说明诈骗案源自哪个平台。他们只表示“李某同学在浏览短视频时看到广告,对方愿意以550元购买迷你世界账号”。
由于李某是“未成年人”,无法使用【闲鱼】平台进行二手账户交易,因此对方建议李某使用母亲的支付宝激活“小钱包”功能。
李同学用妈妈的支付宝转账3000元到小河宝,然后提取微信找零,转到小河宝。最后,他一共转了4200多元。最终,全部被骗子转移,李某立即被封杀。然后报警。
这种情况下,短视频平台的责任就比较小,因为只要打开这些平台,你就会发现“收二手账”这个行业是真实存在的。以《迷你世界》为例。不同的手机系统有不同的账户。
因此,部分用户更换手机品牌后,会选择出售过去的游戏账号。其他用户换了新的手机品牌,不愿意用“白板账号”开始玩游戏,因此也需要二手游戏账号。
买家和卖家都有需求,所以真正的“号贩子”确实存在。骗子只是将自己伪装成这个行业,在交易过程中欺骗未成年人。
看完这三个案例,你会发现诈骗者的手段并不高明,都是利用了两点。
首先,受害者信任支付宝平台“保障资金安全”。但他们并不了解支付宝钱包的具体功能。
其次,诈骗者利用“共同搭建小钱包的一方提取资金无需征得他人同意”的特点,毫无阻碍地拿走了受害人的资金。
看起来“小钱包”这个功能就像一个bug,但实际上,这正是“小钱包”功能创建的初衷。
小河宝宣扬“亲友共享钱包”的理念,但其套路却是江、浙、粤、港等商业发达的地方几百年前就已经实行的套路。
如果把“小钱包”做大,成为十几家民企的“共建”,就相当于江浙不少民企之间的“互保、互联”。大家共同出资建立一个资金池,然后哪一个遇到周转困难、急需资金的时候,就可以从“资金池”中借入,然后以一定的利息偿还。最终,你可以继续繁荣。一些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做大做强”。
然而,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如果一家公司遭遇雷雨袭击,很可能会拖垮互保网络中的一系列公司。
在广东、香港等地,私人也采用“标准会议”的形式,形成以个人为基础的“共享小金库”。
她们往往是同圈子的富家小姐或者中产阶级的妻子。他们每个月将私房钱收进“共享小金库”,然后需要钱的人用“利息竞标”。如果利率高,他们可以使用这些资金。这是没有用的。如果你需要钱,可以等待“利息点”。
那个时代的富家小姐也以拥有这份“赚钱”的职业为荣。
支付宝的“小钱包”也有类似的功能。专注于打造亲朋好友之间的“小钱包”。每个人都存点钱,然后谁急用的,就可以从里面取出来,用完后还回去。
只要亲友之间的“面子和信任”还在,小钱包就可以继续经营。其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亲友之间“当面借钱、当面还钱、拒绝或勉强同意”的尴尬。
“小钱包”与“联名银行账户”最大的区别在于双方“一起存钱”,但当一方想要花钱时,联名银行账户需要各方一致同意才允许转账。
“小钱包”则恰恰相反。一旦资金创建并转移,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提取小钱包中的资金,无需其他用户同意。但提现后,其他人会收到信息通知。
所有“小钱包”诈骗案的受害者都是在“可能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移走”之后才通知警方的。
一旦大家了解了“小红包”的运作规则,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金融风险”非常高的金融工具,而不是常规的“支付工具”。
虽然每起小额钱包诈骗案值不高,但受害人多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对他们的身心造成较大伤害。而且,诈骗过程短、速度快,资金转移没有门槛。诈骗者可以在一天内连续实施多项犯罪行为。 。
如果你上网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近一年来各地发生了多起“支付宝钱包”诈骗案件。警方和各大媒体也纷纷向普通民众发出“谨慎使用钱包功能”的警告,但显然这样的力度和方式还不够。
从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分流,到支付宝小钱包功能的欺诈和滥用,我认为平台有责任,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那么警察和高层就应该追究平台的责任,而不是喊着老百姓“谨慎使用”。
按理说,近一年来,类似的诈骗案件在网络各地屡见不鲜,足以引起人们对“小钱包”的关注。
一年多了,没有任何动静,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可以做一些尝试性的猜测和分析,这些都是个人猜想。
即近一年多针对平台企业的“调控政策”将被理解为对民营经济的沉重打击和伤害。
就像当有钱的家族成员在新加坡高价买房时,评论区就会充斥着感叹“国内营商环境”的舆论。如果对支付宝的新功能出台管制措施,不了解诈骗案内幕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商业环境”。即使他们知道这与诈骗案件有关,他们也会认为诈骗案件是诈骗者和受害者贪婪的结果,而“工具”往往是中性的。
全国各地存在多起“小钱包”诈骗案件,而这种“亲友”之间共享钱包的功能,毫无障碍地被陌生人广泛使用,却无人在意。我只能做出这样的猜测。
但我认为,排雷“金融工具风险”与担心“平台经济再次受压”之间并不冲突。
这次没有必要禁止“小破玩”功能,也没有必要处以大额罚款。只需要求技术部门通过“闭门采访”的方式限制创建“小婆婆”的用户即可。
只需要两点:第一,以支付信用和过往活动为参考,防止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大量小额账户进行犯罪。
二是创建“小钱包”的用户必须是过去有过交往的亲友,或者有转账记录,不能是“没有交集”的陌生人。
这两项限制与小河宝“与亲朋好友共享钱包”功能并不冲突,但却避免了“陌生人共享钱包”的金融风险。如果“小荷宝”功能推出的目的,真的是像宣传的“钱包”那样“与亲朋好友共享钱包”,那么加入这两个限制并不会阻碍这个功能的发展。
如果支付宝想用“小钱包”模式,弯道超车,打造“个人小资金互助”模式,法律没有禁止,我们也没有严格控制。我们只是去掉“诈骗毒瘤”后让它健康发展。
我知道,当前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正在鼓励支付宝和企鹅“互联”,打造更加便捷的支付环境和渠道。
这个时候提出对支付宝的一项“创新功能”进行限制,显然是非常不愉快的。
不过,今年的一大政策主题将是“打通薄弱环节,为老年人创造更便捷的支付环境”。
接下来,让移动支付更加便利老年人成为促进消费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不过,老年人缴费更加便捷也意味着“诈骗转账”不再有门槛。
确保安全往往是享受便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