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盘石市有市民称,自己的联通8888手机号码被莫名其妙转移到别人名下。向吉林省通信管理局投诉后,该局向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发出了意见书,但尚未得到解决。
日前,当事人来到中国联通维权,并表示要起诉盘石联通。他想要工单转移证明,但无法提供。盘石联通以各种方式拖延。
吉林省通信管理局表示,中国联通吉林市分公司提供了该号码的业务受理单。该业务受理单附有范××身份证复印件,缺少范××签名信息,属于非法操作。建议用户与吉林联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主张个人意愿。
12月9日,盘石联通工作人员回应称,已报警。省通信管理局今年8月下发的复函中提到,“业务受理单附有范××身份证复印件”。 “范××签名信息”,盘石联通工作人员回应,“这个情况也在与用户和销售人员核实中,因为该销售人员已经辞职,现在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该销售人员。”
现在,此事迟迟没有解决,用户正准备起诉中国联通。
私下转让所有权存在诸多危险
目前,手机号码往往与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绑定,很多其他软件平台往往需要手机号码注册。在此背景下,手机号码不再仅仅是手机号码,还关系到一系列用户信息的安全。一旦用户的手机号码被私下转让给他人,利害关系人就可以通过收发短信了解其银行余额,甚至可能洗劫其存款。
事实上,上述案例并不是孤立的。去年2月,山东电信一名用户因工作人员失误而将手机号码转给他人。今年3月,陕西电信被媒体曝光,一名西安用户用身份证注册、使用12年的固定电话突然被转移到医院。
本例中,号码信息变更不需要该号码所属用户的签名。仅使用身份证复印件就成功办理了手续。这种做法存在着无穷无尽的隐患。此次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吉林联通实名认证力度不够、管理服务意识缺失等问题。
优质的服务才能粘住客户
吉林联通作为中央企业,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社会服务变得更加高效,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作为服务型企业,无论是抢占市场还是巩固客户,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如果失去了这一点,无论我们占据多少市场份额,会发生什么? 5G时代,消费者期望运营商提供与速度相匹配的服务。不要一味抢占市场,伤了消费者的心。
虽然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但中国联通作为央企,不能总是依靠霸王条款来损害用户的利益。毕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得到保护。要知道,无论通信企业有什么内部规定或政策调整,也必须经受法律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