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拉票行为引争议,四成受访者常收到求投票链接

2024-10-26
来源:网络整理

“投票后,很多人不喜欢我。”

...

这些关于朋友圈投票的抱怨,

听起来你也有同样的感觉吗?

近日,云南某大学学生整理的“在校最让你蓝瘦蘑菇的十件事”中,“革命友谊化作投票、转发、吸粉”排名第七。在朋友圈拉票的行为,成为很多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项以“朋友圈里的孩子投票”为主题的调查。在2043人中,近40%的受访者经常收到要求投票的链接; 45.6%的受访者参与过朋友圈投票,44.7%的受访者认为朋友圈“绑架”投票令人厌烦、沮丧。乐趣。

投票的人力成本远高于选票数量

“说到拉票,真的很伤心。”浙江某高校团支部书记张军(化名)说。不久前,张军(化名)班级入围全国“优秀班级”评选。然而,全校只有两个班通过了初赛。他们最终能否获得荣誉称号,取决于微信上获得的票数。

“想为班级争点荣誉”的张军最初想向学生会寻求帮助,希望学生会能够动员学生帮忙投票,但遭到拒绝。 “与大学生有关的投票活动太多了,学生会连自己的选票都拿不到。”

无奈,张军只好组织了自己班的七八个班委,用班费买了一些小礼物。一连几天,他带着小礼物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拉票。

尽管走遍了学校宿舍,张军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在朋友圈拉票。 “让人们投票一两次还可以,三次之后,人们可能就不想和你说话了。”张军表示,投票备受关注。一个人情的成本远高于投票的成本。

他庆幸自己所在的学院学生人数少,只是学校里的一所“小学院”。 “一些学生人数较多的院校,要求每位学生领袖征集固定票数,投票后还要截图证明票数符合标准。”

也有人劝张军:“何苦这么辛苦?还不如直接在网上‘买票’。”

记者打开淘宝,在地址栏输入“拉票”二字。页面上显示了四五家商店的链接,价格从0.2元/票到1元/票不等。记者询问店家,舞弊选票是否会被活动主办方发现。店家表示:“我们数万人的团队将进行人工投票,确保你成为冠军!”

(淘宝网店投票拉票)

尽管存在被发现的风险,但很多人仍然选择购买人工门票。当记者点击淘宝上排名靠前的一家“微信拉票”店铺时,可以看到其月销量近6万次。

“以前有机器打印选票,后来关掉了,现在基本都是手工投票了。”资深自媒体运营者李奇(化名)表示,目前人工投票的价格基本在0.2元/票至0.4元/票左右,但如果加上额外的“限制”,比如“回复官方”账户后台才可以投票”或者“只能在指定区域投票”,那么每票的价格可能会提高到1元或更多。

张军感叹,“拉票一次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最终,他没有上网“买选票”。 “大家都知道,投票往往只是一个‘噱头’。”

营销已成主要目的

记者了解到,微信投票已成为不少商家营销的首选,根据票数排名已成为固定套路。

一位经营自媒体平台的互联网推手“吴先生”告诉记者,“聚焦公众号、投票最能刺激粉丝增长。大量粉丝是潜在消费者,尤其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公众号。”没有粉丝就没有成功。”产品没办法卖,所以商家愿意花钱增加粉丝。”

另一位网络推广者“祥云”表示,更好的商业项目或营销评价一般都会追求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增加粉丝,因为这样效率更高,粉丝也更活跃。 “比如针对学生家长的公众号,通常会根据学校和老师来规划选择,因为在家长圈子里,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能够很好地得到落实。”

“谁能动员、影响最多的人,谁就是我们拉票活动的对象。” “五先生”告诉记者,比如学校对老师、老师对家长、企业对员工都会有很大的吸引力。获得大量粉丝后,公众平台无论是自己营销还是代发广告,效果都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发起这次投票的相关平台上就有很多商业广告。

当然,单纯拉票的效果现在越来越弱,更多商家开始通过抽奖、颁奖等具有实际效益的活动来吸引粉丝。 “五先生”告诉记者,通过拉票或者送礼物等活动,商家可以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和关注度,进而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即使最后的承诺无法兑现,被用户骂,也增加了人气。 “不管怎样,目的都是通过吸引粉丝来达到的,营销也会有针对性。”

拉票的理由是什么?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媒体评论员彭小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很强的界限感。

“很多人把要求别人投票当作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不会认为这里有什么冒犯。”彭小云说,“在一个界限感更加清晰的社会,人们不会擅自去打扰别人。”

她坦言,“在中国,很多人把这种努力视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互相需要。最后,这并不奇怪,更奇怪的是,他们成为了这样的人。”不要参与这个游戏,这是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对此,彭小云表示,在非常严肃、正式的比赛中,观众不可能通过投票来决定谁的作品或表演水平最高。

“即使设置了投票环节,也只是一种娱乐手段,主办方是想让活动更加热闹,扩大影响力。”彭小云认为,这样的转发和投票具有营销意义。

如果这种营销方式与自己孩子的评价挂钩,家长就会在朋友圈要求转发、拉票,慢慢就会演变成人际关系的竞争。彭小云认为,“用成人社会的游戏潜规则来评价孩子的天赋是不合适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鸾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种投票方式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是在社会关系还是人际关系中,关系可能会发挥作用,但官方的选举都不应该利用个人关系来增加选票,这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