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香港,支付宝还是那么不受欢迎!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公务,我根本就不想去香港!
因为相对于我现在居住的内地城市深圳来说,香港真的很不方便,太不方便了!
这次去香港之前,我在办公室里打听了一下,看看那位高层有没有带一千八百港币。结果同事说:我这么久没去香港了,你怎么不带那个呢?该怎么办?
于是请了假,去银行兑换了500港币。因为去的有点晚,前面已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了。终于等到了要填一张换港币的表格。真心觉得这500港币不值得!
从罗湖入关的时候,我花了200港币买了一张八达通,因为香港的巴士和地铁的支付系统只认这个项目。
路过铜锣湾诚品书店的时候,买书花了200多。
结果就去旺角吃完了流行的水锅。到了收银台,我掏出钱包,发现现金不够了!
当我拿出手机询问是否可以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时,店主一脸严肃地盯着我,好像没钱就不进来花钱一样!后来,有一位内地人主动帮忙付了港币,我就通过微信转钱给他,从而避免了我人生第一次差点在香港吃“霸王餐”的糟糕事件。
付完钱,我出来四处看了看。我发现香港还是和几年前一样:菜市场里的女士们先生们仍然使用现金,街头时尚店里的店员一边舔着手指上的口水,一边给买衣服的人钱。找零钱时,迷你兰巴上有人向司机数了一把硬币,然后扔进了投币箱。
这种情况在内地任何一个18线以上的城市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移动支付在内地已经非常普及,连路边要钱的乞丐都知道在空碗旁边贴上二维码。 !
02
为什么香港不用支付宝?
那么,在香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使用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呢?
首先,香港的互联网科技氛围并不浓厚,这也让很多人保留了使用现金的习惯。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地抓住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涌现出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但香港的产业结构多年来一直以金融、外贸、日常生活为主。主要是服务业、房地产等,香港四大家族大多来自这些行业。换句话说,香港的工业科技含量并不高。尤其是李泽楷的“数码港”计划破产后,不少香港人开始警醒,开始押注互联网技术。这个习惯一直保留下来,并成为香港的主流支付方式。
其次,一些香港人认为“八达通”先进,足以满足日常支付活动。
事实上,虽然号称可以带着它环游香港的香港“八达通”多年来已经开发和升级了很多功能,但它确实可以处理日常支付问题。但在我们大陆人眼里,“八达通”只是一张充值卡,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携带不方便,丢失也找不到。所以,在大陆,充多了就感觉浪费,充太少就感觉了。麻烦的卡现在只有美容院特意推荐给用户才可以使用。
这也让我想起一个关于台湾的笑话:台湾曾经有一位女嘉宾在节目中向大陆嘉宾炫耀,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在台湾空中充话费。你相信这个结果吗?一小时后电话账单就来了。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中国大陆这么快吗?台湾人哪里知道,如果用户在大陆交完话费后一分钟内手机没有收到充值成功的短信,那么运营商离倒闭也不远了!
第三,有人认为移动支付存在安全问题。
事实上,不只是香港市民,一些海外用户也担心面对中国的移动支付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事实上,支付宝、微信作为支付工具,采用了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其安全性是绝对有保障的:正如冯巩和牛群在相声中所说,在移动支付之前,内地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还有神秘组织:盗贼公司,这家公司靠偷人们的钱包来赚钱。然而,移动支付出现后,存在了几千年的盗贼产业链基本消失了,因为一是手机在别人手里,没办法偷;二是手机在别人手里,没办法偷;其次,即使手机被盗,移动支付也只能用原来的持有者进行。它只能与人的指纹或设定的密码一起使用。偷一部人人都有的手机有多大意义?
这也说明,并不是移动支付不好,而是有些人仍然以偏见的眼光看待大陆的发展,不愿意承认大陆的进步。
03
香港还要停滞多久?
其实,每次去香港,我都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与内地相比,香港这些年发展得太慢了。
这种缓慢不仅体现在香港与内地在基础设施能力上不在一个水平上,不仅体现在香港经济长期低迷,还体现在一些香港人从来没有能够提高自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香港人虽然不像台湾的士司机,但认为大陆一定没有101大厦这样的高楼大厦。毕竟深圳和香港仅一河之隔。近年来,深圳高楼的倒影比香港越来越密集。然而,在很多香港人的心目中,内地“应该”还很落后。内地人的工资水平与香港有很大差距,内地人的文明水平“应该”赶不上香港。
但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内地与世界越来越融合,内地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
不仅如此,我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从未忘记香港。早在多年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花费了大量精力在香港推广移动支付技术。如,在香港的一些百货公司,有专门的移动支付终端设备。
但总体而言,香港仍然是墙内的香港;香港人仍然是住在壳里的香港人。
就像那英在《白天不知黑夜》中唱到的:无法想象彼此的世界,我们依然坚持在原地等待,站在两个世界!你永远不会理解我的悲伤,就像白昼无法理解黑夜的黑暗一样!